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無量功德福報,要從4個基礎做起

無量功德福報,要從4個基礎做起

佛在經文中告訴我們:一切功德以發菩提心為最勝。那如何發菩提心呢?

《優婆塞戒經》中說必須從四件事做起。

1、原文

大正藏第 24 冊 No. 1488 優婆塞戒經:

「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種子:一者、不貪財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憐愍眾生。」

2、譯文

善男子啊!學修大乘菩提道的人,有四個種子:

第一,不貪財物。

第二,不吝惜生命。

第三,要修忍辱。

第四,憐愍眾生。

3、釋義

學修大乘佛法,成就大乘佛果,就要以四法為基礎,換言之,要有四種「種子」為起點。

、不貪財

貪財、貪物也就是私心重,貪財就是長養煩惱,會嚴重障礙自己修行成就。為什麼呢?

《四十二章經》中佛告我們說:

財色對於人來說,不願捨棄,就好想刀口上的蜂蜜,不夠一餐之美,但是猶如小孩添吃刀口蜜,會有割捨之患。

大正藏第 45 冊 No. 1893 凈心戒觀法:

「夫欲修道,於三業中先斷財色二種。若不貪財即無諂諍,若不貪色即無熱惱。」

想要修行,在身口意三業中,先要斷除財色。如果不貪財色,就沒有爭鬥,不貪財色就沒有煩惱。

《等集眾德三昧經》中說:

「菩薩有三事,逮無盡福德如大海,慶難思議功祚不廢。何謂三?一曰、好喜布施;二曰、護持禁戒;三曰、博聞不惓。是為三。彼,族姓子!何謂菩薩好喜布施?不當貪財......」

菩薩有三種事,會有無量大海一般的福德,第一件事就是好喜布施,什麼是好喜布施呢?那就是不貪財。

《妙法聖念處經》說說:

愚迷諸有情,

貪財行虛誑,

地獄業所牽,

焚燒受諸苦。

亦如諸毒藥,

自飲還自害。

、不惜身命

菩薩要不惜身命去護法、求法、度化眾生。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

「菩薩求法,勤苦歷劫,不惜身命;雖復從報,受畜生身,常能為法,不惜軀命,投於火坑,以身供養;便得超越,九百萬億劫,生死之罪;於是得在恆河沙等無量諸佛先,先彌勒前得成佛道。汝等云何不勤為法?」

菩薩要有為求法而不惜身命的精神。

《無量大慈教經》中說:

「舍於財物。經營三寶。不惜身命。護持大法。」

同樣,菩薩為了護法也不惜身命。

《觀經》中說:

「一切諸佛世世常為一切眾生故不惜身命。如釋迦佛。」

釋迦牟尼在做太子的時候,為了救度病人,不惜身命。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說:

「佛寶者則有二種:一者佛身,二者佛德。言佛身者,所謂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已於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

、修行忍辱

《發菩提心經論》中,天親菩薩告訴我們說:

為何菩薩要修行忍辱呢?

忍辱如果為自利利他、兩利俱益,這樣的話就能莊嚴菩薩之道。

菩薩為了讓眾生遠離苦惱修忍辱。

修忍辱就是心繫一切眾生,不能剛強而憍慢。遇到粗惡之人也應該有憐愍心,規勸其修善。

遠離眾惡則身心安樂,這只是自利。

化導眾生之間都能和順,就是利他。

用自己所修的無上大忍讓眾生得到利益,就是都利。

忍辱有三:即身口意。

身忍:

如果遭到他人的毆打侵犯、傷害都能忍受。看到他人危難恐懼時,用自己的身體替人解難。

口忍:

遭到他人的謾罵而不報復,見到無理呵斥的人、誹謗者都要忍受。

意忍:

見到恨自己、譏毀自己的人,心平靜而不亂。

、憐愍眾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拜經、拜懺之不同
佛教中的基本禁忌有哪些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