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河西走廊之甘州大佛寺

河西走廊之甘州大佛寺

火車翻越了祁連山,將我帶入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這個詞從小就學過,可從來就沒有弄明白過,這一次,我算是徹徹底底弄了個明白。

黃河在蘭州自南向北流過,將甘肅省劃為兩半,左側即為「河西」。河西的這一大片地區,是自東南向西北長約1000公里,兩側被大山裹挾著的狹長平原地帶,其兩端,東南之外是平坦的黃河河谷,西北之外是西域的茫茫戈壁,故它被形象地稱為「走廊」。

當張騫這為漢帝國的使者,帶著有著宏圖偉略的漢武帝的使命,自東向西鑿空西域時,這條綿延在祁連山和合黎山之間的狹長通道,開始成為金戈鐵馬的征途,商旅綿延的古道,東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通道。

從祁連山中部的扁都峽進入河西走廊後,到達的就是代表「甘肅」中「甘」字的甘州——張掖。

在張掖鐘鼓樓南面南大街(我起的名字)西側,有著「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名號的大佛寺,是抵達張掖後的第一站。

與中原寺廟大多坐北朝南不同的是,大佛寺坐東朝西,山門、牌坊都是從市內其他古建築那裡移建過來的,大佛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

大佛殿九闊五進,體現了西夏皇家寺院九五之尊的威嚴。殿前楹聯「創於西夏建於前明上下數百餘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遊三千世界方知此夢是真空」,前一句道出了大佛寺的歷史和因緣,後一句則說出了殿內大佛的神態和佛理。

步入殿內,南北橫卧一尊30多米長木胎泥塑彩繪的釋迦摩尼涅槃像,姿態恬靜安詳,是國內最大的室內卧佛,長度大約是上次見到的長安興教寺卧佛的4倍。

參觀後了解到,大佛體內木架分三層11間,相互連通,其中藏有大量的佛經、寶物,在「破四舊」時被發現並大多被哄搶一空,而藏在密室中被精心保護下來的佛經,成為了大佛寺的無價之寶,其中,用金銀書寫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是鎮寺之寶。

明代,明成祖敕令在北京開雕佛教經典的總集《大藏經》,歷時21年全部完成。雕版刻成刊印後,皇帝命令將佛經陸續頒賜給全國名山大寺。當第一部佛經長達600卷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到達張掖後,鎮守此地的欽差命當地名士,用金銀泥書寫並繪畫,重新抄寫製作了一部《大般若經》,這就是我看到的那部從封面、扉頁到經文都製作、描繪、書寫得極其精美的鎮寺之寶。

參觀完大佛寺,一大堆謎團盤桓在我腦中:

史載西夏國師嵬眻因在此掘出一翠瓦復蓋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那麼在有大佛寺之前這裡是什麼,怎麼會有「 翠瓦復蓋的卧佛」呢?

大佛寺建成後,西夏國明明定都在西寧,為什麼會把位於張掖,與西寧距離遙遠,隔著一座高高的祁連山的大佛寺定為皇家寺院呢?西夏太后居然真就經常千里迢迢從扁都峽穿越祁連山來這裡居住禮佛,甚至死後靈柩也停放在這裡。

我明白,這些疑問的答案,早已隨著歷史塵封在過去的歲月中,或許永遠都不會有公之於眾被我獲知的機會了。在冥冥之中,這是不是正應了大佛殿廊柱上的那副楹聯:「卧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不明」。

也許,這就是大佛寺給我的答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桂芳的思竹手記 的精彩文章:

TAG:黃桂芳的思竹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