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中國歷史上因拒絕做官而名傳千古的人物

盤點中國歷史上因拒絕做官而名傳千古的人物

原標題:盤點中國歷史上因拒絕做官而名傳千古的人物


大家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何謂博大精深,卻少有人深究。在我看來,所謂博大精深,首先就是多元化,單一的高純度的文化,再怎麼吹也談不上博大。


中華文化的多元化是中華文化的最大魅力所在,各種極端相反的思想都能在這一文化寶庫中共存,正好適合了各方面人群的需要。對於精神糧食而言,有一句話說得十分傳神:「彼之良藥,吾之毒藥。」若是定於一尊,一種文化再「強大」也沒啥嚼頭!

有人說,中國古代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官文化。其實這話不太妥。古時候的人們固然一方面極為推崇做官,讀書人頭懸樑,錐刺股,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以此實現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導致形成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另一方面卻也存在完全相反的思想,對於鄙薄做官,淡泊名利,即使普通讀書人,雖身不能至,亦心嚮往之。


於是乎,歷史上那真正能不受名利誘惑,始終拒絕做官的人物,遂受到後世的反覆頌揚,以稍稍消解人們心頭過盛的名利心理。


許由——別污了我耳朵

許由是上古時期的人物,留下的多為傳說。西晉時期皇甫謐所著《高士傳》記載:「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而逃去,於是遁耕於中嶽,穎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也,洗耳於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

許由的姿態如此決絕,以至於後面還被朋友巢父調侃了一番,但「吾志在青雲,何仍劣劣為九州伍長乎」,非大賢不能言之。


嚴光——我覺得還是釣魚好

嚴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早年的同窗兼好友,劉秀奪取天下之後,親自到嚴光隱居的草房子里邀請他出來做官,他竟裝睡不理不睬,好一會才睜開眼答覆道:「以前唐堯何等盛德,巢父、許由那樣的人聽說要授給他們官職尚且迫不及待地去洗耳朵。讀書人本各有志,何必相迫呢?」劉秀無法,只好由得老友歸隱富春山耕讀垂釣。


千餘載後,北宋士人中最傑出的人物范仲淹撰《嚴先生祠堂記》,歌頌之:「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嵇康——別耽誤了我打鐵

嵇康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服五石散,飲酒,成為「驕視俗人的」(魯迅語)謫仙流亞,其風度令詩仙李白也心折。他自稱「非湯武而薄周孔」,一再拒絕當權的司馬昭的徵辟。炙手可熱的司隸校尉鍾會慕名造訪他,「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康方箕踞而鍛,會至不為之禮」。


遺憾的是,司馬昭、鍾會不是唐堯、劉秀,嵇康終於被捏造罪名,下獄論死,從此廣陵一曲成絕響。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聃 的精彩文章:

他曾是西晉第一名士, 卻把國家帶進了溝里, 五十六歲被活埋

TAG:史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