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詩詞中隱藏的那些地理知識點,你造嗎?

中華詩詞中隱藏的那些地理知識點,你造嗎?

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諺語蘊涵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詩句、諺語的理解,能激發我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擴展地理知識面。快跟地理姐姐一起看下去吧!

「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

此句說明隨海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一般情況下,在對流層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在高空,由於距離地面遠,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氣溫低。在海拔高的地區(如青藏高原),由於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小,氣溫低。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曆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此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淺薄、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其實,「天多高」可以理解為大氣層的高度,為2000~3000千米;「地多厚」可理解為地球的半徑,平均為6371千米。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雲少,大氣逆輻射弱,地面得到大氣補償的能量少,地面溫度下降快,當地面溫度降到0℃以下,就會出現霜,即「山明水凈夜來霜」。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毛澤東《登廬山》)

此詩句說明夏季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給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廬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迎面吹來,帶來了豐沛的降水(即「熱風吹雨」)。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這句歌詞,不僅揭示了雨、雪出現的地區差異與季節差異,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處低緯度,是冬季西北季風的迎風坡,形成了地形雨。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這句話描述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每到夏天,這裡烈日炎炎,白天氣溫上升快,有時高達攝氏四、五十度,當地人說:「沙窩煮雞蛋,石頭好烙餅」。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辛勤的農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爐取暖,圍著火爐,品嘗剛摘下來的西瓜。

「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洛陽三月飛胡沙」(李白《扶風豪士歌》)

這兩句詩反映了我國氣候的南北差異。同樣是三月(一般情況下,農曆三月時,陽曆為四月),南方百花齊放,而北方因春旱嚴重,造成了沙塵暴天氣(「飛胡沙」)。

「夏日消融,江河橫溢。」(毛澤東《念奴嬌?崑崙》)

此詩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補給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漲。由此可見,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洪水期在夏季。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這句話可以說明陸地環境具有地域差異性。地域差異在陸地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說陸地上不可能存在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

「棗發芽,種棉花。」

這是華北民間的諺語,說明植物對氣候有指示作用,同時還能說明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

「里三層,外三層。」

「里三層」,地球內部圈層包括三層,即地殼、地幔、地核,它們分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外三層」,地球的外部圈也包括三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下滲到地下,成為地下水的補給水源,使百泉流淌。而「萬壑樹參天」,有利於地表水下滲形成地下水,體現了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

「三山夾兩盆」

這是新疆地形的特點。「三山」指阿爾泰山、天山、昆崙山。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是準噶爾盆地,在天山和昆崙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晏子使楚》)

以上說明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柑橘屬亞熱帶作物,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橘生淮南則為橘」;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不適宜柑橘生長,故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此外,淮河南北的土壤不同也是造成橘樹果實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要求我們發展農業生產時要因地制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這十個中國最美的地方,去過三個,你都可以跟朋友吹很久呢!
這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卻是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