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這部喜劇片把法國從上到下黑了個通透
點擊題目下方
藍字關注
壹早電影
去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拿下了接近27億的票房,到現在都還是外片在國內的票房冠軍,可見「飆車片」的影響力之大。
而在昨天,也有一部「飆車片」要上映,那就是《的士速遞5》,影片此前在法國也蟬聯了兩周的票房冠軍。
來看一下終極預告——
它跟「速度與激情」主打動作犯罪的路子不同,是一部主打喜劇的飆車片。
飆車的「主角」,並不是600匹馬力以上的超跑,而是
標緻的……計程車。
還是一輛據說快得像火箭的計程車,光是這個設定就已經很無厘頭。
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拍攝於1998年,比《速度與激情》還要早得多,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當代飆車電影鼻祖,前幾部的口碑也都很不錯,是法國最賣座的動作喜劇之一。
跟以前幾部定下的基調一樣,《的士速遞5》依舊是以「計程車」為主角的飆車故事,只不過,在前幾部中橫衝直撞的計程車司機丹尼爾退場了,以人們口中的「傳奇」出現,擔當故事主角的,是丹尼爾的侄子埃迪,還有一位叫做西爾萬的麻煩警探。
西爾萬本來是巴黎的一位警員,因為工作上的事故而被懲罰,調動到馬賽去做社區警察。結果一到了警局,發現這裡的每個警察同事都一副不靠譜的樣子,剛上班第一天,更是遇到了義大利的黑幫團伙開著超跑搶劫珠寶的大案子。
麻煩警探西爾萬
這個警察局有多不靠譜呢?
舉個例子,要抓某個人,不同的警員拿來了同一個人的不同照片,來振振有詞地分析……這個就是他們要找的人。
他們只是表情不一樣好嗎?這臉盲得有多嚴重……
所以對於珠寶搶劫案,除了正事兒啥都乾的警察局,當然連罪犯的毛都沒抓著。而西爾萬,剛好又被市長先生任命成了此次抓捕行動的頭頭。
這個市長先生,剛好就是前幾部里的警察局長吉貝訶。
原警察局長吉貝訶升任市長
而西爾萬也聽同事提起說,以前有個傳奇人物叫丹尼爾,能把車開到飛起來,看過前幾部的人應該都懂這個梗,要是有了他的車,抓這些超跑罪犯肯定就是分分鐘的事。
於是,西爾萬輾轉找到了丹尼爾的侄子,計程車司機埃迪,和他組成了搭檔,開始合力抓捕疑犯。
計程車司機埃迪
西爾萬和埃迪就一起去到海邊的集裝箱里,拿回了那輛傳說中的,能夠換方向盤、換輪子、展開飛行翼的白色計程車。
《的士速遞5》中隨處可見和前四部產生關聯的飆車笑點。
比如車速太快了,把測速器給燒爆了——
又或是車速快到把路邊人的衣服刮飛——
再像是如假包換的「飛車」——
還有經典的給車變裝的酷炫——
前面說了,《的士速遞5》的最大特點,就是區別於《速度與激情》這類常規飆車片。它不再是豪車+帥哥+辣妹式的感官刺激化飆車,
轉而是平民化的、諷刺和黑色幽默的喜劇飆車。
埃迪是個計程車司機,典型的平民代表,車一開快就會開始尖叫緊張,還只會開自動擋的車。
警察西爾萬是個落魄警探,出醜的時候比辦案順利的時候多得多,追罪犯直接把車開進了水裡。
就連西爾萬警察局的同事,都是在出任務的時候,會把車撞到一起的蠢貨。
在主角的不同設定之外,在飆車戲上,《的士速遞5》也讓飆車戲真正回到了路面,穿梭在城市之間的各種小路上,展示與常規飆車片完全不同的,更具有現實感和生活氣息的動作空間。
西爾萬+埃迪的組合,是很典型的
「廢柴搭檔」
,而這對代表了平民階層的廢柴搭檔去執行任務的過程,除了給我們帶來笑料之外,還反襯了社會高級階層的無能。比如市長吉貝訶把抓強盜的任務甩鍋給西爾萬之後,自己卻忙著去諂媚女部長,展示最新研發的「狗狗糞便收集車」。此間對比透露出來的諷刺感,是常規飆車片絕對不會有的大膽和黑色幽默。
當我們在說到廢柴的時候,重要的不僅是給我們帶來笑料的那個「廢」,還有背後的那個「柴」。
他們應當是
「廢而不頹,柴而內堅,廢柴不哭,站起來燃」
