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盡繁縟,皇四代的奢華

極盡繁縟,皇四代的奢華

清乾隆 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餘壺

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的勵精圖治,清王朝走向了代表本朝政治經濟巔峰的乾隆時代,作為一位皇四代及富三代,乾隆皇帝開啟了清王朝奢華繁縟、鋪張奢靡的審美傾向。經濟的富足必然為科技的進步和工藝的改進提供大量的科研經費,在皇家科學院和御窯場共同努力下,這種類似於當代高科技孵化器的合作機構,使得乾隆一朝的瓷器生產成為清代宮廷瓷器的集大成者。

清乾隆 紫砂御題詩山水人物紋闊底壺

同樣這種趨勢也蔓延到了紫砂器的製作上。乾隆一朝不惜工本,在康熙和雍正兩朝裝飾工藝基礎上,進一步開拓,研發了更為繁複的、複雜的紫砂裝飾工藝類別,例如大漆描金、金銀彩裝飾、堆泥裝飾等等。

清代乾隆時,有陳文柏、陳文居、「寄石山房」、「荊溪水石山人」等、所制紫砂盆,遠銷日本。著名的紫砂工匠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吳月亭、華鳳祥、貞祥、君德、吳阿昆和許龍文等。

高 11cm,口徑5cm,足徑5.5cm

壺圓球形,細彎流,耳形柄,饅頭蓋有鈕。駝色細砂泥,光潤滑爽。腹部一面刻乾隆帝御題《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句末鈐篆書款「乾」圓形印、篆書款「隆」方形印。另一面方形開光內印烹茶圖。

此種壺不僅造型獨特,而且淺馱色的調砂泥在乾隆朝以後也已絕跡。


通高16.5cm,口徑4cm,足徑4.3cm

壺呈六方形,小口出唇邊,一側置彎流,另一側置曲柄。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壺腹兩面有委角長圓形開光,一面開光內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詩云:「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坐楊柳風。

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冷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另一面開光內泥繪烹茶圖。


高10.5cm,口徑7.3cm,足徑7.5cm

壺圓腹,耳形柄,短直流,淺圈足。通體凸雕裝飾,蓋鈕為花蕊形,蓋面飾梅花,肩部有一周如意雲頭紋,腹中部環繞細竹紋,將紋飾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有20個篆書「壽」字,其字體各異,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蓮紋。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壺是特為乾隆皇帝慶壽而向宜興定製的紫砂茗壺,吉祥喜慶的紋飾設計不落俗套,嫻熟精練的淺浮雕技法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順暢,造型大氣端莊,款識的書寫更具有官窯瓷器的特點。


通高14.5cm,口徑8.2cm,足徑7.3cm

壺圓形,鼓腹,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於壺體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彎,勾勒婉轉,信手而成。圓蓋凸起,以太湖石為鈕。砂泥呈黃色,質地細潤。此壺提梁的造型與壺身渾然一體,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潑。

清中期以後,提梁壺多由單提梁改為雙提梁,既增加了壺的穩定性,又體現出壺形的美觀。


高12.5cm,口徑5cm,足徑9.5cm

壺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一面堆繪乾隆帝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節選,原詩云:

「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泳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葷,法寶僧庵慎弆全。」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參見《清高宗御制詩文集》),壺上只節選了詩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繪烹茶圖。

此壺造型獨特,製作精工,為乾隆時期宮廷壺的一種壺式。


高9cm,口徑8cm,足徑7.5cm

壺直口唇邊,扁圓腹,短彎流,環形柄,圈足。蓋拱起,上飾寶珠鈕。紫砂內胎,外髹黑漆,上繪金彩大朵菊花,花兒競相開放,花葉染為紅、綠色,一隻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壺的紫砂胎和彩漆結合緊密,底漆烏黑瑩亮,將金彩圖案襯托得華美富麗。圖案微凸,略高於黑漆地,使花紋更富於立體感。在紫砂胎上描金彩漆最需要解決的工藝是漆皮的剝落問題,一旦粘和不好就會成片地剝落。乾隆時期紫砂漆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宮中的紫砂胎彩漆描金器始於清雍正時期,乾隆時完全成熟,嘉慶、道光後失傳。此壺製作精湛,展示了皇室用器精美絕倫的藝術特色。


高9cm,口徑5.6cm,足徑6.6cm

壺扁圓形,小彎流,曲柄,圓蓋微鼓有鈕,圈足。砂泥呈紫紅色,色調純正,砂質細膩。壺腹一面刻松樹山石圖,另一面長方形開光內刻乾隆御題《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七言詩:

