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ICTP宣布將2018年狄拉克獎章和獎項頒發給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科學家文小剛,他們在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所有三位獲獎者都研究了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大群粒子,稱為多體系統。研究人員現在了解量子力學定律如何影響極小粒子群的行為,但日常物體由大量粒子組成,接近1023個。所有粒子都以各種方式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使得量子糾纏很重要,因此將量子力學應用於這些系統變得非常複雜。量子糾纏的複雜模式是理解材料的宏觀性質的關鍵,特別是當多體系統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突現行為時。

其中一些突現行為導致了物質的新階段。研究多體系統的方法之一是觀察材料所處的位相。熟悉的位相是固體、液體或氣體,但是使用現代量子材料,已發現許多物質的新位相,具有新的性質,這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今年的狄拉克獎獲得者為理解它們以及「相變」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即從一個位相到另一個位相,當溫度和壓力等外部參數緩慢變化時發生。相變意味著材料的性質會發生巨大變化,三位獲獎者已經幫助闡明了電子糾纏的模式如何引起這些屬性的變化。

了解多體系統的動力學使科學家們能夠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是如何產生的,更不用說有助於設計新型材料。這些材料可能用於從量子計算機到超導設備的新應用。狄拉克獎獲得者利用他們對材料科學,黑洞和冷原子等領域的廣泛了解來進一步了解多體系統,證明了交叉學科方法的價值。

「今年的狄拉克獎獲得者都是使用交叉學科方法解決具體理論物理問題的領導者。」ICTP主任Fernando Quevedo說。他補充說,這三位獲獎者是成千上萬來自發展中國家訪問ICTP的科學家的好榜樣。雖然今年的獲獎者都住在美國,但我很高興他們都來自發展中國家,並且已經接近ICTP及其使命。」

文小剛,出生於中國北京,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文小剛主要研究方向為:凝聚態物理理論,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

本文來源前瞻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
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節的風俗!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