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國軍人,無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時能歸家?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國軍人,無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時能歸家?

2003年,一名叫做楊海嘉的日本留學生在日本大阪真田山一片陵墓里意外地發現了六座帶有中國漢字的墓碑,當他蹲下來仔細察看墓碑上的文字時,馬上被上面的內容震驚到了,原來他們全是中國軍人。他們是誰?為什麼會被埋葬在遙遠的異國?碑文上又寫著什麼?也就是這一發現,揭開了一段塵封百年的屈辱往事。

1894年,迅速崛起的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對於這場戰爭,日本其實早已勝券在握,因為不僅已經準備了很多年,而且對手清政府昏邁腐敗,正把原本用於國防軍事的費用花銷在享樂處。只是對中國國民來說,打擊來得太過沉重,沒想到有一天會敗在小日本手裡。

1895年兩國簽訂《馬關條約》,在條約商議過程中,日方的野心暴露無遺,胃口比之前任何一個侵略國都大,割地、賠款、設廠樣樣都要,再一次把中國推進了半殖民地的深淵。

其實在整個甲午戰爭中,讓日本人最為重視也最為得意的一戰是和中國北洋水師的較量。中國的北洋艦隊,創建於洋務運動期間,中國是當時亞洲首個引進鐵甲艦的國家,海軍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這還讓日本仰慕不已。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日本就暗暗地把中國當成趕超的對象,為了省出錢來買戰艦,日本國內上至天皇皇妃下至平民老百姓每一個人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從牙縫裡摳出錢為國家買戰艦裝備海軍,而中國呢在後來再也沒有添置過戰艦了,把原打算用于軍費的開支拿給了慈禧太后修園子。因此對於日本來說,打敗中國可以說是苦盡甘來,風雨之後的彩虹格外美麗,心裡別提多美了。

為了炫耀戰果,日本人想到了一個招,那就是抓幾個中國北洋艦隊的俘虜回國秀一圈,可見用心多麼險惡。但是我們知道中國人是很有骨氣的,在黃海海戰中,鄧世昌,丁汝昌等高級將領都寧死不降,以身殉國。高級將領抓不成,乘機俘虜一些傷兵還是可以的。

一些受傷的中國軍人被帶回日本國內具體遭受到了怎樣的屈辱和折磨我們已不得而知,在日本的史料中只記載了其中一個人的事迹,他叫劉漢中,是北洋艦隊五品馬隊統帥,死前向日軍提出了一個請求,那就是在墓碑上寫上他的國家的官職名稱,想要保留軍人最後一點尊嚴。雖然日本人答應了他的請求,可是在碑文上又另外加了兩個字,那就是「俘虜」!

在日本大阪真田山地藏主神社有六座中國軍人的墓碑,他們的名字分別是楊永寬、呂文鳳、西方診、劉漢中、李金福、劉得起,在名字前都有相同的兩個字,那就是「俘虜」,雖然後來這兩個字不知什麼原因有被抹去的痕迹,但還是能依稀看出。

他們仍靜靜地躺在異國他鄉,百年間無一人問津,無人拜祭,任人奚落和嘲笑,他們也曾經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也曾魂牽夢縈自己的故鄉,希冀戰士能早日魂歸故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最反對蘇聯解體國家,因蘇聯解體經濟倒退40年,至今還沒復甦跡象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