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裔「低門檻」進北大、清華?華僑生聯考新規的新思考

華裔「低門檻」進北大、清華?華僑生聯考新規的新思考

撰稿:楊芮 (加拿大)

8月,高中畢業季剛過,類似「華裔學生『躺著』輕鬆考進北大、清華」的新聞在加拿大華人父母圈子裡傳得沸沸揚揚。

捕輿者隨即登陸中國清華大學官方網站求證:2018年國際本科生的入學門檻確實如家長所說,對於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如由中國籍後轉為加國籍,需持有加國護照滿4年,加國居住滿2年),只要年滿18歲,能提供高中畢業資證和相關成績,同時最低達到漢語等級考試四級(辭彙量約1200個)就有資格申請赴清華大學就讀本科。

2018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招生簡章(本文圖片均來自清華大學官網)

不過,這樣的「好事」從2019年開始即將執行新的規定和篩選標準。

中國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等四部門,近日就中國大陸地區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台學生有了新的調整——

華僑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須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2年(截止報名結束日),2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其中考生本人須在報名前2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此外,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且考生本人在報名前5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的,也可參加報名。

清華大學牌樓

針對此次篩選標準的修訂,捕輿者採訪了北京大學(上海)校友會理事會成員,對方表示:此次調整雖然對申請人及其父母一方在居住國的累計生活時間有所要求,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的CBC(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的中國人)。而且,當前的「候鳥華裔父母」本身就有一方在中國打拚,另一方作為全職看護人在照顧孩子的生活。這次的新規調整並不能完全杜絕「鑽漏洞」的「假留學生」。

所謂「假」,主要是指該CBC學生從小在加拿大就浸泡在濃郁的漢語環境中,北大、清華招生簡章中的漢語等級考試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就算招生簡章里要求學生提供SAT、AP、IB或ACT成績,這些標準化考試對於CBC的孩子來說,仍舊是用母語來考察母語,並沒有太高門檻。我相信在未來三年,北大、清華這些中國一流高校也會推出「增補條款」,將無法名副其實的「假留學生」拒之門外。如若不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國家教育資源的不必要浪費。

隨後,捕輿者又採訪到去年剛剛從上海某重點高校「休學」回加拿大的Nick Chen,即將滿20歲的他在談及當初回中國讀書的經歷,仍覺得「痛並快樂著」。

「上海這所高校的錄取方式對我來說幾乎沒有什麼難度,申請後,有筆試和面試,然後還有機會申請一定額度的獎學金。一切都看似順風順水。當時爸媽一致推薦我回中國讀書,一方面是因為過去五年,很多中國高校在世界大學的排名中取得了亮眼成績,這更吸引了很多華裔父母願意『捨近求遠』,讓擁有加國國籍的孩子『回家看看』;另一方面,爸爸覺得回到中國讀大學,可以讓我零距離接觸中國的真實社會,而且那裡的工作機會、商業機遇十分豐富,能讓年輕人畢業後大施拳腳。」

但是,談到自己的「休學」時,Nick覺得十分無奈:「我剛到上海三個月,就覺得自己不太能適應。除了文化差異之外,我發現中國的很多大學都是『嚴進寬出』,大一時,身邊有六成以上的同學都覺得進了大學就該徹底放鬆,把高中三年沒有玩的遊戲,沒有嘗試的刺激都在大學裡兌現。當我看到有同學平時不學習,臨考前『抱佛腳』抄筆記、背答案,我就覺得難以理解。這種風氣,讓我對自己所在的學校有些失望。經過不到一年的掙扎,我還是決定回加拿大重新申請本科。」

有時,名校光環雖然看起來很美,但仍需華裔父母先仔細審視對孩子的「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華裔身份」雖然可以輔助孩子「低門檻」邁進中國名校,可是,然後呢?捷徑並不是成才最短的路,孩子的人生之路,需要的是「思路與出路」,唯有適合,才是最好的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英國外交大臣「閃電」換人,「中國女婿」傑里米·亨特走馬上任
888隻「大熊貓」將現身溫哥華!就在這個7月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