「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句末鈐篆書款「乾」圓形印、篆書款「隆」方形印。


高12.8cm,長13.8cm

一隻小鹿睜大眼睛機警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薑黃色砂泥製成。鹿的毛色暗黃,通體布滿白色梅花斑。雙眼及四蹄皆為黑色,神情警覺,聰明可愛。鹿與 「祿」同音,寓意高官厚祿,因此明清以來被廣泛應用於工藝美術品的裝飾。

此紫砂小鹿形態逼真,做工精緻,代表了宜興窯製作皇室御用文玩的高超水平。


高15.5cm,口徑5.5cm,足徑10.5cm

尊作天雞馱寶瓶式,天雞腹中空,與寶瓶的底部相通,雞首口部有出氣孔。通體以白、綠兩色砂泥製成,以金彩描繪花紋。天雞立於祥雲之上,背托寶瓶,翅膀、雞冠等部位施紅彩。寶瓶上繪金彩祥雲及「壽」字紋。

此尊砂泥極細,裝飾華麗,是乾隆朝宮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高9cm,口徑4.5cm,底徑10cm

壺方口,三彎流,蟬肩方體,下承四方折角包邊足。紫色砂泥,通體金彩篆書裝飾,腹一面繪金彩山水人物紋,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題五言詩《雨中留余山居即景雜詠》節選:「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徑 穿玲瓏石,簷掛崢嶸泉。小許亦自佳,昨來龍井邊。」足內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高15.4cm,口徑5cm,足徑5.8cm

壺圓筒形,直腹,短彎流,環耳柄,圈足,鼓圓蓋。淺粉色砂泥。壺腹一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刻乾隆御題詩《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句末鈐「乾」、「隆」篆書印章款。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幽靜的山間庭院中,堂屋內的主人和來訪的高士談興正濃,琴童穿院而過取琴助興。廂房內一侍童正對爐煽風煮茶。

「臥遊書室」是乾隆皇帝遊覽江南時所乘遊船之名。


高16.2cm,口徑4cm,足徑4.7cm

罐六方形,小口,折肩,六方足。蓋、鈕皆帶六棱。硃紅色砂泥。腹六面繪通景蘆雁紋,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簇簇蘆葦在微風中搖弋,一群大雁飛臨水面,分別作飛、鳴、食、宿狀。整幅畫面用細潤的泥漿堆繪而成,畫面微微凸起,富有立體感。

蘆雁紋是中國文人畫常見的題材之一,宋徽宗時期就有蘆雁紋的宮廷繪畫,明清時被大量地運用在工藝美術的裝飾上。


高10cm,口徑7cm,足徑6.8cm

壺菱花筋囊式,長彎流,曲柄。五齣邊菱花式蓋,寶珠鈕。底有「陳殷尚制」四字隸書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質極細,色調純正。

所謂「筋囊」就是將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紋納入精確規範的壺體設計當中。自康熙中期開始,紫砂壺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動物的自然形態,給人以優雅親切之美感。款識中的「陳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於製作筋囊形茶壺和形制多樣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壺筋紋飽滿挺直,由頂至底毫釐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為之。

高13.5cm,口徑12×12cm,足徑11×11cm

筆筒方形,委角。淺黃色砂泥。外壁以白、粉、黃、綠等色設色,四面分別繪有:鷺鷥蓮荷、飛燕桃花、喜鵲登梅、雙蜂戲菊。筆筒色調豐富,製作技藝純熟,所繪花樹枝葉紛披,搖曳生姿,禽鳥等輕盈靈動,顧盼生輝。以紫砂胎施以粉彩的做法在清乾隆時期大量出現。


高5.4cm,口徑1.1×2cm,足距2cm

此壺造型以石榴為身,蘑菇為蓋,藕節為流,靈芝為柄。肩部飾瓜子,底承柿子、桃子、核桃三支足。壺身上的微縮瓜果均採用果實本色,形狀逼真。主體壺身砂泥呈冷金黃色,摻雜點點暗紅砂。腹部刻行書「仙家瓜果四時同」七字。

作為文房用具的硯滴最早出現時為銅質,兩晉時期燒造出青瓷硯滴,此後歷代都有瓷質硯滴問世,但紫砂陶質硯滴則十分稀見。


高11.2cm,口徑8cm,足徑8cm

壺瓜棱形,曲柄,短彎流,瓜形蓋,寶珠鈕,圈足。紫砂內胎,蓋及腹部繪綠地描金粉彩蓮花、蝙蝠、雜寶紋,通體以金彩為主,其間點綴紅、黃、藍等色,設色艷麗,富麗堂皇。圈足內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壺是先在宜興燒內胎,進呈宮廷後由造辦處再加工,工序為描金、彩畫、書款。經如此過程,這件作品才算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廣文化 的精彩文章:

元青花,生來就是參天大樹
愛鬧騰的正德皇帝,玩出了不一樣的青花瓷

TAG:正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