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如果不自殺,他能不能捲土重來

項羽如果不自殺,他能不能捲土重來

原標題:項羽如果不自殺,他能不能捲土重來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 江蘇 宿遷 )人,楚國名將 項燕 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 李晚芳 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滾滾歷史紅塵殤,試問戰神何人也?


老一輩的人會說是有著忠義之稱,為國為民的岳飛,熟讀春秋戰國的人可能會談是殺人如麻,一人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的武安君白起。但是,無論如何,提起戰神,總免不了講出一個人———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這個人,在歷史上存在著很多很多的爭議,有人說他是惡毒的殺人狂魔,屠殺新安城裡二十萬秦兵降卒。也有人說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戰神,不分上下級的親賢下士,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自刎結束自己的人生,烏江畔無奈的霸王別姬。


談及項羽在烏江邊的自刎隕落,實在可惜至極,令人嘆惋。就讓我們站在歷史的這一端,隔著烏江,回顧那段凄悲的當年事。


如果他沒有在固陵和垓下錯失良機,而是加快撤退速度,把剩餘的有生力量帶回江東,稍微緩一口氣再戰,那麼歷史就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然而,在垓下,項羽徹底喪失了捲土重來的籌碼。垓下戰敗之後,項羽率領殘部800多人突圍,抵達烏江的時候,只剩下了20多人。


據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記載:鴻門宴之後,劉邦乘項羽對自己的防備之心降低,暗中屯兵,終而扭轉局勢,以巨大優勢殺得項羽節節敗退。在垓下之時項羽統領八萬騎兵分為四小隊突圍闖出,在預計好的地點匯合,之後再做打算,不料,項羽這一隊遇到了一個岔路口。


此時,他趕忙詢問前方路上行人自己該往哪裡走。那行人抬頭一看,認出那是西楚霸王,於是,就給項羽指了一條向左的道路。在這岔口上,項羽沒有猶豫,就聽信了行人的話。而項羽不知道,這左邊這條路,恰恰是通往大澤,也就是劉邦的漢軍聚集之地。


這完全不是一條逃生之路,那是行人給予劉邦的送死之路。


那麼,為何一個普普通通的行人會想方設法讓項羽走這條送死之路呢?項羽可是破釜沉舟,推翻強秦的暴政,解放了無數的老百姓啊,老百姓怎麼會這樣對他,讓他去送死呢?


可見,天下人心背於項羽,可憐一代西楚霸王,一代戰神,如此破落。


這很大原因在於項羽的處事方式,不體察民情,給劉邦留下了可乘之機,在民眾心中刻下了暴政的印記。


而劉邦,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被百姓稱為心慈寬廣,體恤下士,不計前嫌,論功行賞,有罪必罰,對於外姓的人頗為尊重,諸多重用,就像一位仁慈的明君,所以,天下之心盡歸劉邦啊。這般天下民心之歸,最終項羽的失敗,照這樣看來,也是情理之中了。


話說項羽聽由行人的指路,進入了劉邦的聚兵之地,連連戰敗,最後帶二十幾位戰士突圍,來到了那潺潺流水的烏江邊,他背後是劉邦帶領的幾萬士兵。此時,烏江亭長急忙讓霸王過河,到了江東區域,還有機會,可以東山再起。項羽遠望江面,這時候四面八方響起了楚國的歌謠。


項羽沉默地看著周圍的將士們,決定留在這裡不願再見江東的父老。之後,項羽下了馬,沖向遠處的敵人,他隻身一人殺了幾百敵軍,身上千瘡百孔,可沒一個人敢近其身。他已力竭,沒有人可以殺了他,他也不允許自己死在敵人的手中,於是,他拿起血紅色的劍,自刎而死。


一代霸王,自此隕落。


很多人此時都覺得項羽實在可惜,為何不肯渡過烏江。假使,項羽渡過了這潺潺烏江,回到自己的地盤江東,歷史會改寫嗎?這天下還是他劉邦的嗎?


當然,答案是否定的。


項羽是註定失敗。


首先,我們假設項羽回到江東,繼續跟劉邦分天下。是否存在贏得可能?還能不能力挽狂瀾,像當年與秦軍的巨鹿之戰一樣如天煞之神,殺遍四方,以少勝多?這裡,我們先來看看如今兩方軍力對比。


項軍兵敗如山崩,士兵一個個士氣全無,渴望和平,思家心切,且項羽很多部眾或離他而去,或在先前與劉邦的戰鬥中戰死。反觀劉邦,兵強馬壯,手下能人數眾多,更有軍神韓信為其助陣,無論從哪方比,項羽都是絕對的劣勢。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項羽的性情。


一個人有怎樣的性格,決定了他有怎樣的一生。項羽雖有霸王之能,有天生的軍事才能 ,更有著萬人敵的實力。但是,他剛愎自用,不聽善言,只知道做自己樂意的事情,因而,在後世評價中,項羽只是適合一位將領,而不是一位帝王。


第三,民心,這也是最致命的一點。


就像前文所說的路人一樣,平民百姓對於項羽,認為他是一個暴徒,甚至是一隻猛虎,恨不得驅趕,遠離。而劉邦呢,卻恰恰相反,他活脫脫就是一位仁慈的明君,所以,天下之心盡歸於劉邦也是一種必然。


我們的偉大領袖曾說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經由垓下一戰,劉邦已經把項羽打得一敗塗地,自然不會給項羽喘息之機。可以想像:即使項羽乘船回江東,劉邦也必定會迅速發動渡江戰役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江東。


一代戰神項羽,一生傳奇,最後落得自刎於烏江的下場,除了可惜還是可惜,滾滾歷史紅塵殤,蓋世項王英雄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史重談 的精彩文章:

「達芬奇」還有很多人們不知道的秘密
八國聯軍攻破紫禁城後,在慈禧的床上留下了一行什麼字

TAG:舊史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