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文華東方,香港的花樣年華

上海文華東方,香港的花樣年華

頭次來香港就奔著旺角去的,穿過整條上海街,感受到了香港聲色犬馬般的市井生活,到港島我則喜歡坐叮叮車從中環一直坐到銅鑼灣北角,就這樣來來回回,慢慢地看風景,在這個陌生地一切都極為熟悉……

當年情

 張國榮

張國榮 

00:00/04:16

上海和香港於我就像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一般,擁有著相同的血緣,性格上也極為相似。上海有十里洋場的外灘,香港維港上的天星小輪也載過了幾十年風雨;一條淮海路展現了上海的時尚氣質,香港的彌敦道上也是青年俊美人潮湧動……作為中國兩座最洋氣的城市,上海與香港倆都有著東方的謙忍和西方的豁達。

記得最近一次來香港,陪我同行的公關朋友便是帶我去吃上海本幫菜,她問我你知道香港滙豐銀行的英文全稱嘛?我還真的一愣,她告訴我是「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翻譯過來就是香港上海銀行。

雖然心裡沒有懷上海的舊,但從一條街一家店還是能看出,想找回花樣年華里的鶯鶯上海,沒有哪個地方能比得上香港了。

談及香港的氣質,可能繞不開一家酒店——一把東方摺扇打開東方禮遇的香港文華東方。早已慕名這家傳奇酒店,但我還從沒踏進或了解過這家的傳奇故事,最近的一次也是去年和攝影師拍香港紀錄片時,與紅色英式制服的侍應生擦肩而過,停腳駐足,唏噓這是張國榮選擇生死的地方。

前兩天去了上海的浦東文華東方,於我不像走過的其他酒店一樣,不單單是設計帶來的不同質感,而更代表著一種文化標籤和輸出符號。如果說《花樣年華》是舊上海精神在香港的延續,那浦東的文華東方便是香港製造的中華待客禮遇在上海的展現。

上海這座城市是女性的,把這家文華東方比作女人,又太籠統,我覺得它不是江浙的煙雨女子,婉約內斂並不是它的最大特質,而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或者接近於張愛玲筆下的世俗冷暖,但沒有那麼多精明世故。懂得高尚體面的穿著打扮,懂得東方傳統的待客之道,擁有美感又充盈著軟性溫情和懷舊。

這是一種屬於東方美人的神秘與曖昧。

很難想到文華東方這個品牌會選在一棟現代派的大廈建築之中,我沒奢求如和平飯店或華爾道夫那樣處在的為數不多的上海古典建築,

,但或許會像Edition那般改造上海的「遺留元老」們。

可是文華東方顯然看到了上海灘現代的一面,既然選擇了浦東,總要展現上海新的樣貌嘛。即便是搬進了新家,也會懂得合適地打扮自己但它卻不愛湊熱鬧得安於拐角一側,算是保留她的最後一絲倔強吧。

酒店大堂是一幅巨型玻璃馬賽克作品,由上萬塊色彩斑斕的馬賽克拼接而成的高大植株拔地而起,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

我很喜歡酒店的房間,小而緊湊得就像香港的酒店,但又流露出高級的質感——皮質的沙發、精細的刺繡床旗、可以看風景的圓形浴缸,溫馨的奶黃色床罩,都讓我看到了精緻又貼心細膩的服務與住宿禮遇。

我喜歡保留著床旗的酒店,不單單是為了下榻的儀式感,床旗也是酒店文化的標誌。

之前聽過好多人說起上海最好的行政酒廊非文華東方莫屬,對此我覺得各有偏好和情感,我也喜歡嘉佩樂的圖書館,同樣是身份的體現,但Mandarin Oriental Club會讓我覺得自己更享受得是中華禮遇。

酒廊在2樓,落地窗讓整個空間顯得非常通透,中式的木紋裝飾又讓整個空間滿足現代服務需求的同時,沉澱出現代社會極為少見一種東方氣息。這是我來酒廊情感最為深切的地方,這種氣息是我身處現在的香港也能感受得到的,這是一種在歲月種沉澱已久的舊式氣質——從容、大氣、在看似包容一切的環境中似乎又總約束在某種規則之內。

特寫給到漆得發亮的木桌,上面剛泡好的茶正冒著熱氣、然後鏡頭慢慢移動到長著金色牽牛花喇叭的老式留聲機,裡面播放的是屬於十里洋場的聲音,穿著旗袍的背影徘徊在鏡頭左右……坐在浦東文華東方的行政酒廊里,似乎我的情緒與感覺卻被拉回到了《花樣年華》里的「上海」。

波德萊爾寫過: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因你動情。

香港,這個記憶里最熟悉的陌生地,竟然因為這個頗有傳奇的老牌五星酒店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而它散發著的城市氣質不僅僅是高高地束之高閣,當然也不會流浪在街頭巷陌,而是像一支在城市舊夢中奏響的浮世戀曲。模糊而精緻的本質里隱藏著欲語還休的城市記憶。

……

我是愛旅行的鯨魚

對於酒店我淺嘗輒止

只挖掘其中最有趣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炸貓兒 的精彩文章:

膠片與法餐體驗報告

TAG:炸貓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