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留學教會我的幾件事

留學教會我的幾件事

2006年,我高中畢業,第一次出國門,第一次在溫哥華機場一個人過了一夜,輾轉了30個小時到達蒙特利爾一個叫McGill 的大學念書。剛到的那天晚上,失眠,給家裡打電話分分鐘忍不住要哭。

這11年里,我本科畢業,拿到了醫學博士和MBA, 經過了煉獄般的住院醫培訓,組建了小家庭,有了孩子,成為了全美頂尖教學醫院的主治醫生。

一路走來,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卻也風景極好。前路漫漫,希望以這篇文章和你分享一些心得,並以此紀念我的留學生涯.

學會與自己獨處

獨在異鄉為異客。孤獨,是每個留學生都要經歷的。越早找到與自己和平獨處、甚至享受獨處的方法,越好。當時我給自己的一個要求是,不要因為孤獨而去社交。我也確實做到了:沒有因為孤獨而談戀愛,也沒有因為孤獨而加入與我無法產生共鳴的組織(比如各類華人宗教組織)。

我熱愛古典音樂,熱愛看書,又是內向型的人,所以一向自認獨處能力不錯。但留學的第一年我還是狠狠地被孤獨擊到了。

大學第一年的平安夜,所有人都回家了,我住的學生宿舍樓就剩我一人,靜得可怕。窗外飄著大雪,我去唯一還開著們的街角便利店買了個冰凍Pizza, 回宿舍微波爐熱了後,鎖上門,邊吃邊看韓劇打發時間。吃著看著就眼淚花花地往下流,也不清楚是因為劇情還是因為我的處境。大學第一年,我把所有之前沒有看過的韓劇全補上了,還因為吃垃圾食品成功達到了「freshman 15」 (指大一新生普遍增肥15磅)。

這段最低落的日子還是音樂和書拯救了我。因為從小學鋼琴,我在大學裡交了一些音樂學院的朋友,蹭那兒的琴房練琴,還曾一度考慮過讀個鋼琴演奏的雙學位。後來我加入了一個學生志願組織,開始在蒙特利爾的各個醫院和老人社區義演:表演鋼琴獨奏或和其他樂器四重奏。

那時讀了兩本對我影響很深的名人傳記:一本是希拉里的 「Living History」, 另一本是居里夫人傳。這兩本書讓我看到了不向現狀妥協,面對困難迎頭而上的勇敢自信的女性形象。我記得那時讀到瑪麗?居里剛到巴黎求學時,因為說不好法語,被人嘲笑。她就每天晚上關上門對著家裡的牆壁練法語,最後法語練的和巴黎當地人沒有兩樣。

我對此很有共鳴,雖然出國前英語基礎還算不錯,與英語是母語的人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我那時勵志英語要講得讓人聽不出我是國際學生。後來確實也達到了,很多初次見我的人聽我說英語以為我是從小當地長大的。

孤獨是一種情緒,但理智上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作為留學生,其實有著兩個世界最好的資源。國內有愛我關心我的家人朋友,而國外大學裡的生活也十分豐富,到處都能交到新朋友。在我感到無助的時候,這兩個群體給了我很多力量。

我的高中摯友去了北大,在大學裡我們並沒有太多電話或網上交流,而是保持通信,不是電子打字, 而是一字一句寫在紙上的那種,訴說各自大學的經歷。我也與我父母通信。不知為什麼,我覺得寫下來的話,要比說出來的感覺更真實也更值得回味。

我現在作為過來人的感受:感到孤獨時,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在做健康而又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比如看書、音樂、鍛煉。但如果想「墮落」一下,打會遊戲,看會電視,也無大礙。重要的是用各種方式讓自己在垃圾情緒中走出來,而不是陷在裡面。

蒙特利爾的冬天

目標是最大的動力

我高中時就勵志學醫。北美的醫學院是本科畢業後才能申請,很多人告訴我想畢業後上醫學院基本不可能。醫學院對於本地人來說都是很高的門檻,更不用說是國際學生。

我不是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但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居然也讓我撞進了耶魯醫學院。現在想來,年少輕狂,對困難的意識不足,反而對我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有明確的目標,才能一路打怪,升級通關。

為了能儘快上醫學院,我決定把大學四年的課程壓縮成了三年提前畢業。所以大學每年暑假我都要做科研加上課。

申請醫學院的那個暑假,我在一個實驗室做全職研究。每天從家到實驗室單程自行車就要近1個小時,把它作為鍛煉,我很享受每天騎車穿梭於蒙特利爾城。晚上我還要上文學史課,有一大堆文章要讀,剩下的時間就是為醫學院申請做準備。那時陪伴我的是很多莫扎特和巴赫的音樂,邊聽邊學起來特別專心。

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生活有規律,狀態也很好。一個夏天下來,人晒黑了,身體更壯了。雖然每天高強度運作,但還是覺得精力充沛。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最辛苦卻也最享受的一段時光。由此可見有一個明確目標的動力是多麼強大。

二十多歲是身體和大腦都最強健的時候, 不為自己設限,勇敢追求目標是可能有驚喜的。當然,人生是馬拉松,只要目標明確,任何階段開始都不晚。

這裡的目標,也可以把它說成理想。但我覺得理想太抽象,在追求的時候還是要設立接地氣的目標,才能在具體執行上更有效率。

蒙特利爾的夏天

要勇敢, 也要謹慎

我18歲出國留學,和我奶奶每次通電話她都要嘮叨:女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現在自己有了女兒,才慢慢體會到,隻身在外,家人該有多擔心。

當我18歲那年拖著行李和爸媽道別,頭也不回的進入機場安檢時,我是沒對自己可能遭遇的危險想太多的。

由於女性的身體和社會特性,是她更容易成為受傷害的目標。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是時刻保持警惕,遠離可能的危險源,不讓自己成為目標。

