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非常厲害,如劉備帶他東征孫權,就算不滅東吳,也能打慘東吳

此人非常厲害,如劉備帶他東征孫權,就算不滅東吳,也能打慘東吳

(說歷史的女人——第313期)曹操去世2年後,或者說曹操去世後,壓力倍感輕鬆的一個人應該是劉備。在三國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巨頭的爭雄中,曹操當屬最強,劉備次之,孫權方面最弱。也正因此,劉備在心理上就有點飄飄然,曹丕稱帝的時候,他也當仁不讓地稱起了帝,但孫權卻不敢稱帝。不過其中的區別還是有的,從口號上來看,劉備說自己稱帝是為了維護大漢,和曹操對抗,但內心是什麼想法,就只能意會了。恰好在前一年,即公元219年末的時候,劉備的前將軍關羽又被孫權殺掉,荊州又被孫權奪走,劉備稱帝除了只能「意會」的東西外,恐怕也有很多政治需要的考量,比如稱帝可以穩定蜀中人心,此外稱帝可以加大對文武之臣的封賞級別,等等如是之類,總之還都是很利於他這個集團的利益的。

但是劉備在稱帝之後,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們稱其復仇或者疆域擴張都可以,反正劉備借關羽之死準備攻打東吳。熟悉三國歷史的看官都知道,在三國時期發生了兩次「借復仇之名」而發動的戰爭。一次是曹操借老爸之死攻打徐州的陶謙,結果陶謙最終被搞死了,嚇得死的時候都不敢把徐州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劉備。另一次則是夷陵之戰,劉備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發兵東吳。

其實我們發現,縱觀劉備一生,他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口號發展事業的同志。比如前期一窮二白的時候,靠著我是大漢皇室後裔以及我出來大戰的目的是為了匡扶漢室,等等。此外,劉備對曹操借為老爸報仇攻打徐州之「只可意會」的內在伎倆應該也是熟悉和清楚的。所以後來劉備借題發揮,不排除學習曹操的意思。

因此,到了公元221年,這時候距離關羽之死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劉備把蜀國內部的事情也安頓好了,比如稱帝封官,此外,劉備雖然失荊州,但是卻得上庸三郡,實力版圖有損失,也有收穫,從心理上來說基本能夠平衡一下。於是,劉備開始計劃攻打東吳。但是劉備雖然準備很充足,但是因為膨脹的心理,仍然存在諸多漏洞。比如諸葛亮的勸諫應該從長計議不可急攻,比如趙雲的諫言,他都沒有聽進去。但是劉備也不是沒有勝算,他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從劉備東征孫權的將帥部署,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那就是明顯缺乏一員得力上將。正史中記載的是,劉備自率的部隊數量乃是4萬之眾,並非演義中的七十萬。將領則是張南(前鋒部隊)、馮習(大督)、趙融、廖淳等為別督、吳班、陳氏等人。但是仔細來看,沒有一員是身經百戰勇謀過人之將帥。那難道是劉備的蜀國沒有嗎?不是,他有!比如此人就非常厲害,如劉備帶他東征孫權,就算不滅東吳,也能打慘東吳。那麼如此是誰?我們且來看看。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熟悉的魏延。通過魏延一生的表現來看,他絕對是一員勇謀兼有的悍將,能攻會守,非常具有帥才。別的不說,單看他在劉備活著和死後的表現就能得知,魏延活著的時候,因為戰功受到劉備的器重,封為漢中太守,全面負責漢中軍政事務,可謂是大權在握。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數次北伐,魏延都是諸葛亮主力軍的第一領軍將帥。而且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以魏延為首將打破司馬懿之軍隊,斬首3000。此足見魏延領軍能力和作戰能力。除此之外,魏延不但有勇,而且有謀。一個將領最可怕的就是只有匹夫之勇,可是魏延不是這樣的。他曾向諸葛亮進獻一計,即子午谷奇謀。此計雖然諸葛亮沒有接受,但是諸葛亮是承認這是個好計策的。諸葛亮說,此計雖好,只是風險太大。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去理解的話,那就是如果蜀國的情況稍微好一點的話,諸葛亮或許是敢玩一把子午谷奇謀的,而諸葛亮當時沒有玩的原因大概是蜀國的情況太慘淡,一點也賠不起,再加上諸葛亮歷來行事謹小慎微。所以,從這一點也能看出魏延,他是一個有謀略的將領。

因此,劉備東征孫權,如果把魏延調來,換趙雲去駐守漢中。那麼夷陵之戰,劉備應該不會敗。原因很簡單,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劉備東征孫權的時候,軍中沒有得力的將帥,以蜀漢當時的情況,除了趙雲之外,良將當屬魏延,他勇謀兼備,具備這樣的能力,堪稱最佳人選。第二點是劉備東征初期還是非常順利的,東吳方面對於劉備初期的強勢攻勢基本上是沒有招架之力的,或者說東吳方面如果硬抗,損失也會很慘重,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東吳方面以陸遜等為帥的將領選擇了防守,以守來消耗劉備的士氣。

那麼在東吳防守,劉備方面找不到突破口的時候,劉備曾經在設計引誘東吳之軍,但是無果,因被東吳陸遜看破。就這樣,雙方處於對峙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一下到了公元222年的6月,基本上過了半年,彼此都沒有進行戰鬥。但是劉備的問題出在安營紮寨的部署上,猶如當年于禁救援漢中,人人都說那是天助關羽,可是以于禁之半生軍旅,當知道因地制宜而安營紮寨,明知荊州雨季,卻把營寨駐紮在低洼之處,那不等於是自斷後路嘛。此劉備之問題,同樣,在春初及天寒之時,安營河岸林中倒是沒有問題,可是到了夏季酷熱之季,卻把營寨駐紮林密之處,如此一把火就會結束戰爭,此乃取亡之道。

然劉備隨軍之將皆為後輩之小將,若帶魏延出戰,以魏延之軍旅才幹和謀略,當會認識到這個致命的問題。魏延這個人有個長處,就是能夠清醒認識到敵我之短長,尤其在軍務上,比如劉備問他如何保護漢中,他說曹操來百萬,我為大王阻擋,來十萬,我為大王擒滅。另外,魏延在漢中所搞的軍務防備設施,可以說也非常漂亮,保了漢中十幾年都沒問題。

因此來看,以魏延的軍事才幹,和能提出「子午谷奇謀」如此計策的謀才,如劉備帶他東征的話,結果應該會絕對不同。首先,以魏延之統軍能力,在前期勢如破竹之際,會讓戰事取得更加強勁的結果,對東吳方面的打擊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打擊效果,陸遜的防守等待時機之實施火計未必能取得成功。此外,就算劉備需要安營對峙,但以魏延之能,肯定會建議或提醒劉備,因此,劉備方面很可能不會把全部部隊都安營紮寨於密林之間。

如此以來,只要東吳沒有破敵之策,勢必時間長了,軍心消散,士氣喪盡。實際上在陸遜實施防守的時候,將士對他已經是瞧不起和沒耐心了。所以,從魏延隨軍的有利情況,以及東吳方面軍中本身就存在的潛在問題,就算不滅東吳,也能打慘東吳,至少能撈一些東吳的地盤,總不會吃敗仗慘敗,造成令人倍感遺憾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清朝享國276年 他都做60年皇帝 但後人卻說他是玩了一輩子
李世民臨死前留下一妙計本來想幫助李治,但卻弄巧成拙!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