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最後一餐,希望是什麼?
紀錄片《食行人生》(1小時18分)
本文經好朋友「知日」授權轉載
「你的最後一餐,希望是什麼?」
這是日本導演野村友里,在紀錄片《食行人生》里最後的提問。在攝像機的另一頭,是頗具名氣的演員、藝術家、歌手、設計師、舞蹈家、普通的主婦……
一個人假如一日三餐花費 3 個小時,那人生的 1/8 都用到了「吃」這件事上。
「吃」除了是一個普世的狀態,比如《孤獨的美食家》;還可以是人精神世界的慰藉所,比如《小森林》;也可以是維繫人與人情感和相互溫暖的紐帶,比如《深夜食堂》。
《小森林 秋冬篇》
《深夜食堂》2009
但野村給了「吃」這件事一個更為樸素的角度,那就是「活著」本身。
在這個時代,人們為了找到自己想做的,都已經拼盡全力。生存不容易,一天的起床、工作、吃飯、睡覺,
而讓人感到「啊,活著真好的」,最簡單的就是「吃」本身了吧。
從食材到環境,再到精神和生活本身,
野村採訪了演員、舞蹈家、設計師、畫家、海鮮批發商、主婦、歌手、僧人……,通過他們,展現了日本「食」獨特而多樣的一面。
她把它做成了一部名叫《 eatrip 》(食行人生)的紀錄片。海鮮批發商:高橋皖司
每天凌晨 4:30 ,高橋都會騎著自行車到達築地市場,他是家族的第 5 代傳人。在這個匯聚了日本各地最新鮮魚料的地方,高橋和築地已經相處了數十年。
海鮮批發商:高橋皖司
「東京近海的魚產量,從 30 年前就開始下降了,主要還是環境的影響吧,地方不同,魚的顏色、氣味都跟著變,以前覺得好吃的,現在不好吃了,也就沒人捕了。」
無論是大小還是價格,金槍魚都是築地市場的王者,但隨著環境的改變,其體魄也不再如昔日壯碩。
「春天的金槍魚不肥,因為那時候沒有什麼豐富的餌料,所以金槍魚的油脂不多,口感就會比較薄淡,但正因如此,大多數人就覺得就是要在這個櫻花盛開的季節吃才好。而到了冬天,餌料豐富,那時候捕撈的金槍魚就肥美,日本各地喜好不同,這也算是『四季之味』吧。」
對於老一輩的日本人來說,對身體好是食物的關鍵,
所以對他們而言,日本料理最重要的是「出汁」
(湯),其中的鰹魚乾,是讓湯汁變的美味的關鍵,就像味噌湯,即便沒什麼湯底,但一樣美味。「小時候,父親在這裡開了一家賣魚乾的店,常常會給一些孩子吃小魚乾嘗鮮,當時做魚乾的人,就會把這個魚乾做成嬰兒也可以含到嘴裡的大小,就給孩子當奶嘴一樣砸吧嘴,這個味道也許就這樣保存了下來。」
「現在雖然速食快餐成片,但還是希望這些孩子可以知道日本一直以來這些魚乾呀海帶等,這些東西本真的味道。」
自給自足的主婦:森岡尚子
有三個孩子的她,是一位在沖繩北部山上過著自給自足日子的家庭婦女,在都市車水馬龍的另一邊,她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食物都靠她一人栽種、收割和烹飪。
森岡的廚房裡有各式種子,她都用透明的玻璃罐子整齊地擺放著。
「就這麼小的種子,都可以長出好高壯的植物,真是不可思議,每天這樣的接觸和重複,就讓我覺得開心、有趣、幸福。」
不用冰箱,自製常備菜和調味料,憑藉著庭外自然生長的作物,她可以很好地判別時令是滿月還是新月,從而進行不同的作業,哪怕是一天內時間的變化,她也能從植物中說出道道來。
「我在都市中是肯定活不下去的,肯定不行。」
森岡反覆強調,在她望向窗外的時候,孩子正在泥潭裡嬉戲,
她說如果孩子沒有滿身是泥玩過,沒有和小動物嬉戲過,沒有接觸過自然,那就真的太可憐了。
歌手:UA
歌手、演員、電影音樂製作人,除此之外的 UA 還是一位母親,在懷孕之後,她搬到了東京外的田郊生活。自己處理收割完的稻米,養雞數只,用自己的作物去和別人交換蔬菜瓜果。
「稻米啊,就還是稻殼沒脫落的好吃,就覺得有生命感。」
她送人的稻米也是這樣的。
「你認為好的一頓飯是什麼樣子的?」
