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被性別歧視了嗎?

你的孩子被性別歧視了嗎?

我的故事

先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我有一對雙胞胎姐姐,20幾年前,家裡以種田為生,所以兩個姐姐的誕生並沒有給家裡帶來多少喜悅,由於缺乏勞動力,父母決定再生一個,只是很可惜,我還是一個女孩子。聽奶奶說,爸爸曾一度要把我送給別人,戶主都找好了,但是最後被奶奶阻攔下來了。從出生開始,我就一直被當成男孩子來養,可能父母始終不願接受我就是女孩吧,從小我就一直留著短髮,和男孩子們一起抓泥鰍,釣龍蝦,偷偷跑到池塘里,用大輪胎當游泳圈游泳。

儘管我不是男孩,沒辦法成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但是父母依然愛我,而且很幸運的是,正因為這種帶著「性別歧視」色彩的對待,為我的性格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開放與堅強。

但是這種成長方式,也帶給我很多莫名的壓力和負擔,因為一直被當成男孩子來養,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我給自己的定位也帶有了很多「男性」的色彩,比如,覺得自己應該要是很優秀,很有能力的,要成為父母期待的「家庭榮耀」的角色等等。從小被貼上「優秀」的標籤,我曾經非常努力去做很多符合這個標籤和定位的事,走過很多彎路,甚至浪費過很多時間和金錢。

這種被愛包裹著的「性別歧視」就像一個魔咒 ,綁架著我的人生,還好,我覺察得並不算晚。

你有被性別歧視嗎?

什麼是性別歧視呢?性別歧視被定義為,單純因性別而產生的,對男女不同的評價、期待和資源分配。

到今天,也許這種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在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再那麼嚴重,男孩女孩都是寶貝,但是仍然有各種其他更隱秘的性別歧視的方式。

家中2歲的男寶跌倒哭泣的時候,長輩或者保姆阿姨可能會說:「你是小男子漢,要堅強,不要哭。」但是如果是女寶,父母可能覺得更需要溫柔的呵護。其實孩子現在還才2歲,他到底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大膽的,還是謹慎的,都無法確定。當孩子們做出同樣的行為,僅僅因為他們的性別不同,父母會給予孩子不同的評價,這也是一種性別歧視。

試著想想我們給孩子們取的名字,男孩通常會更多的用到偉、鵬、宏等詞語,我們期待他們將來能更加有錢有權出人頭地;而女孩子則更多的用到婷、娟、雅等詞語,我們期待她們能更加美麗、可愛、賢惠;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除了他的性別,我們其實看不出他任何別的特徵,但是我們會人為的因為性別不同,而對他們基於不同的期望。

在成人的世界裡,男性和女性也存在同樣性別歧視。對於女性的歧視和否定是,大家會認為女士的能力比較欠缺,比如這幾年的新聞報道,往往會強調女司機又怎麼樣了,這裡面其實暗含了一種邏輯——女性更不擅長開車;二孩時代的到來,我們只聽說過全職媽媽這個職業,卻極少聽說有「全職爸爸」這個職業,男性在工作之餘,如果還能兼顧家庭,往往會收穫各種讚賞。

但男性其實同樣也會遭受某種類型的歧視,比如一男一女吵架,可能那個女的就會說:「你一個大男人,你怎麼能跟我吵架呢?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如果一個男人買不起房,大家也會說:「沒有房子,就先別想娶媳婦的事了,先抓緊掙錢吧。」一方面我們默認為男性應該處於一種優勢的地位,另外也是給了男性一種額外的責任和負擔。

放棄歧視有多難?

性別平等,一直是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認識到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每個人都享有同等的權利,能自主的做選擇,能從事任何自己喜歡的職業等等。學會用開放、包容、多元、尊重和平等的心態來對待他人和世界,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培養的品質,也是每個孩子都能自由的按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的重要前提。

但性別歧視這個話題很大,它產生的原因也很多很複雜,它受文化、經濟、政治、宗教等各種因素影響,大環境改變起來很難,但是身為父母,我們仍然有很多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更加健康正確的性別觀、兩性觀。

1覺察它

當我3歲半的女兒告訴我,只有女孩子可以當服務員,執意要求她來給全家人端水果的時候,我會敏銳的覺察到,這是一個我教她男女平的好時候,我會蹲下來告訴她:「謝謝你樂於為大家服務,但男孩和女孩都可以來從事這份有意義的工作。」任何職業不分貴賤,也不分男女,我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

2討論它

當一個6歲的男孩對擔任芭蕾舞劇中,男舞者角色感到擔憂時,我們可以與孩子討論她的感受和看法,可以和他一起查閱世界上更多男性芭蕾舞演員的資料,告訴他,沒有誰規定,只有女生才能跳芭蕾,最重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投入舞蹈,感受芭蕾的魅力。

3以身作則

我們習以為常的會給女孩子買多的洋娃娃和過家家玩具,給男孩子買坦克、汽車或者恐龍等玩具,一旦發現自己的男寶喜歡芭比娃娃,父母一定都非常焦慮和著急,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給不同性別的孩子給予了不同的期待,但是我們會發現,讓女孩嘗試多接觸一些理科的、冒險的或者機械性的遊戲和活動,反而能更激發女孩的空間和邏輯思維;讓男孩子從事編織、廚藝等活動,反而能激發男孩細心、溫情的一面。

我們可以教女孩什麼是淑女氣質,但沒必要要求她一定要是淑女,她也可以攀岩、滾泥坑、喜歡大恐龍;我們可以告訴男孩什麼是男子漢氣概,但沒必要可以把所謂男性的某些責任、義務或者某些必備的品質強加給孩子。

當我們能以開放、多元的姿態來影響孩子,也許,等他們長大了,性別歧視仍然是一個大社會問題,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能生活得更加自在。每一個我,都是自由、平等、不一樣的煙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鄒小希的路 的精彩文章:

TAG:鄒小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