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脾氣大於你的本事
本
事
?脾氣
印安說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內涵。杜月笙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印安說
當可以將胸中一團正氣轉化為光時,即能做到不怒自威,當然無鬚髮脾氣;而愛發脾氣的人常因胸中火氣太盛卻還無法轉化為光自然散發出來,所以必須藉助脾氣將這團火發出來才行。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內涵。杜月笙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我接著說:「當可以將胸中一團正氣轉化為光時,即能做到不怒自威,當然無鬚髮脾氣;而愛發脾氣的人常因胸中火氣太盛卻還無法轉化為光自然散發出來,所以必須藉助脾氣將這團火發出來才行。」
當然,屬於這種情況發脾氣的人還可以說是杜月笙所說的二等人,而最糟糕的是他說的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那麼沒本事有脾氣的表現是怎樣的呢?是本身自己的能量不夠,必須藉助發脾氣、發火來撐著,硬撐著自己好讓別人感覺到自己是強大的、自己不是好欺負的,而這種發脾氣的方式是最傷害自己的,因為自己的本領還不夠、還不足以掌控和駕馭身邊所遇到的無論是自然發生還是突如其來的事。一個人如果只適合過朝九晚五的日子,適合過別人安排好的生活,只能做有標準、有預定,一切都是預設好的事,那一定是沒本事的人。
所謂有沒有本事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應變力,有沒有能應對任何突發事件乃至處理危機的能力。如果缺少這種能力,當然就談不上有什麼本事了。而沒有本事還有脾氣,那就虧大了——虧的是自身的能量,因為這種發脾氣是強撐著證明自己強大,這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最不划算的。所以,杜月笙將其稱為末等人是不無道理的。
所以說,你要想有脾氣必須先有本事,有本事才擁有了發脾氣的資格。但這仍不能稱為上等人,仍不是我們最佳的選擇。而當我們真正的有本事的時候,我們的能量一定能轉化為光,能夠照亮別人、溫暖別人,而不是去對峙別人、打擊別人。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了
生死
印安說
星雲大師說:「我們信仰宗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安慰,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大師之言,為我們指明了深修與踐行的方向。
印安說
了生死是終極解脫,當我們可以不再被生死束縛才真正談得上自在,否則一切所謂自由和自在都是如此短暫易逝,主動權從來不在我們自己手中,而修行就是變被動為主動,從一個個念頭開始,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直至生死大事!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星雲大師說:『我們信仰宗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安慰,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大師之言,為我們指明了深修與踐行的方向。」我接著說:「了生死是終極解脫,當我們可以不再被生死束縛才真正談得上自在,否則一切所謂自由和自在都是如此短暫易逝,主動權從來不在我們自己手中,而修行就是變被動為主動,從一個個念頭開始,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直至了脫生死大事!」
生死大事是需要從訓練念頭開始的,而這個訓練最重要的一環是訓練「轉」的能力。念頭的轉化力可以轉識成智,可以轉死為生,轉煩惱為菩提,轉苦為樂。
修行、解脫從來不是要去對質什麼、消滅什麼或者又生髮出什麼,一切都在一個轉字上。當我們心念足夠強大,能夠訓練出轉化的能力,那麼苦樂、繁盛、生死都在我們一轉念間!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