「嗯……就不僅僅是吃吧,還可以有所交流,比如說說哪一個好吃,是什麼樣的味道,一個人也可以這樣,而不是說只是狼吞虎咽,或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也不管是什麼味道。」
鄰居給她送蔬菜那天,圓白菜個兒很大,碰巧自己的雞寶寶也下了蛋,鄰居幫她去圈裡拿雞蛋。
「是不是還是溫熱的?」
當摸到還帶有溫熱的雞蛋時,她興奮地笑了,那個熱乎的雞蛋她後來拿了好久。
演員:淺野忠信
將食凝縮到極致,是日本食的又一個精妙之處。比如最具象徵意義的茶道,有的人將此作為生活的全部意義。
淺野來到的是千宗屋位於東京麻布的茶室,一位是當代演員,一位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 15 代傳人。
聊天沒有任何玄妙的部分,淺野就像大多數的體驗者那樣,謹慎而嚴肅地聽著千宗屋說著茶道和季節、心境的維繫。
「我需要說什麼嗎?看電影里好像有專門要說的話。」
淺野在品茶之後小心地問道。
「其實不用,就說自己最直觀的感受就好。」
淺野一下子就笑了起來。
池上本門寺住持:酒井日慈
「吃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吃,需要人動用五感,看著覺得好吃、聞著香氣,聽著咀嚼的聲音,在用味蕾感受,大腦也會有感知,一個吃就有那麼多操作。再說我都活了快 90 年了,對吃就從沒有厭倦過。」
儘管年事已高,說起話來卻興奮而生動的酒井,一直強調著自己有多愛「吃」這件事。
「因為身材健康,所以好吃;因為吃,人也才能變得健康。」
當提及最愛吃的東西時,他毫不猶豫地打斷說:怎麼會選得出來,太難了。
畫家:下田昌克
1994年,26歲的下田就開始週遊世界,他把中國作為第一站,就為了吃一隻正宗的「北京烤鴨」。
他說,對「吃」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久居東京的他每次回家,家裡都會做一桌豪華又好吃的「雞全席」,還有就是小時候爺爺一人殺雞困難,他去幫了忙。
在所有採訪結束最後,導演野村把大家都約到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用常見的食材,做不常見的味道。
那一天的大家都稍顯正式,在昏暗的燈光下,他們如家人一般團坐一起,相互遞盤,說著每一道菜的味道和自己喜愛的食物。
UA 帶了自己不足兩歲的孩子來,大大的眼睛,見到好吃的還會奶聲奶氣地叫著,UA 說這一段她每次看都喜歡得不得了。
這就是 UA 說的「好的一頓飯」。
如果是人生最後一餐……
「我想回家吃媽媽做的飯。」(下田昌克)
「我想吃老婆做的。」(淺野忠信)
「就自己做一桌菜,然後和家人一起分享。」(UA)
不強加「食」帶來的情感治癒,每個人都對「食」有自己的定義。
假設:你的最後一餐,想吃什麼?
edit. haruki | photo. 《食行人生》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witheating@foxmail.com
本文經好朋友「知日」授權轉載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知日君??
《松浦彌太郎的料理筆記》全國熱售中!
京東 / 噹噹 / 亞馬遜 / 天貓 / 淘寶
搜索「
松浦彌太郎的料理筆記
」即可購買點擊下方
小程序卡片
,或文末
【閱讀原文】
就能立刻下單!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書頁面!


※去野餐前,我新入的籃子了解一下
※看這位80歲老奶奶的吃播,可給我饞壞了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