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為石油閃擊蘇聯, 日本為石油偷襲珍珠港.

德國為石油閃擊蘇聯, 日本為石油偷襲珍珠港.

原標題:德國為石油閃擊蘇聯, 日本為石油偷襲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三種武器是坦克、飛機、航空母艦。


二戰是鋼鐵和石油的戰爭。

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導致德國閃擊蘇聯與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德蘇戰爭的導火線。


蘇德簽訂《《蘇德友好互不侵犯條約》》後,蘇聯跟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


沒有了東線威脅的希特勒兵鋒西指,德軍的裝甲鐵流繞過馬奇諾防線。奇兵從阿登山谷突入法國,在一個月內迅速的迫使法國投降,將英軍趕出了歐洲大陸。

但是由於英軍強大的海軍力量及天塹英吉利海峽,而且邱吉爾堅決不跟德國講和,希特勒最終無法解決掉西線的威脅。


在德軍鏖戰於西線的同時,蘇聯於1940年6月中旬強並波羅的海三國,接著紅軍又佔領羅馬利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可維納地區,逼近羅馬利亞境內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烏油田。


(二戰波蘭版圖變遷圖)


蘇聯欲控制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巴爾幹半島地區。


而德國石油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來自羅馬利亞油田,二是從煤里提煉汽油、柴油、潤滑油等成品油。

失去了羅馬尼亞的石油,而英國強大的海軍控制著海洋,德國也無法從海外貿易中獲取石油。


沒有石油,德國的裝甲鐵流跟飛機便是一堆廢鐵爛鐵。


(德國閃擊蘇聯)


面對斯大林控制德國石油命脈的咄咄逼人的氣勢,狂妄自大的希特勒選擇了戰爭。


制定《巴巴羅薩計劃》閃擊蘇聯。

(二戰日本控制範圍最大時。)


二,日本為控制東南亞的石油資源偷襲珍珠港。


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能源短缺是其最致命的弱點。


1937年7月7日-1941年12月7日,中國抗擊日本侵略達四年之久,日本已經資源相當匱乏。

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末90%的國內石油需求來自於進口,而其中85%來自於當時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


而美國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逐漸傾向中國,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希望通過卡住能源來遏制日本。


日本軍國主義為了繼續擴張,希望通過佔領東南亞獲取石油,繼續開動戰爭機器,鋌而走險偷襲了珍珠港。


決定戰爭勝負的三大要素:政治(人心向背),經濟力量(國家實力),軍事力量。


軸心國沒有人心,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都弱於同盟國,失敗是必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視野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的神箭, 李煜的詩, 宋太祖的槍棒, 宋徽宗的畫, 永樂大帝的馬術
歷史的碎片, 十四張北京舊照片。

TAG:黑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