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撐起「父親」這個稱號?

如何撐起「父親」這個稱號?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







以上這段話,寫在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的小說《如父如子》的扉頁。這是他在有了女兒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對自己的發問。



而我當年扶著太太隆起的肚皮,對著裡面那個還不知男女的小傢伙唱著歌時,也會思考同樣的問題。




要怎樣做一個父親?



懷孕、生育、哺乳,強烈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能讓一個女人迅速進入到母親的角色。




但顯現兩條紅線的驗孕棒,除了讓男人感到驚喜或無措之外,並不能教他怎樣從一個大男孩成長為父親。




好在我很幸運。從五位爸爸的身上,我似乎找到了一點方向。





1




第一位,是鄭淵潔的爸爸,鄭洪升。




鄭淵潔,家喻戶曉的童話大王,一個人寫一本月刊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我小時候很愛看《童話大王》,出刊必買。這麼多年過去,我對裡面大部分的故事都印象模糊,但對鄭淵潔寫的有一句話記憶猶新:打孩子的家長都是無能的。




後來看訪談我知道了,這源於他父親鄭洪升的教育觀。




身為軍人的鄭洪升,在那個家長習慣於抄起皮帶抽孩子的年代,從沒打過兒子,也沒說過重話。







鄭淵潔小時候上學,有次老師布置作文,題目是《早起的鳥有蟲子吃》。他寫著寫著,給改成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吃》。




老師急了。




這事用今天的話說,那意思就是我這麼個正能量的題目,怎麼叫你一寫就那麼喪呢?但老師辯不過鄭淵潔,就罰他當著全班同學面說自己是最沒出息的人,說一百遍。




鄭淵潔說到七八十遍的時候,自尊心實在扛不住了。為了表示反抗,他在桌子底下擰著了帶在身上的拉炮。




結果,就被學校開除了。




原本生氣的父親鄭洪升,沒想到看了兒子寫成小說體的檢查之後,深為所動,似乎發現了鄭淵潔的寫作天賦。在把孩子從學校領回家的路上,他說出了就算今天思想開明的家長也很難有勇氣說的一句話。




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這句話對鄭淵潔的影響有多大呢?




很多年以後,成年的他有次坐火車,身上帶著一本《愛迪生傳》。書上寫愛迪生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因為調皮搗蛋而被勸退。但母親在接他回家的路上,也說了一句: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這句闊別已久但難以忘懷的話,讓鄭淵潔崩潰了。他一個大男人在火車上,痛哭流涕得像個孩子。







而我,從這段故事裡,從鄭洪升先生那,學到了「支持」兩個字。




這個支持,不是給孩子買學區房,報興趣班,買最好的文具和衣衫,是孩子不被認可不被接納不被看好的時候,給他心理上最大的安慰。




沒關係,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沒關係,下次再試試。沒關係,就當休息一陣子嘛。沒關係,一個人過也挺好。沒關係,想家了就回來吧。




天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曾經或是正在渴望父母,對自己說一聲「沒關係」。






2




第二位,是朱德庸的爸爸,朱育參。




朱德庸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台灣漫畫家,以《雙響炮》《醋溜族》《澀女郎》聞名於世。




他小時候患有自閉症,學習成績差,經常受老師批評和同學排擠。畫漫畫,成了他獨處時應對這個不友好世界的心理治療方式。




家裡條件不寬裕,沒法提供專門的繪畫本,父親朱育參就買來白紙,用線縫起來,做成一個個的冊子。只要朱德庸快把一本冊子畫完,第二天就會在桌上發現一本新的。




正是父親這個不動聲色但飽含溫情的動作,讓朱德庸一直畫了下去,畫成了漫畫家。




朱育參同時是個非常溫和的爸爸,同樣不罵人。







上動物園,面對性格內向的兒子,他說:動物園裡有獅子,有老虎,有大象,有猴子。如果你是獅子,你就做一隻獅子。如果你是大象,你就做一隻大象。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樣子。




朱育參的行動和語言,鼓舞了朱德庸,也教會我「激勵」兩個字。




這個激勵,不是只要你考了多少分我就給你買什麼獎品、帶你去哪旅遊,而是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持續地讓孩子感受到——我能行。






3




第三位,是安德烈的爸爸,邁克。




安德烈·阿加西,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球運動員,也是網球史上首位男子單打金滿貫選手。




他有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堪稱魔鬼。




從阿加西出世那天起,邁克就寄望把他栽培成為世界第一的網球選手。




阿加西還在搖籃里,父親就在他頭上掛了一個網球,訓練他用改造了的乒乓球拍擊打。




隨後,舉家搬遷到拉斯維加斯城郊的沙漠,因為只有在這裡,邁克才買得起一座房子,有足夠大的後院,供他建造一個標準的網球場。




5歲,阿加西被拖出幼兒園,進到焊接車間,見證父親改造了一台瘋狂發球機。從此,他開始了沒日沒夜練球的童年。




7歲,阿加西贏得了所參加10歲及10歲以下年齡組7項賽事的全部冠軍,可父親無動於衷,認為他只是在做分內的事情。




11歲,阿加西參加了一項紅土賽事,拿到第四名,被組委會授予了最佳運動風尚獎。但父親奪過獎盃,扔進垃圾桶摔得粉碎。因為他只接受兒子贏得第一。




其間,父親為了提高阿加西的網球成績,鼓勵他逃課練球,並曾在比賽前讓他偷偷服用違禁藥品。




父親的所作所為,讓阿加西感到身處夢魘,他痛恨網球卻無法逃避。




無法逃避,只能爭第一,直到成為世界第一。




邁克的教育成果舉世矚目,可這樣的父親顯然不是一個我所推崇的家長形象。但另一方面,阿加西在自傳中的一段描述,深深震撼了我。





父親說,如果我每天擊球2500次,每周就會擊球17500次,這樣一年結束時,我擊球的次數就將接近100萬。他相信數學,他說數字是不會騙人的。如果一個孩子每年擊球100萬次,那麼他將是不可戰勝的。




