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秦始皇是如何征服廣東廣西的?

秦始皇是如何征服廣東廣西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630-南下兩廣




作者:橘子親王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秦橫掃六合

之後,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亟待解決:第一,是從六國收編的

數十萬大軍如何安置

,從而讓帝國內部不橫生枝節;第二,是如何繼續

拓展帝國的邊界

以建立緩衝,讓秦楚兩大核心區距離四方蠻夷更遠。




還要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習慣了勝利的始皇帝要求這

兩個問題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硬。於是在歷史上人們可以看到,秦國在完成統一之後,向北修築長城對抗匈奴,

向南翻過了南嶺征服南越

。今天的廣東和廣西,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被納入中央王朝的熟地的。





秦始皇是怎麼拿下這塊嶺南之地的呢?










凌亂的嶺南




兩廣之地

,和中華文明的中原之地相隔遙遠,因此自古就保存著

相當獨立的政治系統和文化生態

。在越人進入嶺南之後,這裡仍然保持著氏族部落的原始政治模式。




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嶺南




但隨著中原的文化輻射能力不斷增強,漢人的熟地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到了

戰國末年

,即使楚國王室可能不願意承認,

吳楚之地和中原文明的聯繫也已經密不可分

了。而楚國和南方的越人部落之間,僅僅只隔了一群稀鬆的南嶺山脈。一旦嶺北被整合入一個北方的大帝國,嶺南就很難繼續維持自己的獨立性,遲早要被整合進帝國南方邊疆的了。




雖然楚王和這些南方X越鄰居關係不深




統一了六國的

秦朝

,就率先承擔起了這個任務。




表面上看起來,秦朝想要對付

嶺南星散的部落政權

,實力上是摧枯拉朽一般的

碾壓

。秦國已經掃平六國一統北方,又有連年戰爭帶來的豐富作戰經驗,一旦秦軍翻越南嶺一定會勢不可擋。但

實際上

,事情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北方平原廣闊


水路四通八達


嶺南顯然不具有這樣的「碾壓」條件




黃河和長江

對周邊地區的整合能力很強。這一方面源於它們簡單的東西走向,在中下游能將中國有生產力的土地幾乎全部納入水系範圍內;另一方面得益於它們本身的

河道比較平直

,支流的影響力也遠遠低於幹流,讓順江而下的

兵力和物資運輸變得簡單

。戰國時期重要的另兩條大河

淮河和濟水

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




雖然長江支流眾多


但幾乎都以與長江的連接點為中心


只要拿住長江沿線諸樞紐


整個長江流域便可掌控




然而在北方屢試不爽的水運經驗到了嶺南就無法施展了。雖說嶺南地區主要是由

珠江

串聯起來的,但從珠江口上溯就會發現,這條大江是

不斷以扇形分支展開

的,光是下游的西江、北江、東江,其水量和通航能力就很難和幹流區別開。




臨到入海口


西江、北江、東江才匯成珠江




即使再往上游去,不斷匯入這些大支流的中小型支流,如桂江、邕江、左右江,仍然是

不斷以扇形對稱展開

,和幹流之間的差別不大。




複雜的水系網路,讓珠江沿線的

地理整合非常困難

,即使是位於珠江口的廣州,也很難以一己之力壓制所有其他的競爭對手。




而兩廣綿密的

丘陵

,也為這種分裂的競爭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地理支撐。以

廣西

為例,作為省份基礎的廣西盆地和北邊的四川盆地比起來,形狀就很不規則,內部還有大量南北向的丘陵和

山包阻隔

,讓東西向的移動和整合非常困難。而廣東除了珠三角的平原以外,粵東、粵北、粵西都是山地,

掩蔽著各位山大王




廣西比廣東是更加凌亂的




已經習慣了

大兵壓境直取六國核心的秦國

,面對這樣調皮的對手,反而顯得有些凌亂。


 




 


