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對比Magic Leap One與HoloLens,開發者急速下單收貨後的體驗手記
文章相關引用及參考:reality.news
本文來自開發者BRYAN CROW
(映維網 2018年08月10日)在期望管理方面,我(Bryan Crow)在早上剛下訂單,Magic Leap下午四點就把產品送到了我的手上。經過一個小時的設置,以及對其UI和首發日應用程序的體驗後,作為一位在過去數年間曾花費大量時間探索HoloLens的人士,我認為分享自己的第一印象具有價值,我同時希望能回答一系列關於這款設備的問題。
1. 網格劃分
Magic Leap One採用與HoloLens不同的網格劃分方法(也稱為空間映射)。它的工作原理是繪製一塊塊立方體區域,而後者彼此略微重疊以填充任何微小的間隙。對於大多數場景而言,其結果要比HoloLens的三角形網格要更清晰,構建出一個看似有所有掃描點的單個巨型脊線框架。
Magic Leap One的網格在平坦或尖銳的情況下都非常準確。它貼著小方塊網格中的直邊和邊角,能夠很好地檢測大平面,牆壁,甚至是角落。尖銳突出的90度角有時會得到45度的倒角邊緣,但它們仍然傾向於反映尖銳直邊的幾何形狀,特別是表面比HoloLens更加準確。在無法劃分網格的區域(黑色非反射表面,鏡子,窗戶等),ML1可以很好地利用它所知道的牆壁和地板的大致延伸來填充孔洞的背面。噢,是的……它的速度超級快。在掃描房間時,我會說它在填充網格間隙時比HoloLens快3倍到5倍。
當面對像燈和計算機顯示器這樣奇怪的形狀時,你最終會得到與HoloLens相似的,但不是非常正確的角邊界。Magic Leap網格嘗試將其看到的形狀放入正方形的每個小方塊中,這帶來了比HoloLens更柔和的角,但偶爾需要以緊貼奇怪形狀為代價。
HoloLens和Magic Leap都難以繪製黑色表面,而Magic Leap在我辦公室里的表現稍差。它完全沒能看到我的黑色辦公椅和迷你冰箱,而HoloLens至少嘗試過。雖然椅子網格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塊狀的蘑菇柄,不過花費一點時間從各種角度進行瀏覽之後,它能夠映射我的迷你冰箱。看起來HoloLens的攝像頭在檢測幾乎不反射任何光線的表面時存在輕微的優勢。
總結:在平坦表面與邊緣方面優於HoloLens,但黑色非反射性傢具不及HoloLens,而直射陽光或戶外環境則比較糟糕。
2. 定位追蹤
HoloLens以令數字對象「緊貼」現實世界的效果而聞名。它以高頻率追蹤你的位置,然後將你給定的60fps輸入放大至240fps,對於你在一次60幀的持續時間內的任何微小頭部運動都輕輕調整4次。你可以快速搖頭,跳上跳下,把頭傾向任何角度,怎樣都行……你放置在房間的窗口和對象幾乎總是能緊貼在現實世界。效果非常出色。
如果你仔細觀察Magic Leap網上的片段,你會注意到Magic Leap One存在一點漂移。我可以證實這種微微的漂移。這不是非常明顯,但確實存在。如果你故意尋找,你幾乎每一次都能注意到。但當你開始沉浸於一款應用程序時,你會發現自己不會再想著這一點,而幾乎所有一切都足夠穩定,不會給人造成困擾。Magic Leap One在抖動方面遠優於Meta 2,大概與ARKit和ARCore持平。聰明的應用程序可以引入漂浮和移動的角色動畫,而不是靜止不動,從而防止這種動畫變得明顯起來。你不會在浮動對象身上注意到這一點,比如說水母,UFO或金魚。但當你移動看似附著在表面上的對象時,你就會注意到它。如果你確實要挑戰其極限,比如說左右快速搖頭或上下跳躍,漂移將顯而易見。我不知道它是否存在幀速率上限或者是否可以在未來通過軟體更新而進行改進,但我希望它是後者。
總結:效果尚可。可以對標ARKit和ARCore。但不如HoloLens穩定。希望能夠這可以通過軟體更新進行優化。
3. 設置
首次打開時,聽到啟動鈴聲後你是無法看到任何內容,直到它完成啟動。它集成的眼動追蹤器同時意味著系統可以令你聚焦於視場範圍內(包括不同深度)的多個點來自動測量IPD。
4. 光學
如果你一直有留意新聞,Magic Leap的多位工作人員都曾表示你無法準確捕捉你所看到的內容。這是事實。我利用攝像頭拍攝一定的圖片與視頻,而全息圖總是存在發光的光暈效應,有點模糊失真。當你用雙眼感知時,解析度非常高,足夠清晰,沒有任何紗窗效應,幾乎與HoloLens一樣。你不會看到任何一個像素,但遠處細線可能會在曲線周圍產生微弱的抗鋸齒閃爍。即便是用大型平面白色網頁來填充視場,其波導的霓虹彩虹效應也比HoloLens要小得多。
視場(對角50度)明顯大於HoloLens。這不是某些人期待的全外圍視覺,但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可喜一步。如果你一直都是在關注那種非常不準確的視場比較圖,你會發現這將打破自己的最低期望。如果你希望等待能夠完整覆蓋外圍視覺的產品,你應該還需要等待幾年時間。之前的過度炒作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它確實優於HoloLens,但由於每一個的期望都非常之高,所以許多人都感到有點失望。
