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咪呀2》看點,同樣是追憶美好青春,但不再是為了認識自己

《媽媽咪呀2》看點,同樣是追憶美好青春,但不再是為了認識自己

2008年媽媽咪呀第一部這部影片中處處洋溢著當地的風情和青春的活力。那麼媽媽咪呀2相比第一部看點有哪些呢?第一部電影當時還順利拿下了英國地區的歷史最高票房。第二部也沒有讓人失望,繼承了簡單感性的風格,不同的情結組合成了一個整體,同時也運用了第一部色彩以及背景音樂,能感受到第一部的熟悉,回憶青春不免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如果說媽媽咪呀1的主題是對青春的懷念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那麼《媽媽咪呀2》也很好地繼承了這一主題:同樣是追憶美好青春,但不再是為了認識自己,而是為了走出陰霾,更好的走向光明的明天。

作為一部典型的音樂劇,《媽媽咪呀》的故事是由音樂驅動的,在歌舞和故事場景間的轉換更加自然,但《媽媽咪呀2》有著更強敘事屬性,而歌舞內容成為了敘事的點綴(就像去年的《馬戲之王》一樣)。對於喜歡傳統音樂劇的觀眾來說,十年前的《媽媽咪呀》顯然要更討人喜歡和一氣呵成,能夠享受更加純粹的歌舞秀;但對於更加廣泛的觀眾群體來說,歌舞秀點綴的形式倒也不會令人難以接受。

這種基調的轉變,一方面是由於缺乏百老匯的積累——上集已經將原材料一網打盡,使得《媽媽咪呀2》的故事和歌舞編排都是原創,這就使得破壞了電影的浸入感,前兩場歌舞唱段是這個問題的重災區——另一方面,電影基調的轉變,讓電影難以全心投入單純的快樂,整部電影都沉浸在一種淡淡的悲傷之中,無法完全複製前部電影的活力和熱情——而這恰恰是通過歌曲驅動和表現的,在《媽媽咪呀2中,大量的敘事會干擾音樂對"一見鍾情"的爆裂式表現力。梅姨的缺席也使得故事的可看性下降,缺乏定心丸一樣的強力中心,故事上也缺乏足夠看點。就此而言,雪兒在片尾的出場顯得非常意義不明,將電影推向了更加淺顯的大聯歡。

媽媽咪呀2對音樂和情感的聯繫有著格外的關注,儘管在歌舞表演上並沒有那麼令人滿足——既缺乏前部中梅姨在穀倉中上躥下跳錶演同名曲的熱情,也罕見她對著皮爾斯·布魯斯南獨唱《The Winner Takes It All》的情感深度——但電影在氣氛和角色狀態上對前作實現了很好地繼承。歐·帕克和他的剪輯師,彼得·蘭伯特將過去的唐娜和現在的蘇菲穿插展示,意圖喚起母女之間不可見的那種情感紐帶,既原始又充滿力量,也同時充盈著喜悅與失落。

儘管並不是那麼必要,《媽媽咪呀2》是對第一部電影的有益補充,在內容上更成熟。但如果你是音樂劇的忠實粉絲的話,不如把時間留下來,重溫一遍第一集。

需要理解的是,《媽媽咪呀》系列中開放的情感關係,對於部分內地觀眾來說,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這種文化差異我們要保持只有保持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才能真正地透過現象看到這個故事的本質:那就是對愛與自由的嚮往與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E先生 的精彩文章:

身為當紅偶像的王源,整天說想要發財,網友:我感受到了他的窮

TAG:娛樂E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