兩條最佳路線




如果當時的兩廣已經被一個政權統一,比如後來的

南越國

,那麼戰爭會好打一些。秦人只需要找到

對方的首府

——以兩廣來說毫無疑問就應該是珠江口的廣州,就能夠對對方的王室進行

精準打擊

,接管對方的整個行政系統,剩下的地區就會望風而降。即使有零星的抵抗,也很難形成全盤的壓力,無論是快速剿滅還是打持久戰對秦軍來說都不是難事。




放在現代來說,珠三角是一家獨大


放在農業時代的兩千年前


經濟、人口、權力要分散的多




而要

直搗珠三角

,對秦人來說也並不困難。




秦朝軍隊可以在

洞庭

附近集結,沿著湘江上溯,在今天的衡陽轉入湘江支流耒水(那個時代還叫雷水),並繼續向南抵達南嶺中比較低矮的

騎田嶺

。只需要翻過騎田嶺,就能看到武水。這是珠江三大支流北江的右岸支流,順江南下可以

直達珠江口

,沿途地勢相當平坦,不僅有利於舟船通行,還能為秦軍提供適當的後勤補給。




洞庭湖(雲夢澤南部)-衡陽-耒水-武水




這條路線的優點在於其起點是已經完成整合,並且留有

大量舊武裝的楚國故地

,在後勤保障和人員調度上都會更輕鬆一些。但騎田嶺還是太高了,物資轉運過程會比較費事,所以秦人在東邊又選擇了一條另外的輕便路線。




一大片騎田嶺




江西的母親河

贛江

在今天的贛州一分為三,分別是貢水、章水和猶江,這其中

章水

的源頭就通往南嶺深處,能夠起到和廣東對接的作用。事實上,今天贛州就是因為這一尷尬的地理位置,而難以在

鄱陽湖經濟圈和廣東

之間做出選擇,從而導致了贛州經濟的進退失據。




江西水路三大樞紐


九江、南昌、贛州




這尚且不是秦人要考慮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從

章水上溯

,只要翻過了

大庾嶺

這個並不高聳的山坡,就能望見北江的另一條支流湞江了。由

湞江順流而下

,起到的效果和進入武水是一樣的,而且在物資轉運的時候還能省下不少陸路的消耗。




贛州作為贛江在上游處的樞紐


不僅通向廣東,且通向閩南


這是古代為數不多的通向閩南的內陸路線




通過以上的介紹,也就可以看到在古代社會從

吳楚故地進入廣東的兩條重要路線了

。無論是單純地走水路,還是沿著河谷的平地行走並且盡量避免翻山越嶺,這兩條通道都是古人

必選的通道

。到了後來,中原王朝進入了治亂循環和與北方民族的猛烈對抗時,北方大族向南逃也是嚴格遵守著當年秦軍找到的這兩條戰略路徑。




湘江、贛江雙路線




而在這兩條通道的主要河流

武水和湞江的交匯處

,也逐漸形成了一座小小的山地城市

韶關

。韶關對於嶺南漢化的作用應該不用多提了,至今這裡是很多兩廣人民乃至海外僑胞

尋根的故里

。而在大庾嶺南麓,更是出現了一座

南雄城

,它的珠璣巷傳說至今仍然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神話。




武水和湞江匯流於此




 


 


走珠江上游




然而很可惜,當時的嶺南仍然是

一地雞毛

,即使是後來一城獨大的廣州周邊,在這個時候也還沒有形成有力的中央集權。部落民的統治技術和交通水平,也很難支撐他們與更大範圍內的友軍互動。也就是說

秦軍必須逐城逐寨

地拔除各地零星的抵抗勢力和部落,一個都不能偷懶。




在這種情況下,從騎田嶺或者大庾嶺出發直搗珠三角的計劃就顯得沒有那麼實用了。即使輕鬆拿下了珠三角,秦軍也

仍然需要逆流而上,逐漸拿下上游的各個據點

。在珠江這麼大的水流中逆流而上本就很困難,而複雜的扇形支流水系,又給這個任務增加了不少難度。




即使拿下了廣州


上游的凌亂也是難以接受的




與其如此,還不如

從珠江上游開始,順江而下逐個攻取

,順便還能在作戰環境簡單些的廣西盆地里練練手,熟悉嶺南的作戰模式。




這樣,可供秦軍選擇的路線就

只剩下一條

了。




觀察

南嶺

的走勢,你會發現這是一座

並不緊密的山脈

。南嶺各個組成部分的走向主要是東北-西南,而整座山脈的排列又是東西向的,方位的不匹配在山脈間留下了

大量的缺口

。其中一個很大的缺口,就是

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由湘江沖刷而成的谷地

,將影響力滲透到了廣西盆地的最東北角。




雖然缺口很多,但並不一定好走




但湘江到這裡就結束了,要接入對兩廣影響最大的珠江水系還需要翻過分水嶺越城嶺。面對一地雞毛的南越部落,秦人其實已經做好了打

持久戰

的準備,那麼就不能完全指望不可靠的陸地運輸完成翻越越城嶺的工作。無論是從運輸量還是可靠性上來講,

水路運輸

仍然是首選。




連通湘江和灕江的

靈渠

,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修建的。




當然秦軍對越人的征服行動並不是只打這一線。事實上

秦軍50萬大軍分五路壓迫南方百越氏族

,有一支在戰爭初期就平定了珠江口的番禺(今天廣州最早的核心)。但要完成對嶺南的徹底征服,從珠江上游開始入手也還是免不了的。




靈渠通道從此永載史冊




有了靈渠,秦軍就可以穿越越城嶺進入灕江,進入走桂江,順江東下。沿途也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連盤踞當地的

西甌人首領都被殺了




但隨著孤軍越來越深入,秦軍還是發現事情起了變化。雖然大軍壓境可以快速控制沿江的河谷平原,也能在正面戰場上輕鬆擊潰敵軍,但

一旦越人逃入山林之中

,指望正規軍和他們打游擊戰是不現實的。此後西甌人確實也組織了

幾次像樣的反擊

,雖然沒有成功,卻給秦軍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即使當秦人控制了珠江流域的各個主要據點開始為秦王朝實施統治時,

地方上的零星抵抗仍然在繼續

,讓秦朝官員不堪其擾。




沒有秦朝的努力


漢朝也不可能將影響力一直深入越南










秦帝國找到狹窄的通道征服了嶺南,但

嶺南獨特的文化氣質最終還是沒有被徹底磨滅

。在秦王朝風雨飄搖之際,領命征服嶺南的

趙佗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越國

。作為一名空降領袖,他恐怕也不得不入鄉隨俗,在很多方面融入粵人之中。




如今只能來博物館看望趙佗了




而且這位來自中原的王對自己的統治還一直如坐針氈。當

劉邦

建立漢朝,試圖

招安南越國

時,用的說辭是很少見的「

小心民眾起來推翻你,投奔大漢

」。看來即使打下了嶺南,統治者也需要賠上點小心。




畢竟,

嶺南人是永遠不會服氣北佬的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開齋節已到,吃貨有什麼好吃的可以選擇?地球知識局
穆斯林統治了海上的商業,卻為什麼最終無法統治海洋?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