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這才是「江南皮革廠倒閉」的真實結局

原來,這才是「江南皮革廠倒閉」的真實結局

請問黃鶴和小姨子找到了嗎???

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的故事或許可以划上句號了。

澎湃新聞從8月8日《溫州晚報》12版刊登的一則公告發現,署名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稱,面向公司債權人,對其破產財產實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為最後分配。

2011年,該公司法人代表黃鶴跑路,至今下落不明。但在2013年,黃鶴突然成為名人——全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販都在循環播放一段「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

「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最大皮革廠,江南皮革廠倒閉了……我們沒有辦法,拿著錢包抵工資。原價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錢包,通通二十塊,通通二十塊……」

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女孩為何穿短裙 

00:00/01:36

這段錄音一度成為2013年的網路流行語,被網友戲稱為「黃鶴體」或「黃鶴錄音」。至今,網上仍可搜到以此段罵詞為歌詞的網路歌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當時,面對該杜撰的荒誕段子,全國眾多溫州商人曾集體維權,向多地政府部門舉報此詆毀行為。此後,相關商販受到行政處罰。

「江南皮革廠」登報處置最後的資產

8月8日《溫州晚報》12版的公告稱,面向的公告人系(2011)溫龍商破字第1號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債權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破產清算再次分配方案》已於2018年5月12日經債權人委員會全體成員表決通過,並於2018年7月18日經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法院(2011)溫龍商破字第1-7號民事裁定書裁定認可,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六條之規定,由管理人執行,對該公司破產財產實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為最後分配。

公告稱,二次分配將於2018年8月10日開始實施,由管理人根據各債權人提供的銀行賬號以銀行轉賬方式支付。最後分配的破產財產分配額為人民幣6338292.36元,參與分配均為普通債權,債權總額為234033691.5元。對二次分配中債權人未受領的破產財產分配額,管理人將予以提存。債權人自本次公告之日起滿二個月仍不領取的,視為放棄受領分配的權利,管理人或人民法院將提存的分配額分配給其他債權人。

這意味著,即便在《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網路神曲爆紅期間,「廠長跑路」的「江南皮革廠」仍在依照法定破產程序,將剩餘資產用以償還債務。

來源:網路

法人突然消失,

工人工資妥善發放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江南皮革廠」全稱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在溫州設立,位於溫州市龍灣區,投資方為溫州江南控股集團,董事長黃作興,做閥門起家。投產後,江南控股集團占皮革廠50%股份,黃作興將工廠交給其侄子黃鶴管理經營。黃鶴擁有工廠10%股份,系法人代表。

資料顯示,投產開始,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一直經營良好,一度成為當地知名皮革企業。2010年實現銷售額3.41億元,利潤3425萬元。當年還在台州臨海開了新廠,兩家工廠的產值合計達5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生意最為紅火的時候,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從未生產過成品皮包,其主營項目為PU合成革製造,合成革原料銷售。

良好的經營狀況持續到2011年廠長黃鶴跑路。在一些媒體上,黃鶴被稱為「溫州跑路老闆第一人」。

來源:網路

至於黃鶴跑路的原因,坊間傳言是他欠了巨額賭債無法償還。因其人至今下落不明,這至今仍是個謎。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據錢江晚報報道,之後,黃作興給侄子還掉了部分債務。當時,黃作興一共拿出了近1.3億元,償還了工廠的擔保款和工人工資。江南皮革廠隨之破產清算,這個曾經的溫州品牌不復存在。

澎湃新聞從溫州有關部門獲悉,在債務償還期間,當地相關部門主動參與了對接協調,確保員工工資妥善發放。因處置得當,溫州從未出現黃鶴跑路後員工拿產品抵工資的情況。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溫州,「黃鶴跑路」的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之後進入破產清算,這也僅僅是一起普通的企業破產事件。

三無產品借「神曲」上位,

溫商集體維權

黃鶴一去不復返,他的傳說卻仍在江湖流傳。2013年,失蹤兩年多的「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突然成了地攤上大紅人。

當時,全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家都在循環播放一段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

該詞最早的使用者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黃鶴大紅之後,一些賣假皮具的不法商販將其作為了一次商機,並逐漸將其變成了一種地攤銷售模式,從最早的一輛推車、一兩張大海報開始,慢慢升級為錄音版、配樂版,「黃鶴的小姨子」等內容也是後來憑空加進去的。

因為廣告詞過於直白刺激,很多市民在經過時,往往會停下腳步看一看地攤上的皮包,向老闆打聽黃鶴跑路的事是不是真的。而這些攤位上售賣的皮包牌子很雜,絲毫看不到「江南皮革」有關字樣,也沒有包裝、質量卡等,幾乎是三無產品。

後來,該曲通過網路傳播不斷被重新演繹,逐漸成為了現在網友耳熟能詳的網路神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

無節制的詆毀和山寨品泛濫,激怒了溫州商人群體,面對污名化,溫商們決定為自己「正名」。

澎湃新聞查詢公開報道發現,2013年10月中旬開始,數百名四川溫商在四川溫州商會的支持下集體維權,收集證據並向當地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門舉報,要求打擊以「黃鶴錄音」詆毀溫商方式叫賣商品的行為。對此,相關地區政府部門進行了多次聯合執法,並查獲多名用「黃鶴錄音」叫賣的商販。經工商部門摸排查證,這些攤販與「黃鶴」毫無關係,錄音只是推銷手段,所售皮具也非溫州產品,均為從當地進貨商批發的「三無」產品。因銷售「三無」產品、虛假宣傳,相關商販先後被執法機關給予了行政處罰。

同時,四川溫州商會還向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和溫籍企業家倡議,制止「抹黑形象」行為。該倡議隨後獲得多省市溫州商會響應,並進行聯合維權。

報道稱,溫州總商會當時表態,支持溫商的「正名」行為,並將全力為外省溫州商會維權提供幫助。

溫州商人的該次集體維權,被網友稱為溫商證明自己誠信經營的「網路之火」,亦稱溫商誠信的「第四把火」。

1987年,5000多雙產自溫州的劣質皮鞋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廣場被集中銷毀。這是溫州的「恥辱之火」;1999年8月8日,奧康集團帶著「中國真皮鞋王」光環回到1987年「恥辱之火」的燃燒地——杭州武林廣場,點燃「雪恥之火」,把仿冒該公司的2萬隻鞋盒與2000多雙鞋點燃;2007年,為紀念「溫州誠信日」實施五周年,溫州人同樣在杭州武林廣場的「誠信之鼎」中點燃「誠信之火」,宣示溫商誠信經商的決心。此前的2002年,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將武林門廣場點燃警醒溫州的第一把火的8月8日定為「溫州誠信日」。

來源:澎湃新聞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