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貧困戶、貧困村多,給非貧困戶、非貧困村少: 「給」出來的社會矛盾不容忽視

給貧困戶、貧困村多,給非貧困戶、非貧困村少: 「給」出來的社會矛盾不容忽視



導讀




基層不乏這樣的例子:

同戶分家的兩兄弟,哥哥勤勞苦幹,常年在外務工也蓋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懶惰的弟弟卻因為當上了貧困戶,近乎無償地獲得一套住房。


      


這種現象在基層導致一些群眾的不滿和怨氣。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後半程,部分地區基層矛盾凸顯。


 




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與此同時,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後半程,部分地區基層矛盾凸顯。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剩下不到3年時間,脫貧攻堅既要解決好影響脫貧效果的突出問題,也要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這項長期歷史性任務有效對接。


「給」出來的社會矛盾


 


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近年來,全黨全社會扶貧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脫貧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傾向性問題不容忽視。




政策待遇相差大,導致結下「梁子」。在西部某地,一個三口之家的貧困戶可以享受的扶貧政策有:易地搬遷一次性補助7.5萬元、教育補助750元至6000元、產業獎補2000元至5000元,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還可享受產業發展3年貼息貸款5萬元,等等。




這些政策性收益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也讓不少未享受相關政策待遇的非貧困戶十分羨慕,導致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結下「梁子」,引發不少爭端。



基層不乏這樣的例子:

同戶分家的兩兄弟,哥哥勤勞苦幹,常年在外務工也蓋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懶惰的弟弟卻因為當上了貧困戶,近乎無償地獲得一套住房。




這種現象在基層導致一些群眾的不滿和怨氣。




貧困村「吃好了」,非貧困村「吃不著」。在一些欠發達地區,貧困村與非貧困村收入相差並不是很大,但兩者得到的來自政府的投入卻差距很大。西部某地市2017年平均向每個貧困村投入600餘萬元,非貧困村基本沒有這些投入。實際上,在該市貧困總人口構成中,有68.6%貧困人口分布在855個貧困村,31.4%分布在917個非貧困村。




由於連續數年對貧困村集中投入,個別「吃好了」的貧困村整體條件已經超出非貧困村,導致「吃不著」的非貧困村幹部群眾意見較大,有的聯名上訪,要求享受同貧困村相當的基礎設施投入政策。



幹部嚴把關、務實幹,卻兩頭不落好。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基層幹部在貧困戶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上必須嚴把關口。一些群眾爭當貧困戶,脫了貧又不願退出,當個人意願得不到滿足時,將不滿情緒轉嫁到基層幹部身上——有的「甩臉子」,有的說難聽話,還有的甚至以舉報、上訪相「威脅」。非貧困群眾認為,基層幹部天天圍著貧困戶轉,忽視了自己,也心懷不滿。到頭來,嚴把關、務實幹的基層幹部兩頭不落好。





 


邊緣貧困群體成新不穩定因素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認為,貧困戶與非貧困戶、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干群之間的矛盾凸顯,深層次原因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心理、難以兼顧好邊緣貧困群體和對農民整體思想教育缺失三個方面,折射出的是當下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問題。




這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心理,源於「給」出來的社會矛盾,給貧困戶、貧困村多,給非貧困戶、非貧困村少,因為「給」的不平均,導致一些不滿情緒。




記者採訪發現,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非貧困群體中還存在人數眾多的邊緣貧困群體,這是加劇貧困和非貧困群體之間矛盾的重要因素。

一些群眾說:「一個村子裡富得流油的和日子艱難的,就那麼幾戶。大多數人日子都差不多,好不到哪裡去,也差不到哪裡去。」在現實貧困識別標準中,高出標準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實際上均屬邊緣貧困群體,也有可能因病、因學或因突發事故返貧,甚至一夜間陷入比在冊貧困戶更窘迫的境地。由於當前脫貧攻堅任務緊迫,人力物力財力都聚焦在消除絕對貧困上,對邊緣貧困群體的相對貧困問題難以兼顧,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一些地方還出現「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等現象,

根源在於價值觀扭曲、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等深層次問題。

一方面,要反思一些地方「一給了之」的扶貧方式,導致貧困群眾希望被「抱著走」而不願被「拉著走」;另一方面,還要反思對農民整體思想教育的缺失,這導致了基層普遍面臨「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難奏效、說服教育不管用」的尷尬局面。





 


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機銜接


 


陝西漢中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說,在脫貧攻堅後半程,包括留壩縣在內,很多貧困地區都保證脫貧不脫政策、幹部幫扶不斷檔不鬆懈,通過促就業解決短期收入、興產業帶動長效增收,並且正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包括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移民搬遷、兜底扶貧、精準退出等各項工作,從根本上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產業扶貧實踐中,一些地方不僅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同時吸引一般戶參與產業發展,通過互促互進,實現共同脫貧致富,為後期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做了有益鋪墊。




一些基層干群指出,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還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上升為頂層設計。

據郭青介紹,他們把「支部+X+貧困戶」、農村「三變」改革、新社區工廠、新民風建設、幫扶幹部素質提升五大脫貧攻堅工程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一體統籌,並在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時,著眼於形成可持續的長效機制,為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描繪了新願景。建議國家在具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重視理順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矛盾,既解決絕對貧困群體的生存問題,又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與鄉村振興這項長期歷史性任務進行有效對接。




——加大對農民思想再教育力度。

目前,扶貧先要扶志的共識基本形成,但對農民的道德教化乃至思想再教育並未根本破題,不僅要把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作為根本舉措來抓,更要把加強和改進對農民再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新任務。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等方面的戰鬥堡壘作用,是新時代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一段時間以來,基層黨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保障等方面,但服務功能的強化,並沒有顯著化解脫貧攻堅中的新矛盾。要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不僅要增強服務功能,更要突出政治功能,堅持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定位不能偏。要在廣大農村理直氣壯地教育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使脫貧攻堅過程成為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過程。 








在文末留言區留言參與互動,留言內容獲點贊數高者即可獲得本期送書《深度管理》,祝好運!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第8期;原標題:《脫貧攻堅中,「給」出來的社會矛盾不容忽視》


半月談記者:

劉書雲 張斌

 

| 編輯:李建發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半月談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吃貨注意!果肉最最最最最最厚實的芒果來了!還是緬甸進口的 !
品讀 | 「別壞心眼,別小家子氣……」這封爸爸給兒子的信,贊爆了!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