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視劇中的歷史常識錯誤:不是每一個太監都叫公公,這個詞也挑人

影視劇中的歷史常識錯誤:不是每一個太監都叫公公,這個詞也挑人

原文標題:《影視劇中的歷史常識錯誤:不是每一個太監都叫公公,這個詞也挑人 》

這年頭的歷史劇,是真不少,天天霸屏,最近比較火的就有延禧攻略。而我們在看歷史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錯誤是我們很難發現的,因為這些錯誤早就在我們腦子裡生了根。那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常識性的歷史錯誤呢?我們小時候過家家的時候都玩過一個看上去很傻卻又很過癮的遊戲,自己拿著一張白紙,對著另一個小朋友笑呵呵地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什麼什麼,然後讀起來還很帶感的搖頭晃腦,對於這種模仿遊戲我們也是樂此不疲。

其實小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的是,一般宣讀聖旨的都是宮廷的太監。而且在朗讀方面,我們都很容易犯了一個斷句的錯誤,這句話本應該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本來是明太祖將朝會殿的名字定為奉天殿時才流傳開來的,前面的奉天承運皇帝,大意是由上天賦予權力的皇帝,詔曰就是昭告天下的意思了。如果我們還像原來斷句,放在古時候,人們不免笑掉大牙了。

再說說太監,太監這個職業我們也是十分熟悉,周杰倫的那首公公偏頭痛現在還是魔音繞耳,以至於我們見到電視劇里的任何一個太監,都會喊他公公。其實不然,在古時候,太監在不同朝代就有不同的稱呼,有凈身,私白,腐人之類的,可我們所稱的公公,原來是對年長的太監的尊稱,就像是我們對別的老頭子說「您老」一樣。對於年紀輕的小太監,可萬萬不能這麼稱呼的。

在古代,太監作為皇帝的近身侍從,成天陪在皇帝身邊,自然就有很多人想巴結他們,來博得皇帝的青睞。所以,公公這一敬詞就開始沿用,當然不是每個太監都是皇帝的紅人,所以也不是什麼太監都能叫作公公的。不知道還是否有人記得神話里趙高的那句話:要做就做最厲害的太監,所以公公放到趙高身上也算是恰當的了。

也相信很多人對還珠格格這一經典作品記憶猶新,包括現在的很多宮廷劇,都是以清朝為背景,而清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男人後腦勺的辮子,你可以分不清唐朝宋朝或是明朝,但你只要一看到辮子頭就知道這是清朝。

但辮子頭這一形象,其實一直騙了我們觀眾很多年。我們看到的電視劇的形象,都是從頭頂的百會穴那一處將前額與辮子隔開,所以即使露額,電視上的辮子頭還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可事實上的辮子頭呢,我們從史書上以及一系列藝術作品不難發現,清朝一開始的辮子頭,叫鼠辮,就是後腦勺的小小一團,留著一條又細又長的老鼠尾巴一樣的辮子,也就是說,那時的男子有著四分之三的腦袋都光禿禿的,就是再高的顏值也拯救不了這個髮型啊。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擊鼓鳴冤這個事,看過包青天狄仁傑的都不陌生,每當哪個老百姓哭的梨花帶雨地大喊「冤枉」,我們就知道好戲開始了。可事實又是如何呢?明清後的鼓的確是老百姓報案的一種形式,擊鼓鳴冤那個時候還叫作登聞鼓。可到清朝時期,這個登聞鼓就漸漸少了,人們更多的使用遞訴狀的方式,如果實在得不到解決,百姓才會使用擊鼓鳴冤的方式來討公道。可明清之前呢,衙門前的這個鼓只有衙門的人能敲,為的是告訴縣老爺可以下班了,如果有個誰要來擊鼓的話,恐怕早就判你擾亂公堂,打個多少大板了。

雖然是電視劇,但我們還是希望編劇導演在布置場地設置情節的時候能夠嚴謹對待,不能把歷史文化搞錯了給我們觀眾帶來誤導,大家說是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久不治自會愈啊 的精彩文章:

咸豐皇帝為什麼這麼寵愛慈禧,原來慈禧有兩手絕活伺候的皇帝很舒服
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遇難後,屍體不能帶回地球?今天可算知道了

TAG:病久不治自會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