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株海帶可做千餘種原料,山東已成世界最大海藻基地

一株海帶可做千餘種原料,山東已成世界最大海藻基地

2017年,省級以上海洋牧場達到55處,其中國家級21處,佔全國1/3;全省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2100億元,居全國首位。9日,我省「海洋強省建設」發布會上,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介紹了山東建設海洋強省的情況。

據了解,山東毗鄰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指數全國第一,受颱風影響較小,建設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宋繼寶介紹說,2017年,省級以上海洋牧場達到55處,其中國家級21處,佔全國1/3;全省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2100億元,居全國首位。在海洋牧場投放的人工魚礁有效限制了破壞資源的底拖網作業,為魚類繁衍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條件。據測算,投礁區基礎生產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長5.3倍。海洋牧場拉動了海洋食品、海洋旅遊、海工裝備、海洋信息化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山東海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載體。

伴隨著海洋牧場走向深海遠海,帶動了海洋牧場平台裝備建設快速發展。目前已建成自升式、半潛式、漂浮式、移動式等不同類型的海洋牧場多功能平台32處,其中投入運營的海洋牧場多功能平台12處,在建和擬建17處,一批離岸海洋牧場建設的現代化支點呼之欲出。海洋牧場平台在承載海洋牧場管護這一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相關聯的新功能,目前主要可以開展海洋牧場生態環境監測、牧漁體驗、生態觀光、安全救助等工作。

海洋牧場平台是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據統計,僅今年端午節一天,12個營業的海洋牧場平台登臨12000餘人。

近年來,全省清除近岸密集筏式養殖和雜亂小型網箱83萬畝,去產能上百萬噸。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累計投放具有聚魚、護魚效果的人工魚礁1500萬空方。選划了235處省級海洋增殖站,累計增殖放流魚蝦貝藻各類苗種560億單位,直接投入產出比達1:17.積極推行多營養層級生態循環模式,改單一品種單層養殖為多品種輪作間作、立體養殖,改高密度養殖為合理疏養,改淺海養殖為深遠海養殖。

為支撐海洋牧場建設走向深藍,探索建設具有管護、旅遊、觀測、應急救援等多重功能的海洋牧場平台。國內首艘大型養殖工船於2017年在日照下水,在黃海冷水團水域進行三文魚等高價值的海洋冷水魚類養殖。2018年5月,世界最大、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在青島武船重工建成下水,網箱周長180米,高度38米,有效養殖水體5萬立方米,養殖產量達1500噸,顯著提升了我省海洋牧場裝備水平。

為解決海洋牧場海面以下海洋生物狀態看不見、測不到、不可控的問題,我省積極推進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打造「透明海洋牧場」。設立了20多處海底觀測站,對每一個海洋牧場生產方式、產品、環境等實時在線監測,提升了海洋牧場安全管理水平,增強了海況預報預警能力,實現了對海洋牧場的「可視、可測、可控」。

大力發展基於海洋牧場產品精深加工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藻產業基地,一株海帶已延伸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藥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化妝品、海洋新材料、海藻肥等6大產業1000多個品種。積極培育基於海洋牧場的休閑海釣產業,2014年以來,創建了15處省級休閑海釣示範基地,打造了「漁夫垂釣」品牌,「到山東、有魚釣」成為業界共識和山東旅遊新熱點。據測算,休閑海釣活動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2014-2017年省級休閑海釣示範基地經營收入年均增長210%。海洋牧場已成為我省拉動內需的重要板塊。

海洋牧場多功能平台是新生事物,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對海洋牧場平台進行管控的規範。為支持海洋牧場平台這一新裝備發展,去年,我省向國家漁業船舶檢驗主管機關申請開展海洋漁業裝備檢驗管理試點工作,經省政府法制辦備案,出台了《山東省海洋牧場平台試點管理暫行辦法》。

附:

目前,山東海洋牧場主要有五種類型:

一是游釣型。以休閑海釣為核心特色,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打造特色鮮明的「海上高爾夫」。

二是投礁型。以投放人工魚礁、改良海洋生態環境為核心特色,形成有利於海洋生物繁衍生長的新漁場。

三是底播型。以底層貝類和底棲海珍品的增殖為核心特色,實現不同品種輪捕輪養。

四是裝備型。以裝備化、信息化為核心特色,利用深水大型智能網箱、大型養殖工船等載體,實現深遠海漁業資源開發。

五是田園型。以立體、生態、循環養殖作為核心特色,實現集中連片多營養層級科學增養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藻 的精彩文章:

海藻面膜再現問題 警方嚴查
海藻長發的女星:劉亦菲像真人版尹夏沫,她卻被網友炮轟又在炫富

TAG:海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