的一系列人物,有著可以燃燒的內里。《的士速遞5》在這一點上,就做得相當豐滿,不僅拍出了這些人物的「廢」,也拍出了他們「有用」的一面,當然,是以自黑的方式。
比如一直被女朋友嫌棄沒用的埃迪,總是計劃著要研發自己的無麩質啤酒。西爾萬雖然屢戰屢敗,但卻還是把破案當做自己的第一要務。
除去西爾萬和埃迪這對廢柴搭檔以外,片中的大多數配角也都是這種廢而不頹的廢柴。
這些新引入進來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弱勢群體的角色,不僅完全不因為自己的缺陷自卑,
還會非常樂於把自己的「弱勢」化為「優勢」,並在很多關鍵時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警察局的廢柴同事
比如女胖子警察,可以被當做路障使用——
侏儒警察重心更低,跳起車來也就更加敏捷,也不用擔心會被甩下來——
鑽研竊聽技術的禿頭鬍子男,跟人對視就會開槍,但最後也成了大家的科技後勤法寶——
想來,其實也只有法國人,才能把這樣的自黑橋段拍得爆笑而又沒有冒犯感,因為比起這些弱勢群體,其他的「正常人」早就已經在前面被黑到體無完膚了。
這樣多元化的主體,也讓《的士速遞5》比系列前作更近了一步,
從平民喜劇,變成了更具代表性的群戲喜劇
,笑料也得以散落在影片中每個人物身上,而不是僅僅高度集中在主角這裡。作為一位巴黎警察,西爾萬算是馬賽的「闖入者」,他在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是不受歡迎的,空有一身飆車技術無法發揮。
而計程車司機埃迪,則算是馬賽的地頭蛇,但是比較膽小無腦。
西爾萬和埃迪一起破案的過程,也就是他逐漸融入馬賽環境,也逐漸和那些怪人同事們成為隊友的過程,
你可以把這看做一個「廢柴聯盟」的誕生過程。
所以,在最後大戰前,西爾萬在警局動員奇葩同事的時候,也就借用了《洛奇4》的台詞——
「我剛來的時候,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我覺得你們討厭我,所以我也不喜歡你們……如果我能改變,那你們也能改變,那麼我們所有人都能改變!」
在2018年回歸的《的士速遞5》不僅可以被看做這個系列20周年的紀念,還應和了今年世界盃法國奪冠的佳績。
這也很法國……
剛好,這部通篇都充滿了調侃和自黑的電影,在裡面還拿2006年法國對義大利,齊達內悲情謝幕,頂撞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的事情,狠狠地黑了義大利一把。
而片中的大反派,正好也就是義大利人。
《的士速遞5》及其系列所代表的,基本上是專屬於法國人的一種幽默方式,也是他們會在電影里體現出來的輕鬆和調侃。他們總能把已經成為既定模式的一些類型電影和喜劇結合再翻新為新的經典。
六十年代把戰爭和喜劇結合在一起的《虎口脫險》,把犯罪和喜劇完美結合的《你丫閉嘴》,都是這類電影的代表。
《虎口脫險》
總之,雖然都是飆車片,但你絕對不會在好萊塢的飆車片里看到像《的士速遞5》里,這麼玩命地自黑、黑別人、無厘頭和諷刺的橋段;而在這之外,飆車戲的緊張感,卻是一點也不輸給好萊塢同類影片。
它打破了我們對飆車片的固有認知,誰說只有超跑和賽車手才能飆車?計程車和老司機一樣可以;裡面的那些段子、無厘頭梗、屎尿屁喜劇,也把飆車片從視覺巨制的神壇上拉了下來,讓它成為可雅可俗的市民喜劇;至於諷刺上層階級,那只是它笑料下深刻的一面而已。
它的諷刺還不只在調侃自己的國度、反諷社會的現實問題、戲謔大多數對「弱勢少數」的偏見上;在保持了以感官刺激為最大賣點的飆車類型片視覺衝擊力的同時,把這種「高端爆米花」解構為嬉笑怒罵的本土市民喜劇,才是《的士速遞5》對飆車片這種票房炸彈、甚至好萊塢本身的最大的對抗和諷刺。
來源:虹膜


※如此隱晦的電影,卻獲得網友們一致好評
※你嚮往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TAG:壹早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