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晉陞」依靠的是隱蔽技能

「晉陞」依靠的是隱蔽技能

作者丨徐大維

來源丨良大師(ID:lang-da-shi)

1

被關係打敗的人

認識小科,是在管培生入職展示會上,我是評委之一。

他帶領小組,硬是把一個枯燥的主題,編排成了一場喜劇小品,亮點四溢,引入側目。

於是,動員他去了我部門。

工作中,他確實也是那種純粹的陽光男孩,上進,積極,讓人感到沁人心脾。

當他要跳槽,我竟有點不舍。

一晃4年,機緣巧合,再次相見,傾談了3個多小時。

席間,他突然問我:

「在大公司混,努力和關係比起來,還是關係更重要一點吧?」

我有點詫異,他解釋,有一個晉陞機會,和一同事競爭。自已感覺各方面都比對方高几個level,但贏家卻是對方,後來聽說對方在總公司有後台......

我一時語塞,只是蒼白的勸他,但心裡過意不去,回來後,想了幾點,寫出來算是回應,也希望能幫到有同樣困惑的小鮮肉。

2

隱蔽的技能

其實把「努力」和「關係 」對立起來並不合適,「搞關係」也是一種努力,只是這種努力讓人感覺擺不上檯面,所以可以稱為「隱蔽的技能」。

「隱蔽的技能」就像海面下的冰山,外面看不到,卻起到決定作用。

說「外面看不見」, 是因為,沒人會分享自己的絕招,包括那些偉人的自傳,都是美圖後的呈現。絕招往往是說不出口、不可宣揚的,既不符合主旋律,也不能標榜自傳者,所以藏著更好。

說「起決定作用」,是因為,按照均衡博弈法則,但凡完全公開的秘密,會被立即消化,競爭者們的整體收益會趨於零,誰也贏不了誰。所以,一劍封喉的,往往是那些隱蔽的東西。

我想說明的是,如果小科的對手真有後台,那是硬傷,沒轍。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後台」是營造出來的,那麼這種能力就屬於「隱蔽技能」了。

說個真實的事。

我見過一個晉陞很快的人,傳說他和集團某位大領導是親戚,因為是同樣的姓氏,來自同一個地方,這很容易讓人遐想。

關鍵是,據有人反映,在不同場合,均見到兩人同出入,傳言似乎被坐實。

過了N年,陰差陽錯,我終於確切得知,那哥們與大領導一毛錢關係沒有,可那又如何?我並不會敲鑼打鼓到處宣揚,畢竟與我何干呢?但是,那哥們卻享受了這種「謠言紅利」。

要說明的是,人家能力也很強,當然,也更懂得借勢。

「隱蔽技能」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無法證實,不便言說。

就像上面那個事兒,具體人家怎麼操作的,根本無法得知。

而這事兒又很巧,沒證據是那哥們自己造的謠,所以你還不能說他如何如何。

你看,這種「借勢」就是「隱蔽技能」的芸芸一隅,都屬於一種民間智慧吧,很難登大雅之堂,只存在於野史的犄角旮旯,然而這種智慧,恰恰不能移植和嫁接,是某種形勢下的特定產物,因此也很難習得。

你只能觀察,只能猜測,只能自己默默嘗試,偶爾蒙中了,你只會愜意一笑,對自己說道:「哦,原來是這樣」。然後把這個秘密永遠封裝起來。

3

隱蔽的後台

真實情景下,真正有後台的人,會極力避免爆光,甚至更名改姓,知道他們身份的人,往往也是小圈子中的人。

所以,他們的後台是隱蔽的,而這類人也是少數。

大多數人,要想不斷晉級,則需要去尋找一個後台。這不是什麼蠅營狗苟,而是人之常情,如果沒人為你背書,相信我,你走不了多遠。

那麼問題來了,一非親,二非故,人家憑什麼為你背書?哪道你拎兩盒月餅,別人就把你當自己人么?

