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他一幅裸女1.28億,是世界公認的繪畫大師,卻一生窮困潦倒,國人對他一無所知

他一幅裸女1.28億,是世界公認的繪畫大師,卻一生窮困潦倒,國人對他一無所知

1966年夏天,常玉繪製最後一幅油畫《奔跑的小象》,和好友達昂通了電話:

常玉:孤獨……我開始畫一張畫。

達昂:是什麼樣的畫?

常玉:您將會看到!

達昂:那要等到幾時?

常玉:再過幾天之後……我先畫,然後再簡化它……再簡化它……

「那是只小象,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賓士??那就是我。」

《奔跑的小象》

天地雖大,幾無容身之所。

小象在畫面上變得很小,

像被從天上扔下來一樣躺卧在深色的原野中,

彷彿馬上就要被世界消解融化。

是年8月,

身無分文、足踝受傷行動不便的常玉,

在工作室瓦斯中毒而死,

終年65歲。

常玉

如今雖常玉這個名字,在普通國人中尚不普及,

但西方已經公認其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

晚年落魄潦倒客死異鄉的常玉不會料到,

半個世紀後,他會成為一個神話,

被人們反覆解讀。

《荒漠中的豹》

2009年

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會上,

常玉《貓與雀》最終以4210萬港元成交,

刷新了畫家作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

《貓與雀》,這幅畫上寫著宋代理學家程顥詩句: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去年底,

佳士得250周年秋拍會,

他的一幅《瓶菊》拍出9100萬港幣。

《瓶菊》

就在幾年前,

他的一幅《五裸女》

成交於1.2832億港幣,

創下當時華人油畫拍賣紀錄。

而他生前卻因為自尊,困於貧窮,

生前乃至死後很長一段時間,

都鮮有人知,

一生在黑暗的小屋中,

把靈魂獻給了筆下的動物、花與裸女。

常玉的世界裡,

沒有慷慨激昂的民族大義,

也沒有憂國憂民的教育夢想,

沒有輾轉騰挪的左右逢源,

更沒有迎合消費主義的惡俗趣味。

女人體、靜物、小動物是常玉筆下永恆的主題,

他像一個夢中人,一個浪蕩子,

永遠趨近於直覺、幻想、與世無爭的童心

和繁華落盡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比起同時代的劉海粟、徐悲鴻,常玉活得更純粹。

因為,他是一個畫家,僅此而已。

《紅毯雙美》

有人說常玉是中國的梵高、莫迪里阿尼,

但也許,他更像遊盪法國的曹雪芹。

1901年10月14日,常玉出生於四川順慶城內書香世家。

父親常書舫為當地畫師,以畫獅子和馬著稱。

母親喬氏是當地商家女兒,知書達理。

常玉排行第六。

常玉14歲隨川宿趙熙習書畫。

趙熙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

以詩、詞、書、畫、戲五絕聞名於世。

有這樣一位名師,

為日後常玉打下了以「毛筆水墨」創作人體的手法基礎,

也將中國文人意趣根植在心。

常玉的長兄常俊民經營著四川最大的絲廠,

二哥常必誠早在1910年左右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

歸國後在上海創辦中國最早的牙刷廠,

「一心」牙刷廠,

由常玉負責設計包裝和廣告。

常玉(右)與二哥常必誠(左)

1920年,因為大哥常俊民的支持,常玉赴法學習繪畫。

當徐悲鴻在工作室刻苦作畫練習基本功,

渴望以西方的訓練改革中國繪畫的時候,

常玉卻穿著考究,和美麗的法國女友,

坐在圓頂咖啡館,

探討各種天南海北的「無聊」問題。

生活無憂無慮。

在巴黎的遊盪使常玉更加發現了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常玉在繪畫里明顯傳承了中國美學的精神和文人情懷,

這種隱藏的情緒讓他即使在專註造型和色彩的同時,

也不喪失內在的意蘊,

骨子裡的格調和與生俱來的優越性,

使他不需刻意去改革或建設。

畫畫時他讀《紅樓夢》,拉小提琴。

也許他和賈寶玉一樣,

認為世間人們爭名逐利、汲汲營營是「祿蠹」之舉,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夢想也不過是庸人自擾。

