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這個反坦克,威力不大但很有用,日軍吃了大虧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這個反坦克,威力不大但很有用,日軍吃了大虧

原標題: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這個反坦克,威力不大但很有用,日軍吃了大虧


圖為日本八九式中型坦克


眾所周知,中國軍隊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在對日寇作戰中一直處於劣勢狀態,尤其是日本的裝甲部隊一直是中國軍隊的一個噩夢。雖然日本的坦克在諾門坎面對蘇軍的時候,幾乎招架不住,但是在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面前,卻開始逞起了威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極少有人見過坦克,更別提對付坦克的方法了,所以即便是日本的坦克相比於同期的其他國家研發的坦克,性能並不好,但是在中國軍隊眼裡依舊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圖為落到德軍手裡的雷諾FT-17


日本在這一時期研發的坦克有一個傳統,那就是裝甲薄弱。而這也是一種資源匱乏無奈之舉和對歐洲戰車技術學習的一種錯誤的衍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不久,嗅覺敏銳的日本察覺到坦克會對戰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所以向英國購買了維克斯中型坦克,同時還從法國購入了雷諾FT-17輕型坦克。日本在對這兩款坦克進行研究後發現,這兩款坦克的特點就是皮薄,於是原樣仿製了下來,這就是後來的八九式中型坦克。


此後,日軍似乎覺得八九式中型坦克有些過時,開始研發九五式輕坦和九七式中型坦克,而並沒有淘汰八九式,因此侵華日軍的裝甲主力,就由八九式中戰和一款新研發出來的被稱為小豆丁的九四式輕坦組成。雖然八九式輕坦的戰鬥全重最大只有13噸,全身最厚的裝甲也不過17毫米,但是對於當時連機槍都少有的中國軍隊而言,卻根本無可奈何。也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目光放眼全球,最終選擇了來自德國的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


圖為博物館中的德國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

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是一種裝有輪子的可以進行快速機動的輕型火炮,戰鬥全重不到五百公斤,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輕鬆移動這門炮。這對於缺乏機械化兵力的中國軍隊而言,是第一大優點,在情況不緊急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騾馬運輸,情急之下甚至可以直接用人力轉移。第二個優點就是威力合適,雖然德軍生產了很多37毫米反坦克炮,隨後也開始生產更多的大口徑的反坦克炮,但是對於中國軍隊而言,這種37毫米反坦克炮對付日軍的八九式中坦是完全可以的。


圖為中國軍隊的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


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在使用穿甲彈的時候,初速為745米每秒,一千米距離上可以擊穿22毫米厚的鋼板。而前文提到的八九式中坦,最厚的地方也不過17毫米。而且在滿足擊穿的條件下,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還具備極高的精度,一個訓練有素的炮手能在一千米的距離打出百分之八十五的命中率,這對於當時缺乏彈藥和操炮人才的中國軍隊而言,是極具誘惑力的優勢。因而,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反坦克主力幾乎都由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承擔,並且也開始自行仿製,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30年式50倍徑37毫米戰車防禦炮,簡稱37戰防炮。


因而,整個抗戰中,中國軍隊總體裝備了包括國產在內的300門左右得37毫米反坦克炮。這些37毫米反坦克炮在忻口會戰中,創造了擊毀四輛日軍坦克的優秀戰績,而此後的淞滬會戰、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等抗擊日寇的戰場上,都出現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身影,這種十分適合中國的武器,也因此為中國抗擊日寇立下了汗馬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次元 的精彩文章:

從羨慕外軍到外軍對我們流口水:中國海軍已擁有2500座垂髮系統
中國運20為何不能造的太結實?這裡面有大學問,日本曾吃過虧

TAG:兵器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