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

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此前兩位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李雅達(祖籍香港,2005年獲獎)和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張首晟(祖籍江蘇,2012年)。

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獎不授予諾貝爾獎、菲爾茨獎和沃爾夫獎得主。然而,一些狄拉克獎得主隨後獲得了諾貝爾獎,比如1999年諾獎得主Martinus Veltman、2004年諾獎得主David Gross和Frank Wilczek、2008年諾獎得主南部陽一郎等。

Subir Sachdev

出生於印度,先後在印度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隨後在貝爾實驗室、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2014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提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多個重要理論,比如絕緣體、超導體和金屬中的量子臨界現象理論,並將這些概念引入黑洞物理。

Dam Thanh Son

1969年出生於越南河內,1995年在莫斯科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華盛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教。他的研究領域為量子色動力學、弦理論應用和多體物理,首先發現規範/重力對偶能用於解決強相互作用多提系統的基本問題。

文小剛

文小剛

1961年11月出生於西安,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1年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招生考試,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Edward Witten學習超弦理論,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他隨後將領域轉向凝聚態物理,主要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方面的研究。2018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他首次將「拓撲序」概念引入量子系統,建立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拓撲序理論和邊緣態理論,揭示出拓撲序和量子糾纏存在深層聯繫。最近,他還引入了對稱保護拓撲相等概念。這些理論與量子場論中的異常現象息息相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任職山西檢察系統25年的廳官落馬,曾在官場重建期獲提拔
精神分裂症,一旦發作,終生不愈?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