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白茶泡得又苦又澀,都是出水慢惹的禍!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高山白茶,它該是什麼味道?
一款品質好,沖泡得當的高山白茶,它具備三大特點。
第一,香氣層次豐富
第二,湯水清甜瑩潤
第三,回甘清甜,帶著花香
所有喝茶美好的體驗,都能在高山茶上尋找到。喝著高山茶,倍感清爽,心情愉悅。
然,有位茶友卻有些煩惱,說自己的高山茶,滋味普通,甚至還又苦又澀,他甚至懷疑自己買到的是平地茶,而不是高山茶。
但茶友買到手的茶,的確是高山茶無疑,那什麼泡出來的茶味道苦澀難忍呢?
其原因,90%出在沖泡環節。
《2》
哪些沖泡環節會影響茶湯口感?
會沖泡一款茶的口感,無外乎四大方面。
1、水質
如使用礦泉水泡茶和自來水泡茶,味道完全不同。自來水,內有一些雜味,以及一些氯化物,容易破壞茶葉口感,極有可能造成茶湯口感苦澀。
2、茶器
茶器的選擇,亦不可小覷。
像茶壺一類,或者是毛孔粗大的蓋碗一類,不適合沖泡白茶,很容易影響口感。最好是選用12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泡茶。
3、出水時間
出水時間,又是一大影響因素。出水慢,容易導致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過度釋放,也會造成湯水苦澀。
4、投茶量
投茶量的多與少,直接影響茶湯口感。
投茶量過多,湯水味道濃,當這種濃度超出我們口腔可承受範圍時,就會覺得茶湯不好喝,甚至有苦澀味。
投茶量太少,湯水沒味道,在這種情況下,茶友們又想著通過坐杯的手法讓湯水濃一些,坐杯時間沒把控到位,直接的後果就是破壞茶湯味道。
在這四大因素中,水質、茶器、投茶量都可以規避。
如,使用礦泉水泡茶,用12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白茶,把能影響湯水口感的因素都排除。
做到這些,如果泡出來的茶湯,味道還是過於濃烈,有苦澀味,那就要注意出水時間。在前四沖,避免出水慢出水的情況,尤其是是第二、三沖,出水,一定要快。
《3》
何為慢出水?
出水慢,即沖泡時出水速度過慢。如出湯超過十秒,這類慢動作出水,就被稱之為慢出水。
與之對應的,自然是快出水。
快出水,從注水到出湯,一氣呵成,用時5秒左右即可。
出水快慢,是決定白茶生死的修羅場!若是沒有掌握好出湯時間,再好的白茶,也要報廢啦。
如茶友所提到的高山茶泡得又苦又澀,就是慢出水的「傑作」。
《4》
為什麼出水慢?
會導致出水慢的主要原因在於——沖泡手法不熟練。
若是新手泡茶,對蓋碗使用技法不夠熟練,容易出現慢出水的情況。
如,怕蓋碗燙手,便戰戰兢兢地倒出茶湯。又或者,蓋碗開口太小,水流細,倒出蓋碗里的茶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一些白茶本身的特性,也會影響出湯快慢。
慢出水這類情況,更容易出現在壽眉上。
壽眉,長得張牙舞爪,十分不安分,放在蓋碗里,粗大的茶梗也會往上翹起,即便是用100℃沸水沖泡,也無法讓這些葉子被軟化,有的茶友為了能讓壽眉完全沒入水中,會選擇用蓋子撥弄茶葉,把茶葉摁進水裡,讓其參與滋味釋放。
這個撥動茶葉的空檔,至少需要十秒,一來二去,茶湯就容易變濃了。
再者,壽眉的葉片較多、較大,在出水時間會阻隔水流速度,要完全把茶湯瀝干,所花的時間更長。
這些外在因素,都會拖後腿,使出水速度變得緩慢。
《5》
慢出水是什麼口感?
慢出水後,茶湯給人的最大感受——太濃了!
這種濃度,已經完全超出了口腔能夠承受的範圍,直接刺激到味蕾,傳遞給大腦神經的感覺——苦、澀,不好喝。
會產生苦、澀的感覺,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高山茶中豐富的茶多酚、咖啡鹼含量。
高山茶,其生長環境優渥,空氣濕度大,雲霧多,漫射光,土壤疏鬆富含礦物質……在這些綜合條件的作用下,高山白茶中蓄積了大量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
加上白茶的傳統工藝只有萎凋和乾燥,沒有過多的工序,不揉捻也不炒青,完整保留了茶葉的內在物質,這些高含量的物質,只要稍微經過沸水沖泡,就能恰到好處地釋放滋味。
過猶不及,若是浸泡時間太長,反倒讓這些物質過度釋放,影響口感。
《6》
如何解決慢出水
慢出水,也有應對政策,通過我們自身的調整,也能做到五秒快出水,從而感受到高山白茶的鮮香甘醇。
具體調整方法如下。
第一,練習沖泡手法
沖泡手法,也是可以訓練的。平時我們在喝茶過程中,可不能錯過任何一個絕佳的修鍊機會。
在訓練沖泡手法時,建議用壽眉。
一來壽眉價格便宜,能過作為訓練素材。
二來,壽眉沖泡起來比較難,若是連壽眉都能泡得好喝,那轉而沖泡白牡丹、白毫銀針,也不是問題。
第二,調整茶葉的狀態
在沖泡芽葉茶(白牡丹、壽眉)時,有時候會因為茶葉體積太蓬鬆給沖泡帶來阻礙。此時,我們可以調整一下茶葉的狀態,如沖泡壽眉時,可將茶梗稍微折斷一些,讓茶葉安分地待在蓋碗中,讓蓋子可以順利蓋上,不會帶來阻礙。
如此,也可以降低沖泡難度,加快出水速度。
《7》
細節決定成敗。
我們之所以要在沖泡細節上錙銖必較,目的是為了能讓茶泡的好喝,能夠充分發揮白茶的優勢。
其中,出水時間快慢這個細節,最容易被忽視。
而忽略這個細節,往往會導致茶葉品質受損,反倒失去了白茶的純正口感。
為了能讓高山白茶發揮自身的優勢,可別再忽視出水的重要性。
業精於勤荒於嬉,有時間不妨多練習沖泡手法吧!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用公道杯聞香,是我見過最不衛生的茶桌陋習!
※2018春壽眉三宗罪:香氣襲人、湯水細軟、香型多元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