第一個方面,要知道惻隱之心為分很多種,有一種叫:「惜才」。

社會心理學家亞當斯曾說過:公平是所有人心中的共同準則。

當你自身很卓越時,別人就有幫你的衝動,反過來也成立,當你很懶散,人家也會殺心四起。

第二個方面,你是否擁有「想像空間」?決定了人家是否願意背書。

就像女孩找老公,有人找金龜婿,有人找潛力股,後者被選中,並不是因為當下的價值,而是因為擁有「想像空間」。

所以,別人對你的幫扶,也是因為他相信在將來的某個時點,能把前期投入變現。

當然這種變現是抽象的,要知道,所有人都會心存江河日下的擔憂,幫助一個冉冉新星,也是博弈將來不確定性的加註。

兩個方面都聚焦一個根本,那就是,你到底夠不夠優秀?夠不夠出眾?這是前提,領導們的眼光都很賊的,你休想拿人體藝術當毛片。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你也要學會表現自己,在芸芸之中,讓領導發現你,我之前寫過幾篇此類文章,文末有鏈接,供參考。

那麼,好後台要具備什麼特徵呢?

第一,要身處核心決策層,這和做大客戶銷售有點像,核心決策層內的人才有能量;

第二,其自身也要有上升空間,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中國仕途的路線圖,這種一連串效應,在職場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第三,在級別上要至少高你兩個檔位,你與後台職權級別空間越大,可操作性就越強。可以參考《決定命運的,往往是你領導的領導》。

這小節叫「隱蔽的後台」,很多時候,後台並非你晉陞決策的直接參与者,他們隱蔽的地方在於,可以在適當的關口給你指條路,這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一個年輕職場人,最大的敵人是元無知,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有人在身後拿個探照燈,路就好走多了。

4

隱蔽的規則

每家公司的晉陞規則是不同的,包含顯性規則和隱蔽規則,很多時候,你的任務就是搞清楚這些規則,當然重點是那些隱蔽的規則。

顯性規則容易理解,各家公司差異很大,有的論資排輩,有的績效為先,這些是導向,裡面會充斥很多細節和明文,你需要去了解研究。

有意思的是,和很多人溝通,他們竟然連這些都沒搞明白,看來還是晉陞的慾望不夠強大。

那麼,什麼是晉陞的隱蔽規則呢?

就是沒有寫出來,卻被默認遵守的一些規則。這些規則之所以沒寫出來,往往意味著,允許特殊情況發生。

沒寫出來的規則,和因此發生的特殊情況 ,都可被視為隱蔽的規則。

怕你蒙圈,放到一個具體場景中來。

一家企業,董事長曾在內部高管會議中發話,公司盡量起用35歲以下的幹部。所以,人力資源部會通過顯性規則為超出者製造障礙,但卻不會透漏真實原因。

一次,副總經理提議晉陞某37歲的幹部,原因是他在核心崗位多年,專業能力很強,如不晉陞,可能被競爭對手挖角。

最後,董事長和人力資源都同意了此提議。

請問這個場景中的隱蔽規則是什麼?

是35歲的生死線?當然是,其實還要包含那個特殊案例。

35歲的晉級線,以及那些特殊的案例,都屬於隱蔽規則的範疇。

之前提到的後台,可以作為洞悉隱蔽規則主要通道。

身處黑暗中的人,更知道什麼叫黑暗,身在決策圈裡的人,才懂得真正的遊戲規則。

你可能會問我,後台是獲取隱蔽規則的唯一路線嗎?

還真不是,除此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內部社交。

管理學泰斗弗雷德·盧桑斯做過一個研究,對450名管理者進行調研,以了解他們的精力分配情況。

然後,把一般管理者和頻繁晉陞者進行比對,有了很顛覆的發現。

一般管理者,81%的時間用於日常管理事務,19%的時間用於社交。

而頻繁晉陞者48%的時間用於社交,52%的時間用於日常管理。

看出差別了嗎?

由於這455名管理者中,絕大多數並非市場人員,所以他們的社交更可能是內部社交。

「內部社交」的意義在於,獲得更為核心的信息,以洞察存在的隱蔽規則。

這也於與我的日常觀察相符。我所見能高效晉陞的人,往往都很注重內部社交,他們和各個關鍵崗位,例如人力資源,老闆秘書,會議行政都會有不少交際。

這就是獲取隱蔽規則的另一條路線。

針對大型公司,還有一點可說。

你可以通過之前晉陞的人,來總結出一些規律,因為是大公司,晉陞彷彿流水線,樣本也足夠多,規律因此更可信。

敲一下黑板,這種規律往往是一種趨勢,你不要想當然以為會趨於平衡。

什麼意思呢?

