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外通信衛星領域的四大看點

國外通信衛星領域的四大看點

2017 年,世界主要航天國家穩步推進現役軍用通信衛星升級補充,同時以在軌彈性、防護能力牽引下一代體系化變革;高通量衛星系統性能不斷增強、應用深度拓展,並逐步顯現出載荷靈活性的新特徵和新需求;新興低軌通信星座在資本支持下從概念構想迅速轉向實質建設,驅動全球衛星產業鏈格局和發展模式的整體趨勢性演變;歐美衛星製造商積極引入虛擬現實、3D 列印等智能製造工具與技術,推動衛星研製效率、載荷性能大幅提升。

1

以美軍為代表推進現役系統升級、補充,在軌彈性、防護能力牽引下一代體系化變革

2017 年,美軍繼續推進現役寬頻通信衛星星座建設,同時先後發布多份招標合同,邀請產業界共同深化論證其下一代軍用通信能力的發展途徑,其防護分級理念逐步明晰,引發歐洲各國的共鳴。

WGS 系統再發高性能新星,多國共建、利患共擔模式初具雛形

2017 年,美軍成功發射寬頻全球衛星通信系統-9(WGS - 9) 衛星, 相比WGS 系列的其他衛星,WGS - 9 星上載荷的核心寬頻數字信道化器採用新一代集成電路技術,大幅提升了處理性能,其可用帶寬增長了45%,容量則提升了2 倍以上,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美軍近年來不斷拉大的容量需求缺口。

WGS - 9 衛星的一大亮點在於其採用了國際盟友合作的機制。2012 年,美國聯合加拿大、丹麥、盧森堡、荷蘭與紐西蘭五國軍方高官在華盛頓簽署諒解備忘錄,正式確定由五國出資6.197 億美元,用於研製、發射、部署和在壽命周期內運維WGS - 9 衛星,並由此獲得前9 顆衛星的接入和使用權,但整個系統(從平台到載荷以及任務資源的調度)的運管權歸美國軍方所有。

這種合作方式也可以幫助美軍降低系統的整體投入,以更低的成本來構建所需的寬頻通信保障能力。

戰略、戰術分離理念凸顯,謀劃構建分級防護衛星通信體系

2017 年,美軍著眼下一代軍用通信衛星體系的建設,發布多輪招標合同開展深化研究,其構建防護戰略與防護戰術分層式的體系構想也日趨明確。

在防護戰略通信系統方面,將基於現役「先進極高頻」(AEHF)系統,發展專用的防護戰略通信衛星,為南北緯65°(S) ~ 65° (N) 的用戶提供正常環境26Mbit/s 和核環境0.4Mbit/s 的傳輸速率;對極地65°以上區域的用戶,則分別提供1Mbit/s 和0.1Mbit/s 的數據服務能力。

受美國影響,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主要航天國家均明確提出在下一代衛星系統中增加體系彈性需求,抗核加固、GEO 定位、干擾調零、網路攻擊對抗等多種先進軍用級技術將在下一代衛星上出現,在物理、鏈路和網路等各層面著力提升核心軍用系統的防護性能。

2

高通量衛星系統性能持續提升、應用深度不斷拓展,載荷靈活性需求與特徵日益顯現

2017 年,高通量衛星在全球發射的GEO 通信衛星中佔比繼續增大,在提升服務性價比的同時,也將行業競爭推向新高點;以機載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應用逐步成為高通量系統重要的市場切入點;載荷靈活性則成為製造商和運營商重點關注的新技術趨向。

衛訊- 2 刷新全球單星容量記錄,高通量衛星系統深度布局機載應用

近年來,在各大運營商的共同努力下,新型高通量衛星系統的部署越發密集,通信衛星傳輸速率飛速增長。2017 年6 月,衛訊公司(VIASAT)成功發射了其第二代高通量衛星衛訊- 2(ViaSat - 2),該衛星最大容量可達300Gbit/s,成為迄今為止單星容量最大的衛星系統。該公司正在發展新一代超高通量GEO 衛星星座ViaSat - 3, 將由3 顆超過1Tbit/s 的衛星組成,前2 顆已於2017 年9 月通過了關鍵設計評審(CDR),預計2020 年前後發射,旨在提供全球高速寬頻接入服務。

靈活載荷能力需求日益增大,軍民融合應用服務前景巨大

高通量衛星系統容量不斷增加,加劇了本就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提高轉發器使用率、提升投資回報率,運營商對衛星靈活服務能力需求迫切。2017 年發射的多顆高通量衛星均採用靈活有效載荷技術,支持在軌波束覆蓋、容量分配、網路拓撲等多個層級的靈活性。

3

新興低軌寬頻衛星星座邁入實質建設階段,推動全球衛星研製與應用服務模式悄然變革

2017 年,以「一網」(OneWeb)計劃為代表,國外新興低軌寬頻通信衛星星座項目加快融資、系統建設、市場准入協調、服務預售合作等各項任務,引發傳統衛星製造商、運營商著眼新市場需求開展戰略調整與布局,牽動全球通信衛星產業態勢悄然演變。

新興低軌寬頻衛星星座建設穩步推進,兩強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2017 年,「一網」計劃在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12 億美元投資的推動下,多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6 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通過投票正式批准了該星座在美國開展寬頻互聯網業務的經營申請,使其成為第1 家獲得FCC 准入許可的低軌項目,對其提早開拓營銷渠道、布局推廣應用大有益處。在系統建設方面,其與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ADS)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合資建設的衛星工廠已於3 月動工,在法國圖盧茲的衛星工廠已開始首批10 顆衛星的研製工作,將完成端到端的驗證、測試和集成工作後交付發射部署;10 月,一網公司(ONEWEB)與沙特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於2020 年開始為該國農村與偏遠地區人口提供廉價、高速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

雖然整體進度滯後於一網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座計劃2017 年也取得一定進展。3 月,SpaceX 公司公布了由7518 顆V 頻段衛星組成的新星座計劃;10 月,SpaceX 公司已經開始利用在西雅圖搭建的測試系統,測試其星座計劃的通信鏈路以及遙測、跟蹤與控制(TT&C)系統。總體而言,以美國的兩大新興衛星星座系統為核心的產業競爭格局逐步明顯,吸引了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重要宇航企業加入其中,極大地帶動和影響了全球低軌寬頻通信領域的整體發展。

製造商聚焦小衛星批量化生產,運營商開拓高中低軌聯合模式

在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快速發展的衝擊下,通信衛星市場需求開始向小型化、規模化、批量化轉型,各大製造商已普遍著眼優化升級固有的研製流程,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

運營商方面,2017 年5 月, 亞洲最大的通信衛星運營商日本完美天空日星公司(Sky Perfect JSAT)宣布向歐洲新興通信衛星星座計劃「低軌衛星」(LEOSat)戰略投資,並參與其後續寬頻服務的推銷。至此,全球最大的5 家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中已有4 家跳出傳統GEO 衛星運營的範疇,向中低軌衛星星座領域做出戰略布局。

4

商業GEO 衛星訂單下滑驅動白熱化競爭,研製技術創新成為全球衛星製造市場競爭破題之要

2017 年,全球商業GEO 通信衛星製造市場訂單情況進一步惡化,參與主體則繼續增加,競爭態勢異常膠著;面對增長壓力,歐美製造商紛紛引入新研製理念,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擬從2020年起轉入每月發射狀態
7月10日到7月29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書寫「中國新速度」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