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幹什麼的?為何內閣首輔都要高看他一眼?

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幹什麼的?為何內閣首輔都要高看他一眼?

原標題: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幹什麼的?為何內閣首輔都要高看他一眼?


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到底是幹什麼的?要說清這個問題,先要弄明白明朝內閣制度產生、發展的過程。


因為「胡惟庸案」,朱元璋廢除了丞相職位和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皇上直接掌管。這樣皇上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朱元璋強悍能幹還行,而接下來的皇帝就有些吃不消了。鑒於朱元璋的永遠不許設立丞相的祖訓,只能變通的方式,到了明成祖內閣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等到了明成祖兒子明仁宗及其孫子明宣宗時代,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為防止再次擁有丞相權力的問題,明宣宗對內閣的權力加以限制,將國家的決策權分為「票擬」和「批紅」兩大塊,票擬就是擬定事情的處理意見,由內閣閣員用藍筆書寫,然後呈皇帝審批。因為皇帝用紅筆審批,所以叫「批紅」。



後來到了明朝中後期,為制約不斷坐大的文官集團,加之皇帝親自「批紅」嫌累嫌麻煩,就用自己身邊近侍、備受信任的太監來代皇上「批紅」,並用以制衡文官集團,如此皇帝就在幕後操縱平衡兩方勢力,以享皇權。


這樣司禮監掌印太監就應運而生了。本應由皇帝親自「批紅」權力,就落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手裡。這樣一來,掌印太監就成了皇帝的代表,皇權的影子。司禮監掌印太監也就成了明朝十二監中最有權勢的太監。



上面看著可能有點亂,說到底就是明朝把國家決策分兩塊,一塊「票擬」,一塊「批紅」。票擬就由內閣提出擬辦意見,再呈請皇帝親自審批——「批紅」,就是這樣一個流程。然而,皇帝為制衡文官,加之自己懶政,所以「批紅」的權力落到了太監手裡。


後來發展到由司禮監秉筆太監,負責用紅筆代皇上批示處理意見是否可以執行。但秉筆太監只是寫上意見,最後由掌印太監審核,如果認為可以,就蓋上公章。如果認為不行,有權打回去重批。所以大權緊緊握在掌印太監手中。



事實上,內閣權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關鍵是皇帝對「票擬」認可採納的多少。認可採納得越多,內閣權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面子上就有光。



這就是明朝獨特的監管體制。在這個體制下,原來的丞相之權,被內閣和司禮監一分為二。二者各司其職,互相制約。這樣一來,內閣擁有「票擬」權,卻缺少了掌印太監手中的「批紅」權。如果內閣要行使自己的權力,就必須得到司禮監的配合。


所以,掌印太監官階雖只有區區四品,但是內閣首輔乃到六部尚書都要高看一眼,讓他三分。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老四胤禛繼承皇位眾皇子皆感意外,這是康熙的有意安排嗎?
四件事讓慈禧與肅順結下了仇,所以顧命八大臣只有肅順被砍了頭!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