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嗔恨心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

嗔恨心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

主講 | 雪歌仁寶齊

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天背誦一偈《入行論》第六(安忍)品和第八(靜慮)品,我每天也會依序就每一偈頌做相應的解釋。

首先解釋「忍辱(安忍)品」的第一個偈頌。在「忍辱品」中講到嗔恨心的過患,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道理:如何對治所面對的這些煩惱?經論里講到有四種對治:一、厭患對治;二、斷對治;三、持對治;四、遠分對治。下面從不同層次的角度來解釋(這四種對治)。

在還沒有入道的資糧道、加行道階段,沒有辦法真正對治(煩惱),只能做到「厭患對治」。對治煩惱,開始的時候要修「厭患對治」,這種對治方式是先要思惟這個煩惱的過患,然後內心生起對它非常討厭、不能接受的厭患心,透過此厭患心而來對治煩惱。這種方法並沒有直接面對煩惱,而是思惟煩惱的結果、它會有什麼樣的過患。做這樣思惟從而令我們遠離煩惱的做法,是第一個階段「厭患對治」。

五道裡面的見道、修道這兩個階段中直接面對煩惱的對治,才真正是面對煩惱的對治。在見道、修道階段,遍計煩惱是見道階段對治的,俱生煩惱是修道階段對治的。這兩個階段的對治,就是剛才講的後三種: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

這三個(對治各)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有沒有學過《地道建立》?裡面有講到根本定中的無間道、解脫道,然後是後得。對於遍計的煩惱怎麼對治呢?以無間道來對治,這個階段是「斷對治」;解脫道的時候,完全不會再讓它生起,就是「持對治」;

「遠分對治」是在後得階段——我們心的本性或者心續本身完全超越煩惱、變成正面的,而且不單單具有根本定時智慧的力量,後得時的福德資糧也把我們心續(的力量)變得更強大——這個階段是「遠分對治」。這個「遠」是永遠的「遠」,令這個煩惱永遠不會出現的一種對治。這些先要了解一下。

《忍辱品》在開始時一直講嗔恨心的過患,這時所修的是什麼呢?就是「厭患對治」。

第一偈頌

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

這個偈頌文字上比較清楚易懂,好像沒有什麼要解釋的,主要是你們要背誦。背誦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不熟練,先需要透過背誦來慢慢熟悉這個偈頌。過去很多祖師大德在聞思修的時候,特別是在聞的階段需要背誦很多東西,才能生起豐富、廣大的聞慧。

還是解釋一下這一偈:「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就是:嗔恨心有多麼可怕,他的過患是什麼樣子呢?千劫所累積的、所有聚在一起的福善(會被嗔心摧毀)。

智慧方面的善,嗔恨心沒有辦法摧毀;福德方面累積的善,嗔恨心就可以摧毀。「福善」的意思就是福德方面的善,是什麼樣子呢?舉例來說,就是這裡講的上供下施。密乘裡面有很多儀軌談到上供、下布施,對佛菩薩是供養,對眾生是布施。「善逝」是如來的意思,「供善逝」就對佛菩薩供養、禮拜等等。(嗔恨心的過患就是)上供、下施這兩個例子所累積的一切福德方面的善,都會被他摧毀。

另外,這裡還要了解,是否對任何人生起嗔恨心都會有這樣的過患呢?不是。在《入中論》里講的是百劫,不是千劫,百劫所累積的福德都會被摧毀。《入中論》裡面講的是百劫,現在《入行論》裡面講的千劫。要摧滅百劫以上所累積的福德的話,嗔恨心的對境需要是菩薩,而不是一般凡夫。我們對凡夫生起嗔恨心沒有那麼嚴重的過患,若對菩薩生起嗔恨心就會有這麼大的過患。現在說的是,非菩薩者若嗔恨菩薩,會有這麼大的過患。

《入行論》裡面講的千劫所積的福德都會被摧毀的嗔恨心,它的對境需要是什麼呢?是菩薩,而生起嗔恨心者是非菩薩或者是凡夫。所以一個非菩薩、不是菩薩的補特伽羅,如果對菩薩生起嗔恨心的話,對應的就是這裡講的「千劫」。

而菩薩中亦有證量高低的差別,《入中論》裡面說的是,若上等的菩薩對下面的菩薩生起嗔恨心的話,就會摧毀「百劫」累積的所有福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學道次第的人要學《現觀》?
為了美女而修行佛法的難陀的故事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