比如從不在酒吧醉酒,從不夜晚一人外出。

唯一一次,我從美國東部坐連夜的灰狗大巴 (Greyhound)回蒙特利爾,票子出了錯,車子在晚上9點到新澤西州的沃靈頓時,沒了下班車,最早要到早上六點才能來。

沃靈頓的汽車站上不著村下不著店。我除了在汽車站過一夜,別無選擇。夜漸深,車站裡的人越來越少,直到只剩我一人。車站對面是一個24小時的快餐店,不時傳來聊天的聲音。但我考慮再三,覺得還是呆在車站裡安全。

我意識到,一個人的恐懼,還是被有心懷不軌的人看到,我寧願選擇前者。除了大自然不可抗力,人類最大的危險還是來自人類。

於是我就在車站內側的長椅上蜷縮起來,這樣外面看不見裡面有人。為了不讓自己睡著,我強打著精神讀剛買的《達芬奇密碼》。雖然故事吸引人,但瞌睡蟲越來越多,我漸漸就有些迷糊。

突然,車站門被打開,有腳步聲傳來。我心裡一緊,睡意全無。抬頭看去,一個黑人保安正拿手電筒照向四周巡視。我看他穿著制服,身上掛著對講機和電槍,放心一點,心想保安總比閑雜人等安全。同時直覺認為主動打招呼,讓他知道我在那兒,比讓他發現我感覺要妥當。

於是我弄出了聲響,主動跟他打了招呼。我問他叫什麼名字,告訴他我車票開錯了的事。看他態度和善,我成了話癆,一方面是憋了一天沒人說話, 另一方面也是排解內心的緊張。

也許他察覺到了我的緊張,和藹地對我說這裡安全,要到外面去轉轉。我心想,與其一個人在這兒,還不如跟著保安去巡邏呢,這樣似乎更安全一些。再說,蜷縮在長椅上大半夜讓我腰酸背痛,頭昏腦脹,走走還能醒腦。

於是我裝作輕鬆地說,我一個人坐在這兒挺無聊的,要不跟你一起去巡邏吧。他欣然答應。我和他一起走到了車站外面,繞著車站轉了一大圈。雖然我對他的感覺比較信任,心裡還是保持一絲警惕。走的時候,我時不時地觀察周圍的環境,看看有沒有人。

後來在商學院,我學到了一個概念,叫environmental scanning (環境掃描),指的是企業要不斷的收集周圍的信息來評估自身的機會或危險。我覺得那天我把這點用在自身上了,雖然那時懵懂的只是憑直覺。

再後來,我讀了一些Gavin de Becker 寫的犯罪學的書,包括一本寫給父母保護孩子的書,叫「保護這個禮物」(Protecting the Gift), 才慢慢從理論角度了解罪犯的心理和慣用伎倆。

但是最好的防範,還是防範於未然。那次事件後,我心有餘悸,再也沒坐過過夜大巴。不讓自己處在可能危險的環境中,並時刻保持警惕,是多年留學經歷慢慢教給我的,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比如上車鎖門,不一人深夜外出,隨身帶辣椒噴霧劑。而作為母親,確保孩子安全的最好方式是先確保自身安全。

擁抱多元化

留學帶給我的最大的財富,是開拓了視野和胸懷。這聽上去很老套,但我想來想去,還是選擇了這個。確切地說,留學讓我了解到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並對此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出生成長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受的教育很正統,但也有局限性。大學裡見識到的多元化對我年輕的大腦衝擊很大。

我大一宿舍樓的30個人,來自11個不同國家,有同性戀,有混血兒。每人單間的卧室,共享客廳廚房。

與他們一起生活,我第一次見識了各國的家常菜,第一次見識了日本女孩說流利的法語,美國男孩說流利的阿拉伯語,同性戀的同學毫不隱晦地與大家討論他的情感煩惱,來自百慕大的學霸美女最後成為了羅德學者,冬天的第一場雪很多人根據當地習俗在外面裸奔。周圍大多數人來自不同的背景和膚色,但年輕的心和還不設框架的大腦讓我們很快打成一片,成為了一個大家庭。

2010年夏天,我去位於尚比亞農村的科研基地做科研和臨床實習。作為唯一在那兒的中國女性,當地人對我充滿了好奇,孩子們更是一擁而上,摸著我的手臂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儘管我與當地人的文化生活背景有著天壤之別,有種種挑戰和困難,當地人的友善和淳樸讓我在那兒的三個月充滿了溫馨難忘的瞬間。

在研究所與尚比亞的工作人員打排球的默契,在醫院裡做完剖腹產看到新生兒母親臉上的笑,收到醫院院長妻子用chitange (尚比亞典型的大花布料)給我做的布包時的驚喜與同事們一起看FIFA世界盃為迦納加油時的振奮人心,到村裡人家做客時他們拿出最好的食物-南瓜招待我們-可我擔心不衛生不敢吃-又覺得不吃不禮貌的遲疑,參加聚會時一群年輕人放著美國流行音樂和非洲音樂remix跳舞的歡快... ...

在尚比亞農村和當地醫院的工作人員一起給村民們打疫苗和做科普

林語堂說過,你只要說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會沒有與你同感的人。留學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元化並愛上了它。讓我認識到即使外表、背景有太多不同,人性的共通性還是比不同要多。讓我在看到黑暗的時候,意識到光明才是大多數。

作者簡介:

冰球,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MD)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現於美國做內科主治醫生和醫院管理。分答認證號:冰球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辭世,他曾捐出80%身家給超200所學校!
出國留學後,那些差點被毒品毀掉的留學生們……

TAG:留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