確實如此。




阿加西的父親教會了我「釋懷」兩個字。




這種釋懷,就是深刻地認識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認識到不可戰勝和巨大的聲名財富是以犧牲某些東西為代價的。比如快樂的童年,比如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傷病折磨。




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超強的進取意願,我更希望她做一個普通人。




普通的天分、能力、境遇,普通的人生能感受普通的快樂就好。






4




第四位,是喬舒亞的爸爸,圭多。




以二戰為背景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中,猶太人圭多是一位開朗幽默的父親。




兒子喬舒亞好奇,為什麼咖啡店的窗戶上貼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語。這是一個成人世界裡很難向孩子解釋的問題。




但圭多的回答充滿童心和機智。







因為店主不歡迎猶太人和狗。大家都有各自的喜好,就像五金店的老闆不喜歡西班牙人和馬,藥店老闆不喜歡中國人和袋鼠一樣。




兒子你不喜歡什麼動物?蜘蛛?嗯,爸爸不喜歡維斯哥特人。那咱們回去,在自己家的書店門上寫:維斯哥特人與蜘蛛不得入內。




兒子生日當天,一家人被納粹抓走帶往集中營,為了不讓孩子的心理蒙上戰爭的陰影,圭多騙孩子這是一場策劃已久的生日旅行。







到了集中營,兒子嫌這裡又臟又臭,想要媽媽。圭多又撒謊,說大家到這裡是為了玩遊戲,誰先拿到一千分就可以贏得一輛坦克。而哭、找媽媽、餓了要吃點心,都會被扣分。







圭多一邊用美麗的謊言安撫兒子,一邊在充斥著死亡與恐怖的集中營里求生存。




終於熬到德軍敗退。




圭多去找關在別處的妻子,不想遭到抓捕,就在被德軍士兵用機槍抵著赴死的路上,他看到了躲在路邊鐵箱里的兒子。







他想起跟兒子說過,躲過今晚,就能拿到一千分,能贏得坦克。




於是他保持微笑邁著正步,像小丑一樣從兒子眼前走過。




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努力地欺騙兒子,這一切真的只是一場遊戲。







走過街角,圭多被無情槍決。




躲過死夜,喬舒亞贏得了他的獎品。







美軍駕著坦克而來,解救了集中營的倖存者。兒子和母親團聚。







在這最後心酸而又幸福的一幕里,缺席者圭多,教會我「樂觀」兩個字。




樂觀,就是即使身處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也要讓孩子看到你的笑。






5




最後一位,是索菲亞的爸爸,羅科。




與前四位爸爸不同,他的孩子是個女兒。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在外遭遇狀況的索菲亞給爸爸羅科打來電話。







男友父母不在家,叫自己到他家去睡。




去不去?




想去,但是緊張接下來的事情。索菲亞不想發生在今晚。




不去,又怕男朋友生氣。




在女兒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羅科給了她和所有觀眾一個教科書級的答案。









你不能因為他可能生氣你就去。如果你去,我希望你能享受到快樂。




總之,我要和你說,索菲亞,這是重要的一晚,這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不是一件明天和閨蜜說說就過去的事,如果你要是覺得這會是讓你高興的事情,那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不這麼覺得,或不確定的話,就別去。




事實上,在索菲亞出門前,羅科就悄悄給了女兒一個安全套。用語言,他支持女兒自己做出選擇。用行動,他告訴女兒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最好的性教育。




那麼,一件對於女生來說,似乎隱秘而尷尬的事,為什麼索菲亞會尋求父親而不是母親的意見呢?




因為母親的管教太嚴厲了。







她從不聽取女兒意見,只會和女兒吵。翻包、逼問、喋喋不休,想把女兒牢牢地守在自己眼皮底下,卻只能任其厭煩地與自己疏遠。




同為有著女兒的父親,羅科教會我的,是「放手」兩個字。







給予空間和距離,施以信任和關懷。




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我笑著迎你來、你哭著送我走的生命接力。姓氏血脈,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際遇的紐帶,而不是羈絆。






6




支持、激勵、釋懷、樂觀、放手。




這就是近十年來,我從諸多爸爸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五個詞。




坦率地說,面對幼稚的孩子,我經常會有煩躁、厭倦、甚至想要逃避的心情。但既然有勇氣將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就註定了在為人父母的事上,絕沒有辭職、分手式不管不顧拂袖了之的輕鬆。




那些了不起的爸爸、那些我希望達成的關鍵詞,會像鬧鐘一樣,在我每次好想懈怠的時候準時響起,提醒我:你如何對待孩子,將會影響她的性格和人生。




但願,我的女兒能有好的性格和幸福的人生。而我,也能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




但願,女兒在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裡,一想到爸爸,臉上就會浮起笑。




就像我去接她放學,她在人群里左顧右盼突然看到我時,那般燦爛的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櫻桃畫報 的精彩文章:

TAG:櫻桃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