還是說一個場景:

一個大公司,經常提拔市場部的人,而產品部的人,卻總得不到晉陞,你覺得這種趨勢會被平衡嗎?也就是說,過段時間,產品部門的人,是否會有許多人晉陞?因為,這樣看起來會更公平一些。

這是我們對概率的誤解,總以為平衡是根本,比如拋一枚硬幣,只要次數夠多,正反概率都是50%,很平衡。

但這是自然界的概率,是一種均態式的。而只要關係到人文,概率往往是極差式的。

所以,往後推算,市場部晉陞的概率還是很大,或者更大。

老子很早之前就說過: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富的越富,窮的更窮,某個晉陞路徑,也會一直被強化。

5

隱蔽的瑕疵

既然你能讀到這裡,足以說明你想晉陞的慾望,所以,最後一個提醒是:

再小的瑕疵,隨著晉陞層次,會被無限放大。

說個真實的案例。

某主管能力出眾,完全可以晉陞更高的職位,結果被駁回,真實的原因是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說是他褲子的原因,估計打死他都不信,但確實就是如此。

他裝扮很有個性,很時尚,經常穿條九分褲,船底襪,露著白白的腳脖子。這讓決策者覺得,他不像個當領導的樣子,所以......

你一定覺得很扯,決策者們怎麼能這麼偏見?這麼憑感覺?太沒道理了。

可真的就是如此,我的一篇文章,曾寫過這種心理機制,人都有用簡單問題替代複雜問題的傾向。

因此,「看起來像不像個領導?」,取代了「適不適合做領導?」,前面那個問題更容易判斷。

你還會說,這種判斷本就是一種主觀臆斷,一點都不科學。

沒錯,決策這東西根本沒有科學可講,很多時候就是憑感覺。

韋爾奇和傑夫

通用前CEO韋爾奇,曾說過,自己一生中最艱難的事,是選接班人。

一共3個候選人,其中兩個是他心儀的,而兩人都表示如果不能選上,會離開通用。

這讓韋爾奇異常抓狂,他用數據,用理性分析兩人,根本也決不出勝負,在糾結了三周後,他終於用腳投票,選擇了傑夫。

後來,記者問韋爾奇,為什麼選擇傑夫?

這老人家也很窩火的說:「我特么也想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感覺,這還不夠嗎?」

怎麼評價這事兒?感性最終戰勝了理性?

也可能是落選者某個缺點在關鍵時刻被放大,一條不合韋爾奇心意的領帶,一句不合時宜的回答,誰知道呢?反正,只存在韋爾奇的潛意識中。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越在初期,你的瑕疵越無關痛癢,但越往上攀升,瑕疵就會被逐漸放大,直到你不能承擔。

這有點像「彼得定律」的另一種說法。

那麼具體建議是什麼呢?

常規性事務上,中庸好過個性。

首先你要理解什麼叫常規性事務,穿衣打扮,坐姿語調,日常的待人接物,這些都屬於,不建議你去玩個性,中庸一點比較好。

你可以想想你的領導,或者領導的領導,是不是都是長年深色長褲,淺色襯衫?就算休閑服也是老氣橫秋。

這些都是中庸的表現。

當然,你會說發布會上,穿牛仔褲的喬布斯,可能還會說,口無遮攔的董小姐,他們都很個性。

好吧,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創造趨勢的,萬里挑一,他們可以玩個性;另一種是追隨趨勢的,芸芸大從,最好中庸。

從概率角度講,你應該是後者。

6

澄清兩點:

一、

隱蔽技能要在顯性技能的基礎上才會有用。

你要有一個好的底子,否則,就是白扯。

就像《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是講以弱勝強,其實不然,它講的是,如何在優勢佔盡的前提下,而不痛失好局的智慧,很多人不是恰恰需要這種智慧嗎?

二、

天生關係戶,是硬傷,無解。

有人天生就是兔子,作為烏龜又有什麼辦法?但是兔子畢竟是少數,烏龜卻眾多,你可以成為烏龜中最快的那一隻。

*作者:徐大維,來源:良大師(ID:lang-da-shi)。華友生活經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友生活 的精彩文章:

一群華為工程師背著單反拍黃山,竟然是為了這個原因?

TAG:華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