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騙了我們多少年,真正的諸葛亮原來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騙了我們多少年,真正的諸葛亮原來是這樣的

原標題:三國演義騙了我們多少年,真正的諸葛亮原來是這樣的


說到諸葛亮,他在我們的印象中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作為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代表諸葛亮,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諸葛亮幾乎固定了我們對於謀士的印象,留著鬍子,手持一把羽毛扇,身體瘦弱,在戰爭中站在其主旁淡定自若,指點江山。



歷史上有那麼多的謀士,留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了,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這樣一句話來描寫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的灰飛煙滅。」多麼瀟洒,強大。


我們一般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去看那些深奧,枯燥的歷史資料,了解他的途徑一般是影視作品或者經過藝術加工的書籍,如《三國演義》等,這些和真正的史實都是有差距的,現在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把諸葛亮的算無遺策誇大,神話。魯迅曾評價其為足智多謀而近妖。

那麼,讓我們去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吧。



關於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這一段歷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那麼,當時諸葛亮為什麼要選劉備作為其主?真的僅僅只是因為劉備心誠嗎?我看了許多人的分析,諸葛亮有爭奪天下,建立王霸之業的野心,大多數人認為是因為當時諸葛亮擇主有兩個條件,其一是必須為雄才大略之人,其二為他必須成為其主的肱骨,當時符合條件的人只有劉備,因為曹操麾下人才濟濟,猛將如雨、謀臣如雲,初出茅廬的諸葛亮要想在曹操帳下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否則他為何放棄實力強大的曹操,而選擇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劉備,因為劉備能給諸葛亮大展宏圖的廣闊的空間和足夠的平台。



關於諸葛亮是否和關羽的死有關也是眾說紛壇,有一個觀點是說,諸葛亮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是誰,毫無疑問,是關羽。而關羽因為諸葛亮與劉備日漸情好日密而不滿,特別是劉備還說出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願諸君勿復言。關羽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裡的情況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慮其與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關係,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不是如何懲罰關羽,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待時機除去關羽於是就有了大家所議論的諸葛亮是否「借刀殺關羽」。


「草船借箭」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有一些爭論不休,有很多人說或許有這個故事,但故事的主角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堅和孫權父子,而且也沒有演義上描述的那麼神奇。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諺語一直到現在都在被廣為流傳和應用,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被氣,吐血而死這是大部分人所知道,所認為的,真實的歷史,其實周瑜當時其實並未留意過諸葛亮,很少會面。從赤壁之戰完畢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基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周瑜死於巴丘,死因是操勞過度。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周瑜死於巴丘,死因是操勞過度。周瑜是不是氣量狹小?查查歷史書就會發現:劉備評估周瑜「器量廣闊」,程普評估周瑜 「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估周瑜「性度恢郭」,這樣來看,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看來是不太可信的。


空城計是現在很出名的一項計謀,現在廣為相傳的是由諸葛亮發明的,但《資治通鑒》中稱「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趙)雲入營,更大開門,消聲匿跡。魏兵疑雲有伏,引去。···(劉備)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也即是說有空營計,主角是趙雲,而不是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僅僅在最終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水。



雖然現在歷史很大程度上誇大了諸葛亮,但他的一些功績也是不容磨滅的。他畢竟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他雖然相比於劉備,曹操,等人出道晚,但當劉備在「三顧茅廬」,問以統一天下大計之時,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他發明的木流牛馬也流傳至今。


諸葛亮應該是我們熟悉而又不熟悉的人,雖然演義一類的作品模糊了我們對於真正歷史的認識,但是,歷史是蒼白的,如果沒有演義一類的作品的話,這一段段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也許和五代十國一樣不被人熟悉。所以,我們要報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歷史,或許有爭論,但不一定會有人人都認同的結果,這就是歷史。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與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他創建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在辛丑條約簽訂後死去
來自草原曾輔佐兩代幼主的皇太后、卻不垂簾!比慈禧強多了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