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三觀超正的媽媽,真的養得出有責任有擔當的兒子嗎?
前些天總在朋友圈看到在討論一個事情。
是《少年說》這檔節目里,一位男孩苦著臉說:「以後能不能不要再逼我做家務了」,看他的陳述也是又可憐又好笑。
聽他滿心悲憤的說出:「有時候做完家務,第二天晨跑我都是迷瞪的。」我也一下子看樂了。
可惜的是,他的委屈並未得到媽媽的安慰。
媽媽義正嚴辭的告訴他:「男生會做家務才更幸福!」
其實,最開始看到這個,也是聽著很爽,覺得這位媽媽說的非常有道理的。
特別是她說到「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嬌萬寵的一個孩子,她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跟你受委屈呢?」,從「丈母娘」視角,簡直是說到心坎上了,覺得男孩有個三觀這麼正的媽太重要了。
只是,好奇看了看視頻後,卻覺得有問題了。
因為,雖然媽媽一直是笑容滿面,說出的話也獲得眾人喝彩,
可是反觀這個男孩在眾人面前的反應,笑容尷尬,肩膀耷拉,雙拳緊攥,無一不都在透露他當下的情緒:壓抑,憤怒,不堪重負。
而媒體的各種誇讚媽媽的過度解讀,也勢必會給這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甚至會混淆他的認知。
自然,我會希望六六以後的另一半會是尊重她愛惜她,會做家務的男人。但是,從那個男孩的種種反應來看,我會有一個疑問:
這位媽媽能教出她所期望的有責任有擔當的兒子嗎?
1
這位媽媽三觀的確很正,認為男孩也要做家務,認為男人要懂得家務的苦和累,懂得這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她還給兒子細數了做家務的好處:你的學習可以通過做家務得到促進,能培養你的感恩之心,鍛煉你的動手能力,讓你有耐心有愛心等等。
但是這裡邊有一個問題是:她掏心掏肺講的這些道理再怎麼正確,孩子卻並不認可。
於孩子而言,這只不過是溫柔的強權。
所以,她逼著孩子做家務了,孩子就能有擔當有責任?就知道以後對媳婦好?
這裡需要打個問號。
因為,
讓一個男人有責任有擔當的是對伴侶的愛和尊重,而不是他是否掌握某種技能。
這也是我想對那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我們總幻想用正確的道理去說服孩子,從而改變他的不良行為。但實際上苦口婆心說了那麼多卻無濟於事。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教育中的一個迷思。
為什麼呢?
往往就在於,我們在溝通過程中,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沒有尊重他的意見。
如同這個男孩的哀聲懇求:「為什麼?」「可不可以?」「行嗎?」
但是他得到的卻是媽媽一聲比一聲更堅決地「 不行」「你必須做」「你要做的更多」
這個男孩的所有感受,都被沒有被媽媽看見。
所以,即便是這位媽媽的三觀再正,道理再對,能到男孩心裡去嗎?
能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接納做家務是為了自己好,是有責任有擔當的表現嗎?
很大概率上,都是不能。
他自己沒有得到愛和尊重,卻指望他會對以後的伴侶好?情緒的流動,往往在於他感受到了,認可了,才更有可能傳遞出去。
2
其實,我們口口聲聲說尊重孩子,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不僅得不到共情和接納,還往往是忽視和否定。
「學會看見孩子。」
這是我想對那位媽媽說的第二句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那麼,先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做家務很苦很累」而不是「這是你必須做的。」
孩子的情緒被安撫了,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這件事情的意義。
試著和孩子商量一個折中的方案
「我們可不可以先做一些你願意做的?」而不是「你以後還要做的更多。」
即便是在夫妻關係里,一方做得過多的話也很容易被視作理所當然,這種同樣也是一種失衡,也可能會造成關係出現問題。
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
「媽媽有點累,今天中午你做飯好嗎?」而不是「你必須洗碗做飯。」
不要用事情去逼迫孩子,而是商量著來,讓他覺得有選擇權,被尊重。或者從小開始,在他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始接觸,而不是長到十幾歲了,忽然找種種理由一股腦把事情都推給他。
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能看見孩子。只有當我們做到了這個,才可能會讓孩子接納我們的道理。
3
誠然,一個男人會做家務,是會讓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上升很多個檔次。
只是,家務事需要掌握的技能難嗎?平心而論,一點都不難。
我和六爸結婚的時候,他什麼都不會。刷個碗都能要半個小時,不過非常乾淨倒是真的。
可是現在,我不在家的時候,他要給六六做飯,因為愛,他完全變成了大廚,而且為了培養六六整潔的好習慣,自己也會每天整理房間。
有幾個人是真的喜歡做家務?相信沒幾個人。
只是他關愛六六,也覺得我工作太辛苦,所以願意改變自己一起承擔這些。
家庭生活之中,雞毛蒜皮的家務事非常多,有時候想不起來,或者亂糟糟的狀態在自己忍耐範圍之內就懶得做。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候都會有這種狀態。
所以,男人會不會做家務,不在於有沒有那個能力,而是看他願不願意。
他心疼自己媳婦愛媳婦的話,不用當媽的去給他耳提面命他也是會去做的。
而在他並不理解這一層的時候,講的道理再對也無濟於事。
就像這位媽媽,感動的是自己,激動的是網友,而問題的核心---那個男孩,訴求被駁回,還被逼著當眾答應從今以後自己洗內褲洗襪子。
十幾歲的男孩子,眾目睽睽之下,自尊如秋風掃地蕩然無存。
而在這種情緒下,即便是他在媽媽面前承擔了家務事,可是結婚後就會喜歡會願意做家務嗎?
