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籌不能太輕鬆 別讓眾籌變成「狼來了」
37歲的武漢人劉凌峰患胃癌晚期。他在朋友圈發文,希望大家敬畏自然規律、敬畏親人、敬畏自己的身體。還寫下遺願清單:擁抱每一個認識的人;跑一次馬拉松;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陪妻子走更長的路等。他對生命的感悟和遺願感動了不少人。
劉凌峰 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然而,有網友質疑劉家境富裕,去年出售武漢十多套房產變現,根本不缺錢,但家人仍通過輕鬆籌募集30萬元治病款項。
近日,輕鬆籌平台回應,已派工作人員到劉凌峰所在醫院核實情況,確認病情屬實。已籌得的30萬元經提現審核通過後,將打款到醫院對公賬戶中。平台表示,患者家屬否認家境殷實,但由於現在病人病情較重,照顧病人是第一要務,待病情稍緩將會詳細回應。
此事又一次讓公眾對慈善平台產生了疑問。不可否認,「輕鬆籌」、「水滴籌」等網路募捐平台,幫助了許許多多因重病而貧困的家庭。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更需要讓大家知道如何正確有效地去表達愛,否則只是一味宣揚慈善,卻對詐捐、賣慘、善心被惡意消費不管不顧,就會一次次引發公眾的信任危機,同情就會被嘲笑為「濫情」,善心也就很容易變成了「寒心」。
守規矩的前提就是要事先制定好規矩,別老是要等到有人出來質疑了,有關方面再來回應、補救。這就需要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讓真正懂慈善運作的人去做慈善,把好審核關,提高網路籌款平台的門檻,確保專款專用,及時公開受助者的情況以及捐助款的流向。
助人之心可貴,但讓助人之舉行進在法律規範、慈善倫理之內更為重要。劉凌峰事件,以及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 「羅爾事件」等,本質上都是對社會誠信的考驗。
有人說「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世人,比直接的作惡更加可怕」。其實,這樣的「惡意揣測」,是在倒逼制度的完善,讓平台為求助信息的真偽提供信用背書,針對把關不嚴的情形制定相應的追責機制,確保募捐平台當好網路慈善「守門人」。
讓人欣慰的是,一次次的網路眾籌事件引發的信任危機並沒有讓這個社會變得冰冷,但我們別因此就以為人們的愛心可以一次次無限制地被消磨揮霍。當愛心被一次次消費,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成本不斷提高,我們不敢保證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不會變得冰冷,人們不敢去行善,不願去行善,而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又無法得到及時的救助……
所以,如何進一步規範網路捐款行為,值得監管機構、籌款平台和愛心人士深思,別讓眾籌成為人人高喊的「狼來了」,別讓公眾的愛心無處安放。
本次事件的主角劉凌峰在朋友圈回應說「上帝面前無人能說謊」,但我們更想看到的是在法律和制度面前,無人能說謊。
END
文丨包程立
編輯丨平靜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歐洲熱熱熱!瑞士的魚和芬蘭的蚊子都堅持不住了
※順風車出車禍致兩乘客遇難 車主訴滴滴索要48萬墊付款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