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戶外活動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悉尼大學有趣研究告訴你

為什麼戶外活動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悉尼大學有趣研究告訴你

導言:為什麼戶外活動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悉尼大學有趣研究告訴你

孩子的眼睛格外需要保護,他們的視力在快速發育,眼球生長變化快。剛出生幾周的孩子,能看到的距離非常近,也就20至40厘米,等於媽媽給他餵奶時,兩個人眼睛之間的距離。到了三四歲,孩子正常的視力就跟大人一樣了。

小編跟你分享一個有趣的研究:悉尼大學的凱瑟琳·羅斯博士帶團隊做了一項有意思的調查,他們比較兩組孩子的近視率。這兩組孩子六七歲左右,都是有中國血統的孩子,不同的是,一組生活在悉尼,另一組生活在新加坡。他們發現,生活在悉尼的孩子花在課桌前的時間更多,比如讀書、學習,但奇怪的是他們的近視率只有3%;而生活在新加坡的這群孩子近視率卻有29%。他們生活的主要區別在哪裡呢?重要就是在戶外活動時間上。

悉尼學生每周戶外活動13小時以上,而在新加坡只有3小時。戶外活動有利於眼睛健康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還在研究,有不同的猜想和解釋。其中一個被大家認可的說法是,因為戶外光線充足。人類眼睛能看到的信息,包含在物體反射的光線中。光線進眼晴之後,來到位於眼晴後面的視網膜,激活感光細胞,感光細胞將這些光刺激轉成神經信號,發送給大腦。近視的人怎麼看物體?他們的眼晴前後拉長,圖像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自然就模糊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眼晴會拉長呢?研究顯示,當視網膜檢測到不清晰的圖像時,會向眼睛釋放化學信號,告訴眼睛以多快的速度變長,長到什麼程度為止。那麼,誰能告訴視網膜中的細胞說,別發送讓眼睛長長的信號,不就可以不近視了。激素多巴胺就有這個功能,它可以防止眼睛伸長。而在光的刺激下,眼睛能夠釋放更多的多巴胺。這樣一來,現在學界就會認為,經常在戶外活動,能提高孩子接收的光線強度,這樣能促進視網膜釋放多巴胺,從而保證眼球的正常發育。

你需要注意的是,「見光」的時機也很重要。我們的身體很奇妙,許多系統在白天與夜晚都不同,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不信你測測體溫和身高,早晨和晚上肯定不一樣。我們眼睛中的多巴胺水平,一般是白天高,夜晚低。研究人員懷疑,在室內的弱光下,這種循環會被打亂,眼球只好沒有規律地生長。你看,研究者們發現了關於近視的一個重大因素。在中國,或者說整個東亞地區,孩子們的學習任務確實比較多,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本身會對眼睛造成壓力,但每天如果能進行兩三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就能得到緩解。

那麼,有人真的試過嗎?特地給孩子更多的戶外活動,去降低孩子近視的概率?有,而且還不止一個。比如,2009年,研究人員在廣州隨機挑選了6所學校,每天放學後給學校里的一年級孩子增加40分鐘的戶外活動課,另外對照觀察6所課程沒變的學校。結束時他們發現,增加戶外活動,可以讓孩子近視的可能性降低23%。同年,台灣有一個研究小組,對571個小學生進行試驗,給其中一組孩子每天增加80分鐘戶外活動時間,其他孩子跟平時一樣沒有區別。一年之後,戶外活動多的那組孩子中,只有8%出現了近視。沒有增加戶外活動的孩子,有17%戴上了眼鏡。

如果孩子近視發生的時候早,將來就更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中有一部分會並發其他眼底疾病,比如容易患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等,對視力損害嚴重。現在你知道了,預防孩子近視,多去戶外活動最關鍵,最好每天保持兩三個小時能在戶外玩。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力 的精彩文章:

每一張圖都有狙擊手,據說只有視力達到5以上才能看見,你發現沒?
高度近視患者,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視力?

TAG: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