他能如媽媽所願長成能擔當,有責任的純爺們嗎?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非常支持從小開始做家務,但是,好習慣一定是在一個好的情緒感受下才會形成並且保持。也只有在這種良性循環里,孩子懂得了愛和尊重,也才會慢慢的有責任有擔當。
如果可以,我們從小開始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共情能力。而不是一直嬌生慣養,十幾歲後再忽然把事情推給他讓其反感抵觸。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在爸爸媽媽辛苦的時候學會分擔,只有在這樣的浸潤下,孩子才會慢慢有責任感有擔當。
「好習慣的習得不是長大後就自然而然會的,而是從小開始的潤物細無聲。」
這是我對這位媽媽所要說的第三句話。
對這位媽媽說的三句話,其實也是對我們自己說的。育兒這條路上,難免會遇到問題,多多反思,提醒自己,及時修正方向,我們才可能真的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願我們現在所有的用心,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粒種子,然後,靜等花開。
END
羅羅有話說: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鍛煉成長型思維,於生活點滴中》的探討,在和大家的互動中我卻發現,相對於培養孩子的思維,先改變我們自己的觀念更為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拘於固定思維而不自知,比如我們有意無意給孩子貼的那些標籤,但其實,孩子羞澀,也許意味著她謹慎細緻;孩子調皮,也許是他思維活泛的表現。永遠不要用單一價值觀去判斷孩子,而是多角度的去看去想,你會發現,也許我們往往沒有真的「看見孩子」。
所以如今天文中所表達的,我認可這位媽媽的觀點,她說的很對。但是遺憾的是並沒有很好的把這些傳遞給孩子,因為她沒有「看見孩子」。
對小男孩的這期節目,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家養過一個男孩,六舅舅。都說長姐如母,家裡有個勤快的媽,還有個願意照顧他的姐姐,在我的印象中,他並沒有太多機會做家務。但他是分到當時很少有的新鮮荔枝,願意留給姥姥的人,又一直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比較強的觀察和學習能力,所以同濟畢業後自己在上海租房子住,我和六姥姥第一次去看的時候簡直震驚了,比女生宿舍還要整齊,乾淨。他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獨立生活必然很多家務,離了媽媽和姐姐,自然就學著幹了。
而且我們還有過一次對我觸動很深的對話。好幾年前,我跟他說,希望他可以找個女孩兒照顧他,他就不用做家務了。他直接懟我說,我娶媳婦不是為了讓她幹活的,又不是找保姆。就像我文中所說,讓男人有責任和擔當,和從小必須做家務沒必然關係,對女性的尊重和愛,才是根本。
希望這次的輿論沒有對節目中的那個小男孩產生負面的影響,希望每個媽媽都能真正的看見孩子。
延展閱讀
點擊?
《
99%的父母都錯得離譜,這才是真正的富養!》點擊?
《
「危險,別動!」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這樣被嚇沒的》
回復關鍵詞查看
REPLY
回復 「 情商 」
可同時查看:
提高嬰幼兒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 早掌握,早受益!
高情商的孩子,大多出自這樣的家庭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回復 「 婚姻 」
可同時查看:
去你的「老夫老妻」,老娘還想要抱抱!
最好的婚姻是:歷盡滄桑,我仍愛著你
夫妻都get這兩點,終將聽到幸福敲門的聲音
這麼重的寶寶,你生的時候該有多疼啊?
好的婚姻,不可能永遠靠撒嬌賣萌
變成男人喜歡的樣子,就會有好婚姻嗎?
回復 「 繪本 」
可同時查看:
66本不可錯過的幼兒繪本推薦
家長必讀 | 養成讀書好習慣,什麼時候都不晚(附實用具體的引導辦法!)
淚奔 | 最火繪本!看完再也不想做「惡」媽媽!
每日繪本|多多什麼都愛吃
繪本 | 「我不要睡覺!!」你家娃娃這樣不
?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噹噹購買鏈接


TAG:六媽羅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