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里橋戰敗,大臣突發奇想獻上破敵之策,效果不清楚但確實有創意

八里橋戰敗,大臣突發奇想獻上破敵之策,效果不清楚但確實有創意

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集結重兵與清軍大戰八里橋。戰鬥中,昔日驍勇無比、天下無敵的八旗、蒙古馬隊,在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功績之下,陣腳大亂,死傷無數,落荒而逃。

消息傳至京師,咸豐帝驚慌失措,準備棄京逃跑。臨行前,召見文武百官,安排善後之事。朝堂上,百官議及八里橋慘敗,個個驚恐萬狀。惟有詹事府詹事殷兆鏞氣宇軒昂,滿不在乎。他上奏咸豐帝,說:「臣以為,英夷槍炮迅烈,固然可畏,但並非毫無防禦之法。臣訪問很多與英夷接仗之人,參考典籍記載,特擬一破敵之法,望皇上明鑒。」

咸豐帝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忙問殷兆鏞是和計策。殷兆鏞回答:「臣據《皇朝經世文·兵政守誠篇》記載,防城之法,用濕棉懸之,以柔克剛。可令軍中多多採買舊被絮,越舊越好,以水濕透,然後將其放于軍前做成盾牌,如此便能阻擋英夷的炮彈。「

殷兆鏞說完後,眾官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大臣問:「敵炮迅烈,射程又遠,倘若敵軍發炮,炮彈越過或是穿過棉被牆,又該如何是好?」殷兆鏞並不驚慌,胸有成竹地解釋道:「英夷大炮系落地開花,剛一落地,不能即時炸開,可在軍陣中多預備棉被,事先浸濕,遠望敵炮打來,待其落地,以濕被蓋之,如此,可減殺威。」

咸豐帝一聽,好像還真像那麼回事,如今前線潰敗只好死馬當成活馬醫,他急令將此法傳到前線,讓各路將領參酌施行,如果真能奏效,便廣為推廣。

幾天後,咸豐帝又接到山西道御史朱潮的「破敵策九條」一折,看過之後感到很有創意,他急忙召見軍機大臣逐條面議。諸臣看過摺子後,莫不驚嘖連聲,嘆為觀止。

朱潮的頭兩條破敵策是「海上破船法」,即選擇敏捷、忠勇士兵數十人,組成小分隊,多多準備火炬,由偏僻小路繞道秘行,當靠近敵船以後,拋擲火種,一船失火,燒及他船,敵人必然抱頭鼠竄。同時,據說沿海地帶,有熟習水性之人,能在水下踏行不沉,在水下能潛伏三五日之久,可出重金僱傭此種人,令其攜帶錐鑿,潛入水下,破其船底,夷船可以立即沉沒。

其後七條破敵之策多是陸戰方面,引起了咸豐帝極大興趣的是「黃昏破敵」、「陷阱捉夷」、「拐子馬」、「堅壁持久」等辦法。對此,朱潮在奏摺中陳述的十分詳細:

「據說夷人一到晚上,便雙目不明,其秉性喜睡。我軍可於二三更時,以疑兵鼓噪吶喊,夷人必然從睡夢中驚醒,睡眼難睜,目不辨物,必至暗中自相踐踏、廝殺,此謂之『昏夜破敵法』。又聽說夷人兩足長而脛直(腳板是直的),不能自如彎曲,對此,我軍應掘陷阱,不必過深,在其鋪上蘆席,上蓋浮泥。接仗時誘使夷人至陷阱區,使之墜井,即未我軍俘虜。這叫做「陷阱捉夷」。夷人本來不會騎馬,近來得漢奸教授,居然能夠組織馬隊,我軍可用宋岳飛以麻扎刀破拐子馬,仿行破敵。」

咸豐看了這些破敵之策後,雖然興奮,不過有沒有效果也不敢確定,於是徵求百官意見。各軍機大臣給出的意見是:「該員所奏,似乎多為舊說,然不妨傳檄軍中,小試一番自然會有結果。咸豐聽後,馬上下令將朱潮的破敵九策傳到勝保軍中,供其參考。

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發生的事,此時距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了20年了,如果是道光帝初次和英軍交戰發生這樣的笑話尚且可以原諒。在經過20年的時間裡,大清對西方各國仍如此無知,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御制的國寶,被咸豐熔化成8500根金條,夠前線將士半個月花銷
李自成進城後壞事做絕,唯獨發布的這道命令,保住了大明朝的尊嚴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