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懂得適時去放手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懂得適時去放手

給孩子真正的愛,是給他足夠呵護,也是懂得適時放手。

——睿媽

1.

昨天,好友小李的媽媽突然打來電話,說家裡聯繫不上小李了,問我知不知道她在哪。

我心裡一陣詫異,剛才還看她發微信朋友圈呢,怎麼會聯繫不上呢?

「你媽找你呢,你知道嗎?」很快我電話聯繫上小李。

小李說,她是故意不接父母電話的。

這段時間,關於她工作的事,她和父母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小李大學畢業後,父母託人將她安排進一家事業單位做職員。

雖然不是正式工,但父母覺得安逸又穩定,非常適合女孩子。

不過,工作幾年後,小李漸漸厭倦了過這種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有意要跳槽。

她多才多藝,從小學習舞蹈,一直想著做一名舞蹈教練。

前段時間,小李將自己跳舞的一段舞蹈視頻傳到網上。

無心插柳柳成蔭,市裡一家大型舞蹈培訓機構的負責人看到了視頻。

他們非常欣賞小李的舞蹈才華,邀請小李去做舞蹈教練,開出的待遇比小李上班的單位高很多。

是自己喜歡的行業,而且待遇也不錯,小李非常心動。

不料,小李的父母覺得教跳舞不是一份正經職業,死活都不同意小李去上班。

更令她抓狂的是,她父母竟然跑去這家舞蹈培訓機構,讓人家不要再聯繫自己的女兒了。

這樣一來,小李的念想也就斷了。

「小時候就這樣,什麼都管,吃飯、穿衣都管著」

「考大學選專業要管著」

「這上班了, 做什麼工作也得管著」

「我都30歲的人了,他們事事都要插手,我沒有一點點選擇的權利,我受夠了」

……

小李在電話里開啟連珠炮模式,一吐為快,說著說著,她忍不住哭起來,抽泣聲中透著深深的壓抑。

2.

小李說的沒錯,她早已成年,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來做決定。

但是她父母卻沒有放手,他們仍然把兒女當小孩子,大小事都替孩子做決定。

像這樣的父母並非個例,現實生活中,太多的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肆意干涉子女的生活。

演員朱雨辰曾演過《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等知名影視劇,紮實的演技深受一些觀眾喜愛。

39歲的他至今依舊單身,很多觀眾不解,這麼優秀怎麼可能找不到另一半呢?

看了節目《你家那小子》後,大家終於找到了原因。

朱雨辰的媽媽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

她說:「兒子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會去干擾。」

不僅如此,兒子的大小事,她都會去干涉:

每天都會給他榨果汁,一天兩瓶,必須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帶回家,證明喝完了;

不讓他做飯,不讓他在外面吃飯,拍戲時,跟著兒子跑劇組,兒子在哪兒,它在哪;

不讓他古裝戲和武打戲,因為他不想看到兒子被別人打

……

她掌控著兒子的生活,干涉著兒子的一切。

她不明白,這種密不透風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朱雨辰非常痛苦,他甚至和媽媽吵架發泄說,「你這樣會把我搞死!」

在節目中,朋友聚會散場後,朱雨辰坐在桌子邊抹淚痛哭:「怎麼就沒一個,願意在我身邊呢?」

隔著屏幕,觀眾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孤獨和酸楚。

在無孔不入的母愛中,朱雨辰痛苦、壓抑,漸漸迷失了自我,母子之間的親情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3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生活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幸福指數較低。

上海海龜碩士宅在家中啃老的新聞讓人瞠目結舌。

48歲的上海人大衛,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考取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

他6年前回國後卻一直宅在家裡啃老,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靠82歲的老媽丁阿婆養活。

丁阿婆一個月有3500塊錢退休金,患有尿毒症的她光醫藥費每月就要花去2000多,加上養活兒子,她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上班,兒子去無動於衷。

她無奈將兒子告上法院,兒子依然沒有什麼改變。

丁阿婆後來反思說:「我教育不對,從小樣樣為他包辦,大小事替他做決定,他依賴慣了。」

丁阿婆的境遇讓人心疼,但更值得做父母的警醒:正是樣樣包辦的教育,讓兒子喪失了獨立性。

很多時候,教育就像手中的沙子,你抓的越緊,沙子流失的越多。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

在節目《幻樂之城》中,伊能靜提到了和兒子哈利之間的第一次吵架。

兒子想學剪輯,伊能靜覺得編劇更有用,想讓哈利學編劇。

哈利說:「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伊能靜聽完心頭一驚,她開始冷靜下來好好琢磨兒子的話,她在反思中終於明白過來:是自己沒有尊重兒子的想法,單純地以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孩子的想法。

這件事也給廣大父母們帶來了一些提醒:

我們替孩子做決定,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僅僅為了解決我們自己的焦慮?我們私自為孩子設計道路,是給他一個光明的未來,還是將他束縛?

4.

教育,是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慢慢放手的過程。

聰明的父母,懂得怎樣適時、得退出推出孩子的生活。

知名作家汪曾祺的父親就很明白這個道理:

汪曾祺的父親是個很隨和的人,對待子女,從無疾言厲色。

父親對汪曾祺的學業關心,但不強求,兒子作文寫得好,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兒子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汪曾祺十七歲初戀,在家寫情書,父親在一旁瞎出主意。父親喝酒,給他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父親一根他一根。

汪曾祺在這種開明的家庭環境中,盡情追逐內心熱愛的東西,從容不迫地走上寫作的道路,成為一名大家。

汪曾祺深受父親影響,同樣開明的去教育子女,子女們長大後也都非常優秀。

他後來感慨說,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離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

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對此,羅振宇詮釋得更加直指心底:

「以前認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責任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給孩子。

但是現在可能得倒過來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的、死得遲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經驗和技巧都不足以讓他應付未來社會。」

願你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他們足夠的呵護,也願你在他們長大後能夠適時、得體的退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子有方 的精彩文章:

輸得起的孩子才有將來,有出息的孩子都具備這項能力
17歲網紅男孩喝農藥自殺:格局小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TAG:教子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