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帝王廟內,為何明朝的兩代皇帝,會對元世祖的態度不一樣

在帝王廟內,為何明朝的兩代皇帝,會對元世祖的態度不一樣

在帝王廟內,為何明朝的兩代皇帝,會對元世祖的態度不一樣。祭祀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雖然當代的中國不提倡封建迷信,但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情,它不單單是為了祭拜祖先,更是有著敬神、求神的作用,祈求降雨,來年有好的天氣,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康。祭祀代表著中華民族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國家時事,百姓安康的看重。

而帝王的祭祀更加的具有章程,一般是以修建宗廟的方式,將歷朝歷代的賢王明君列入祭祀的行列中。明太祖朱元璋幼時貧窮,甚至還下過地放過牛。十六歲時入皇覺寺,二十五歲時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1367年揮師北伐,結束了蒙古元朝在中國的統治,1368年稱帝,建立了大明朝。

由此可見,元朝勢必不會被明朝所尊重。可是到了公元1374年,朝廷下令修建了一座祭祀用的廟,它的作用用來對最偉大的帝王進行祭祀。經過大臣們的提名以及朝堂百官精細地挑選,確定了十六位賢德的君王,他們都將在帝王廟內供祭祀。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備受愛戴,被納入其中。這也是根據「禮記」中關於祭法方面:「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而來的。

除此之外還有夏商周三代帝王,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這些歷朝歷代的皇帝代表的都是任用賢才、建功立業、統一全國、為國為民著想、建立創新制度、開創盛世朝代的有名帝皇。在這裡必須要提一下,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也被放在了裡面!可以體現朱元璋是一個大方的人。

朱元璋帶領大臣們挑選的這些帝王,數量不多,但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體現出他建立帝王廟的目的:提醒後世要學習歷代皇帝的賢明,為國為民為發展的初衷,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心懷天下的大氣。明成祖朱棣早些年間受命參與北方的軍隊活動,多次率師北征,是個善武之人,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並最終在1402年南京稱帝。在位時注重政治改革,並且注重對外外交,並沒有對祭祀有著足夠的重視,自己也跑到了北京,坐落在南京的帝王廟就很尷尬了。所以在幾十年的時間內祭祀並沒有很好地傳承與發展,相反地卻有些落沒。朱元璋廢了大翻的心思在郊區,修建的帝王廟更是鮮有人問津,年久破舊,以至於路人都能進入廟內休息。

而待到了嘉靖皇帝上位的時候,情況有些緩和,但因為嘉靖皇帝是作為武宗的堂弟繼承的皇帝位子,以藩王身份繼承皇位,想將自己的親生父親也作為祭祀的對象,遭到了大臣的強烈反對,以至於產生了強烈的衝突。最終通過文武百官一起進行「大禮議」,嘉靖取得了政治上的絕對統治地位。為了樹立他的「禮」,也開始大力進行祭祀活動,也仿著南京的帝王廟,在北京也修建了一個規模相似、樣式也基本一致的一個帝王廟。

嘉靖十一年,帝王廟總算是造好了,他也去參加了第一次的祭祀,可是這個時候有幾個大臣提議取消忽必烈的祭祀位子,因為大家都知道明朝就是朱元璋從元朝的手上奪下來的江山,因此大臣們一直都對為何祭祀元朝的皇帝有所疑惑。但是這是朱元璋的命令,他們也不敢說什麼,忽必烈雖然為元世祖,但他功高古今,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是最驍勇善戰的一代帝王,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版圖,朱元璋也是因此非常大氣的設立他的牌位,嘉靖自然是遵從太祖的決定,否決了大臣們的提議,依舊祭祀忽必烈。

嘉靖在位時改革政治,發展經濟,為民為國著想,穩定邊塞的局面,開創了一個巔峰盛世,但是蒙古除了一個叫俺答汗的人,他是忽必烈的後裔,他的部落期初游牧於當今的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後來逐漸的成長,驍勇善戰,一路開疆闢土,帶領著土默特部在草原上崛起,成為了草原霸主,對明朝的統治甚為不服。俺答汗無所顧忌,明目張胆地要求各種條件,年輕功高的嘉靖皇帝當然眼裡容不下土默特部這粒沙子。

但是因為常年沒有經過戰爭的緣故,明朝的軍隊戰鬥力不是很足,嘉靖想了想,還是忍了這口氣,被迫妥協了進行貿易,但俺答汗卻得寸進尺,還想和大明朝進行牛羊的買賣,利用蒙古本地的有事進一步利用,來換取巨大的資金。嘉靖非常惱怒最終與俺答汗爆發了戰爭,不出意料的明朝落敗,最終通過談合達成協議。在此之後,他每次來看到有蒙古族的皇帝被供奉就非常生氣,終於有一天,在嘉靖二十四年,他積攢多年的怒火終於噴發,讓人趕緊把這個牌位給扔了。大臣們早就有此想法,提議不再祭祀元世祖忽必烈,應該把他的牌位和雕像都清理出去。嘉靖十分贊同,惱怒的他下令將北京南京兩座宗廟裡面的神像一起移了出去,這也就是明朝兩代皇帝對待忽必烈的不同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霞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何將皇位禪讓於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當時究竟發生了何事
幾百年來,這個家族為報仇忍辱負重,在第九代時終於報得此仇

TAG:小霞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