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疾險的故事:發生理賠,才明白一份保單的意義

重疾險的故事:發生理賠,才明白一份保單的意義

經常和朋友表達一個觀點:買保險,是為了不理賠,但是,萬一發生了理賠,對於被保險人來說,可能就是一筆救命的錢,給被保險人及家人送上了一份妥妥的經濟保障。經手的理賠案例越來越多,雖然接到報案的電話依舊那麼揪心,但是在一次次的結案後卻為每一份保單上面的被保險人感到慶幸與開心。

重疾險故事一:當意識到保障需求時,請不要輕易跳過去

一份可能在家庭中存在小小爭議的投保決策,在風險來臨時,卻給家庭帶來了力量。

2016年,某企業員工為自己和太太投保一份重疾保險,送達合同後,太太致電認為保障重大疾病過於「苛刻」,認為買保險不值得,但是在先生的堅持下,沒有退保。

2018年7月,太太因為甲狀腺結節就診,由於結節過大,TI-RADS分級為4類,醫生建議切除並做進一步病理檢查。先生髮信息過來,詢問: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是否可以申請理賠?告知,如果是單純的結節切除手術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確診了甲狀腺癌,是可以申請理賠的。

7月底,先生很焦慮的打電話,太太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可以申請理賠嗎?給與對方肯定後,快速的收集理賠所需資料,順利理賠保額50萬元。結案後,太太還專門打電話致謝,雖然不幸罹患惡性腫瘤,但是語氣中充滿了樂觀和自信。

有時候,我們一個並不那麼深思熟慮的決策,甚至會在家庭中引起小小爭議的決策,卻能夠在關鍵的時候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重疾險故事二:你的保障是對家人的一份責任

這個案例應該算是2017年的了,一個50多歲的父親為剛畢業的兒子投保了一份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初衷是孩子畢業了,自己經濟條件還好,趁年輕給孩子投保一份保險,讓孩子早早的有一份保障,也算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份責任。

2017年底,孩子突發猝死,僅僅24歲,獨生子,在辦理相關理賠時,母親一直神情恍惚,喪失唯一的兒子,在沉重的打擊下,除了最蒼白的安慰也沒有更好的寬慰。

後期,被保險人父親提到,由於這次打擊,媽媽辦理了提前退休,自己也退居二線,陪太太旅遊、散散心。雖然理賠金80萬元對於家庭來說,顯得微不足道,但也是孩子對於父母經濟責任的延續。

一份重疾險保單,表面看是一份不太厚的書面文件,但卻是一份厚厚的責任,父母對子女,丈夫對妻子,孩子對父母,我們沒有萬無一失的辦法規避所有的風險,但是可以可以盡最大努力去做最科學的防範措施,當風險來臨時,我們的一份經濟責任會延續下去,給我們家人一份寬慰。

重疾險故事背後的啟示

保險,一種契約式的財務工具,是基於市場環境下的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相比於其他投資、理財方式,保險就是一種「不自由的」金融工具,只有當合同約定的條件發生時,被保險人(受益人)才可以獲得保險金的賠付,也可以理解為,保險就是一筆「專款專用」錢,用於有效抵禦被保險人發生的經濟風險。

當被保險人遭遇變故先行而去,保險理賠金就是家屬的生活費、孩子的撫養費;當被保險人突發重疾,一筆確定的保險理賠金,就是被保險人持續治療、康復的費用和收入損失,這一切都為家庭的持續生活品質、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提供了最安全的規劃。

一份終身重疾險的規劃,就是一份不再考慮「各種籌」,不再佔用家庭其他財務規劃的一筆重大疾病風險準備金,一旦不幸罹患重大疾病風險,不為錢驚慌,不再為家庭的未來擔憂,妥妥的保障,穩穩的安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糧掌柜 的精彩文章:

TAG:錢糧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