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一次特殊的天災,間接導致1億人死亡,丟失100萬平方公里領土

中國一次特殊的天災,間接導致1億人死亡,丟失100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盛世時期,史稱「康乾盛世」,由於社會經濟的持續繁榮,攤丁入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賦稅制度的改革以及美洲高產作物的引進,使得這一時期,中國的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的現象,清朝初年,中國的人口只有1.6億,而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已經增加到4.3億了,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人口峰值,同時,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的極限。

中國地形圖

實際上早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就已經感受到了人口過快增長所帶來的壓力,他說:「今人民蕃庶,山巔盡行耕種,朕常以為憂也。」又說:「戶口雖增而土田並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其謀生焉能給足?」

明清時期,全球氣候變冷,在氣候學上進入了一個冰段期,被稱為「明清小冰期」,明清小冰期,以15世紀至17世紀的氣候最為寒冷,但在整個明清小冰期,氣候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寒冷,有時候趨於穩定,有時候則不穩定,康乾盛世時期,氣候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生大的旱災、水災和蝗災,進入到順治、康熙年間以後,明代末年黃河流域的大旱與長江流域的大澇已經結束,並未延續至清朝,這為康乾盛世農業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有利的自然環境基礎,但是,到了19世紀的中後期,也就是道光、咸豐年間,全球氣候又再次進入到一個新的寒冷期,這可以說是明清小冰期的又一個寒冷高潮,在此期間,漢水、鄱陽湖、洞庭湖都曾發生過結冰的現象,我們都知道,現在在冬季,漢江、鄱陽湖和洞庭湖是不會結冰的,可見,當時的氣候有多麼的寒冷。

地球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農曆十二月,「蒲圻大雪,平地深五六尺,凍斃人畜甚多,河水皆冰。」蒲圻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赤壁市,赤壁市在長江以南,我們都知道,現在在冬季,長江以南即使普降大雪,河水一般也不會結冰,雪深更不會達到五六尺(1.66米至2米)。

同治四年(1865年)農曆正月,「棗陽雨雪連旬,樹多凍死」,「鍾祥、鄖陽大雪;漢水冰,樹木牲畜多凍死」,棗陽即今湖北省棗陽市,鍾祥即今湖北省鍾祥市,鄖陽就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的鄖陽區,棗陽、鍾祥與鄖陽皆位於秦嶺淮河以南,屬於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的南方地區,同治四年,棗陽、鍾祥、鄖陽等地的大雪天氣,實屬罕見。

19世紀中後期出現的寒冷高潮,正好與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吻合,當時,可以說是寒潮與戰爭同時出現在長江流域,氣候突然轉冷,導致農作物歉收,使得更多的無地、少地的農民被迫參加農民起義,進一步擴大了農民戰爭的規模。

我國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

當時,正好又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之時,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花掉了約7000萬兩白銀的軍費,又付給英國人2100萬銀元的賠款(註:當時1西班牙銀元約合0.72兩白銀,2100萬元約為1512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國庫收入大概在3000萬兩至5000萬兩白銀左右,中國古代的稅收主要是以田賦為主,突然增加的軍費開支,必然會加重農民的負擔,在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之前,廣西、湖南等地已經發生了多次農民起義,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鄧立奇、鍾敏在廣西藤縣發動的起義,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沅在湖南新寧發動的起義,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雷再浩在廣西、湖南交界處發動的起義等等。

道光皇帝畫像

這一系列的農民起義包括後來規模更龐大的太平天國起義,都與道光年間出現的尖銳的人地矛盾有關,而這一時期,又恰好出現了一次特殊的天災。氣候轉向寒冷,我國南方地區冬季經常出現的寒潮,導致了部分地區發生旱災、蝗災,農作物減產等現象,這對農民起義的發生起到了推動作用。

道光、咸豐、同治年間發生的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與寒潮同時發生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農民戰爭與自然災害同時掃蕩了這一地區,於是,就出現了大規模人口減少事件,由於當時沒有精確的人口統計數據,部分學者根據當時的戶口數與地方志的相關記載,認為太平天國戰爭與捻軍起義期間,中國損失了近1億人口。

咸豐皇帝畫像

在太平天國戰爭爆發之前,沙皇俄國早已對我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廣大地區有覬覦之心,歷代沙皇對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相當不滿,認為沙皇俄國與大清帝國的邊境線應該在黑龍江,而不是在外興安嶺,一直叫囂要佔領黑龍江口,沙皇俄國佔領黑龍江口的目的,就是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但在康乾盛世之時,俄國人沒有可趁之機,到了太平天國起義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人認為機會來了,於是,就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這兩份條約使得清朝失去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於俄國人的趁火打劫,清政府別無選擇,無法對沙皇俄國作出反擊,因為此時,正是太平天國戰爭時期,連年的災荒、兵亂,再加上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20世紀初,俄國人繪製的地圖

當然,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有很多的原因,以往,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時期,中國氣候的突然轉冷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19世紀中後期氣候的突然轉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導致了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而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又間接導致了清政府無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對沙皇俄國的侵略行徑採取有力的反擊。

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社會經濟出現的衰敗局面以及康乾盛世的徹底結束,與當時的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此地200萬人口宣布獨立建國,自製文字,被世界最強軍隊滅國
漢族最偉大的一次移民,舉國南遷,如果沒有這次移民,可能會滅族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