常玉早早窺見了生命的虛無本質,

寧願遊離在現實之外做一個永恆的旁觀者和體驗者

於是他寧肯在琉璃世界白雪紅梅里,

沉醉於「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絕美,

也不肯因現實驚擾了夢境。

《菊花與玻璃瓶》

賈寶玉說

「我見了女兒就覺得清爽,見了男人就覺得濁臭逼人。」

同樣,常玉也對女性抱有永恆的欣賞。

超越世俗對女性「三從四德」的衡量標準,

超越了生理需求和粗暴佔有,

上升到純粹無功利的審美。

受幼年學習書法和中國傳統水墨的影響,

常玉用中國最傳統的書寫工具,毛筆,

畫自己眼中的現代女性。

一氣呵成、清新詼諧,

流淌著純真的愛欲和幽默的想像力。


五個桃子,1930s,油畫鏡面

常玉畫《金瓶梅》彩漆屏風,畫盆花,畫裸女,

這個絕不苦大仇深的富家子弟,

很少跟朋友談論藝術和自己的畫,

沒有畫以載道,

沒有家國讎恨,

沒有革命情緒,

他喜歡用毛筆畫素描引得女同學傾慕,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然而劇情急轉直下,到法國的第十個年頭,

常玉長兄常俊民經營的絲廠,

受到日本生絲傾銷中國的巨大影響而倒閉,

次年慨而離世。

失去經濟來源,常玉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按照很多人的邏輯,

常玉應該就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負起對家庭的責任。

但他沒有。

繼承遺產之後,常玉如常揮霍,過了一段富足的生活,

然後才嘗試開始養活自己。

氈上雙馬,1930,油畫畫布

1929年常玉結識了巴黎大收藏家侯謝,

在侯謝的經營之下,

常玉開始大量參與秋季沙龍和獨立沙龍展,

讓常玉在巴黎聲名鵲起 。

侯謝非常欣賞常玉,

並且成為常玉作品最大的藏家。

正是這一年,常玉遭遇家庭變故,

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甚至不得不靠繪製彩漆屏風和器物謀生。

幼年大家庭的關愛讓常玉習慣了被寵溺。

他對侯謝的依賴越來越強。

在致侯謝的信中,常玉說:

「現在我口袋裡只剩下不到十塊法郎。」

而侯謝回信說:

「好像我們彼此都要多佔對方一點便宜。」

1932年侯謝斷絕了與常玉的合作關係。

常玉不能容忍畫商凌駕於自己之上,

但他要的「平等關係」很難實現。

龐熏回憶說他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圍,

要買他的線描畫人物,他卻把畫送人,拒絕收錢。

時常有人請他吃飯,吃飯他不拒絕。

請他畫像,他約法三章:

一先付錢,二畫的時候不要看,三畫完後拿了就走,不提意見。

常玉的不通人情和無法應對世界,

使他與藝術市場漸行漸遠,日漸潦倒和困窘。

但他像杜尚一樣,「即使要飯,也不回國」。

貓與烏鴉 木板油畫 123X138CM

1966年8月12日凌晨,

人們發現常玉在巴黎的蒙帕納斯工作室中去世,

因煤氣泄漏,胸口還橫放著一本書。

常玉結束了懷才不遇、貧病交加的異鄉人生,

死後十幾年間也默默無聞 。

一直到上世紀80 年代,

歐洲和台灣藝術界才逐步發現常玉的價值,

重新整理建構他被遺忘的人生經歷和藝術作品。

《聚瑞盈馨》

八十年代,

台灣的不少畫商因為常玉的遺作而暴富,

後來有良心大大的不錯的畫商,

專門到巴黎的貧民墓地里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墳墓。

因為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後,

朋友們湊錢給他所買墓地的年限,

也恰恰就到這一年。

恰恰在這一年,

台灣畫商到了巴黎,

出資為常玉的墓地又買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權,

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才免去屍骨無存,終究瞑目。

常玉,椅子上的貓(左),椅子上的北京狗(右),1930年代

常玉像藝術的稚子,

觸動人心中最柔軟的底色,

生前不乏成名的機會,但他從未挺身相迎。

沒有咄咄逼人的攻擊性,

沒有腹黑的精明和算計。

沒有自我對峙、自我剖析和自我欣賞,

甚至沒有一張自畫像。

他留給世界最大的財富,是他的心性:

一生愛好是天然」、

純真而不染塵滓的襟懷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生命不可逆,藝術是條不歸路,

而他甘之如飴,向死而生

這,也許才是對抗虛無的終極方式。

《打滾的馬》 1940年代常玉

"我們的步伐太過時,

我們的軀體太脆弱,

我們的生命太短暫了。"

常玉說的三句話,恰巧應驗了他自己的人生。

也是對我們當今人們的警語,

人生短暫,不要虛度光陰,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常玉 1931年《曲線裸女》油畫木板

《紅毯雙美》細節圖

打滾的馬 纖維板油畫 66X81CM 1940年

水果靜物 布面油畫 39X46CM 1930年

馬上英雄 紙本木板油畫 44.5X38CM 193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上流社會 為何痴迷收藏?
高手在民間:極品瓷器收藏也不例外!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