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相愛相殺,說的就是無花果與榕小蜂了
說起榕屬(Ficus)植物,北方人想起的可能是枝條纖瘦、葉子奇形怪狀的無花果樹;南方人想起的,可能是濃陰匝地、氣根飄拂的龐然巨榕。不論大小,它們的「果實」都具有高度一致的獨特形狀。
美味的果實藏裡面
榕屬植物的花序叫做隱頭花序,長成圓滾滾的「罈子」形狀,把真正的花包裹在裡面。我們看不到花,因此有了「無花果」這個名字。榕屬真正的果實是非常小的,屬於瘦果,藏在肥大的隱頭花序裡面。
最有名的榕屬水果就是無花果,另一些榕樹的隱頭花序也可以吃。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有一回我看到很多小鳥在吃榕樹「果實」(確切地說,應該是隱頭花序),可能是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我也試著吃了一下,其實並不好吃,花序很小,裡面有很多枯萎的花,口感像吃草一樣。
前方密恐預警!!!
無花果果實的切面,顯示其內部的瘦果。圖片:Kyle_the_hacker / wikipedia
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的果實據說可以長到直徑十厘米,別名大石榴、蜜枇杷、波羅果。啊,聽起來就很好吃。
大果榕的果實。圖片:Koppchen / wikipedia
值得跟吃貨一提的還有薜荔(Ficus pumila),它的隱頭花序不好吃,但瘦果含有豐富的果膠,可以做成類似果凍的點心。台灣甜品里的愛玉冰,就是用薜荔的一個變種(Ficus pumilavar.awkeotsang)做的。
薜荔的隱頭花序和內部的瘦果。圖片:鄭宇晴 / anntw.com
你為我而死,我為你而生
植物與授粉昆蟲的關係,表面上親密無間,實際上暗藏競爭,榕樹(比如無花果、薜荔)與榕小蜂在這方面,更是達到了一個極端的程度。
在小蜂總科(Chalcidoid)里,有幾個科,比如榕小蜂科(Agaonidae),因為與榕屬植物特殊的關係,被稱為榕小蜂。
榕屬植物高度依賴榕小蜂傳粉。榕屬的隱頭花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包含能產生種子的雌花,一種包含雄花和不育的雌花,稱為癭[yǐng]花。癭花也有子房,不過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榕小蜂幼蟲提供成長的環境。榕小蜂的幼蟲以子房裡的營養物質為食,在癭花里生長成熟,雌蜂和雄蜂一般在果實內就完成交配。這時雄花也成熟了,花粉就灑在雌蜂身上。
有翅膀的雌蜂爬出它的家,飛到外面尋找其他的隱頭花序,從頂端的小窗口鑽入。如果它鑽進了一個有癭花的花序,就在癭花上產卵,榕小蜂的世代也就可以延續下去。
學名為Ceratosolen capensis的小蜂從癭花里爬出。圖片:figweb
如果花序中只有具結果潛力的雌花,雌蜂無處產卵,它就只能困死在裡面。無花果的窗口被一層層的組織擋住,很難再一次爬出。正是犧牲性命的榕小蜂,讓無花果得以延續。雌蜂身上的花粉落在這些雌花上,雌花因此結果,之後隱頭花序膨大,吸引動物來取食並傳播種子。
榕小蜂鑽進隱頭花序。圖片:naturalezacuriosa.com
順便提一句,現在商業化種植的無花果,有很多是單性結實的,不需要授粉,隱頭花序也會膨大,所以你吃的無花果,不一定有榕小蜂的貢獻。
還有一些不授粉的榕小蜂,直接從外面鑽透隱頭花序的「牆壁」,在裡面產卵。孵化出來後,或者吃癭花的子房,或者吃其他榕小蜂的幼蟲。
非授粉的Apocrypta guineensis,用產卵器刺穿「牆壁」產卵。圖片:JMK / wikipedia
榕小蜂的生存,依賴榕樹雌花的犧牲;榕樹的繁殖,又必然建立在雌性榕小蜂的生命之上。兩者都必須依靠對方才能存活,但兩者的活都意味著對方的死。這種關係已經很難說是友誼或者合作,也許可以說是病嬌和病嬌的搭配?
本文授權轉載自物種日曆作者@紅色皇后。
喜歡她還可以關注
瀨尿蝦的松鼠窩
id: gh_6422b69589c2
怪奇物種和有趣的知識
日曆娘今日頭像
桑科 菠蘿蜜


※「佛系肥宅」,竟然是地球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你能吃上「茭白」,可得感謝真菌感染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