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太極拳如何做到「打拳如坐凳」

打太極拳如何做到「打拳如坐凳」

陳式太極拳宗師陳長興被人稱為「牌位先生」,以形容其身法中正,氣息內斂,宗師功夫之高,單從「牌位先生」這個詞上也可感受到幾分。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的基本要求,以保證身體重心的穩定和上下氣息的通暢,各門各派都非常強調這一點。有的老師傅經常說「打拳如坐凳」,是對立身中正的形象解讀!那麼如何做到打拳如坐凳呢?

1、保證脊柱的中正

注意,不是說脊柱必須要求百分之百的豎直,脊柱是有正常的生理彎曲的,但左右萬萬不要偏斜,前後不可彎曲過大。然而,打拳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看到自己的背部,也就無法直觀的看到脊柱是否中正,是否有彎曲偏斜。其實,保證脊柱中正,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感受頭的位置。只要頭部有虛靈頂勁的感覺,而且頭部不偏不斜,脊柱自然是中正的。具體的要求就是腦袋有微微上頂之意,下頜微收(就像夾著一個乒乓球)。這裡必須要注意一點,大腦的意不可過重,腦袋有微微上頂之後,這個意就放掉,大腦的意過重會導致血氣沖腦,於健康有害!

2、尾閭前勾+腹股溝後收

尾閭,即通常所說的尾巴骨。意想尾閭如一把「鏟子」,向前向下鏟地。在這個意想輔助的前鏟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小腹會自然的收起,不再挺肚子,於此同時呢,後腰會變得飽滿。脊椎會隨著前勾的過程稍稍的拉伸。你得大腿會變的非常吃力,這是因為,尾閭的前勾,使得上半身的重量更多的被大腿筋肉承擔,而不是像平常完全被胯骨頭支撐著,肌肉得不到鍛煉。通過尾閭前勾,這個「坐」的感覺就有了。至於為甚要加上腹股溝後收這個要求,是為了防止胯關節挺著(詠春拳那樣挺著胯,筆者也是疑惑的很),胯關節要做到自然的彎曲,彎曲的程度只要保證身體後背與地面垂直即可!

對動物而言,尾巴對身體平衡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3、膝關節開縫對拔

在行拳時,膝關節大多是自然微曲,以便身體重量避開骨與骨的直接傳播,而是通過大腿後側的筋肉來傳播。但有很多練習者,還是找不到這種感覺,經常是膝關節前跪,這樣膝關節處承擔了過多的身體重量,對膝關節的傷害非常之大,而且對功夫的提升有很大的制約。意想膝關節開縫,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你會感覺到大腿往上拔,小腿變得緊繃吃力,真箇腳面均與的用力,貼在地面上。

保護膝關節的關鍵就是要增強周圍筋和肌肉的強度,分擔體重

4、身體重心落於兩腳湧泉連線的中心

身體重心的前後,直接影響著身形,只有規矩的將身體的重心,放置在身體在地面的投影形狀的中心的時候,身體才是最舒適自然的,這也是立身中正的一個目的。兩腳平行站立,找到兩腳的湧泉穴,連線的中點,是人身體投影在地面的形狀中心,在行拳時,需要將身體重心與這個中心保持在豎直垂線上,同時尾閭前勾也勾向這個中心。

做到以上幾點的情況下,你會明顯的感受到腿部肌肉組織非常吃力,過不了幾分鐘,雙腿肌肉就如燃燒一般,這正是對腿部肌肉的訓練過程。此時,做到「打拳如坐凳」,上身會變得非常輕靈,這也就暗合上虛下實的太極拳理論!

希望每個讀者都嘗試練習一下,在評論里留下你的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勤練多悟太極拳
孝庄秘史:皇太極霸佔大玉兒的那晚,她的懷抱安慰了絕望的多爾袞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