總結:各方面都要麼是齊平HoloLens,要麼是優於HoloLens
對於好奇的朋友,這裡提供了關於Magic Leap One光學和磁性組件(用於更換未來的醫學鏡片)的特寫圖片。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注意到波導的水平條紋層。我相信線路兩端的小東西是用於眼動追蹤感測器的紅外發光LED。當你實際佩戴頭顯時,它們不可見。條紋也是。
紅外LED嵌入至覆蓋波導的保護層的小切口中。
磁性夾框可以替換至包含醫學透鏡的夾框。
透鏡不是非常暗。它們看起來像是一副太陽眼鏡。但是,它們外面的反射性相當強,所以,環境反射比它們的陰影更能模糊波導的視圖。
除了一個微小的狹縫之外,你看不到任何東西。對於狹縫,其中波導蜿蜒至光引擎投影儀所在的兩側。
5. 景深
儘管不是馬上就能夠說明,但我想測試頭顯是否確實能呈現多個景深。當設備首次啟動時,你會看到浮島,空間人在它們之間跳躍,遠處的熱氣球也會升空。我走近一個島嶼,閉上一隻眼睛,聚焦在樹上,而它的背後有一個氣球。氣球確實看起來有點模糊,並且不覺得它與前景融為一體。然後我聚焦在氣球上,而我確實感覺到我略過了那棵樹。我覺還需要在某個時候使用長焦鏡頭相機進行測試(才有更深的對比體會),但我確實感覺它們並非全部都是在相同的深度進行渲染。
總結:需要更多的測試
6. 眼動追蹤
我很高興能夠深入了解眼動追蹤和多模式輸入。到目前為止我唯一注意到的是自動IPD調整,但我對這款設備只花了大約一個小時。我注意到它沒有HoloLens那種基於注視的中心游標點,而是選擇基於觸控板的控制器輸入,這使得你與Web瀏覽器窗口的交互更加直觀,而且比HoloLens更快。後者的懸空手勢往往存在足夠的延遲,而你會感覺它相當遲鈍。系統仍然會追蹤你的目光。當你看向一個瀏覽器窗口,控制器將出現在那裡,並立即準備好移動。轉過頭來看另一個窗口,控制器也將出現在那裡。我試著進行測試,只用眼睛從一個窗口看向下一個窗口,在沒有輕微移動頭部的情況下我無法令控制器切換窗口。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多模式輸入方法的一部分,或者他們是否只是在Lumin OS中使用眼動追蹤來進行窗口聚焦,但我稍後會進一步深掘。
總結:一項令人感到興奮的功能,所有混合現實頭顯都需要這一點。
7. 控制器
控制器非常靈敏。在Lumin OS中,應用選擇是基於你的目光,而控制器則用於更改應用內的選擇。當我在另一個應用程序前面打開主菜單時,我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選擇令我產生了困惑,但除此之外你無需擔心。如果你在切換半球時不希望出現延遲,你確實需要把控制器放在前面。我有點希望半球是以一定角度向下傾斜,從以避免這種情況,但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認為它比懸空輕觸更輕鬆,更精確。
總結:增加的精度是天賜之物。在半球之間移動時的延遲有點麻煩。
8. 手勢控制
Lumin OS似乎不允許你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使用它。沒有注視點功能和懸空輕觸功能。至少我沒有找到。這似乎是特定於應用程序。由於我的使用時間有限,我可能是錯的,但我希望在所有應用程序和環境中使用標準的最小手勢集,提供一種無需控制器的選項。這對於手術室或工廠車間等不太支持控制器的環境而言尤其重要。
延伸閱讀
源代碼泄露Magic Leap One的FOV、內存、續航、存儲容量等信息
波導還是光纖掃描?深度解讀Magic Leap顯示技術
視頻證明Magic Leap採用衍射波導,FOV或低於50度,非光纖掃描
Magic Leap展示Lumin操作系統內部細節
Magic Leap分享FOV、交互、空間映射、手勢識別、工具包等MLO技術細節
缺內容了!面臨開發者市場開拓,Magic Leap坦言以前太孤傲,未來努力內容生態
淺談Magic Leap One實現對象持久性的可能性技術方案
Magic Leap用歷代原型產品展示其頭顯小型化之路
點擊前往 https://yivian.com/news/tag/magic-leap 查看映維網其他以往對Magic Leap One的介紹信息
文章《從技術對比Magic Leap One與HoloLens,開發者急速下單收貨後的體驗手記》首發於 映維網。


※前DAQRI設計師兼VR應用開發者克里斯賓加入蘋果團隊
※選擇AT&T作為Magic Leap One獨家發售渠道是個好策略嗎
TAG:映維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