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提高孩子的表達力,這10條建議你一定要看

想提高孩子的表達力,這10條建議你一定要看

學會說話、學會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工具,特別是素質教育的今天,擁有良好的口才和主持能力,才能適應社會需要。4—16歲,是人生掌握語言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若在這個階段,打好語言和主持的基礎,對於孩子一生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上期我們【每周一問】的互動話題是「如何讓孩子成為「小小演說家」?」先來看看幾位家長的留言吧:

@桃姐:閱讀和思考再加習慣的培訓,足矣

@Lily: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語言表達。

父母是未來口才大師的締造者,家庭就是打造口才大師的「夢工廠」。

家教君總結了10條口才學習的建議,使孩子沉浸在「說話」氛圍中,滿懷好奇和熱情地接受語言訓練。

一:給孩子愛的聲音

孩子學說話是從聽說話開始的。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最簡單的方法是父母隨時說著自己正在做的事,在話語中滿盈慈愛和關懷,用愛的聲音開拓孩子的「聽——說」系統。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選用較慢、重複的話語,好讓孩子能充分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話語,在無形之中,擴大了孩子的辭彙量,也提高了理解力。

二:跟孩子說話一定要使用清晰、正確的語言

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準確、清晰的發音和表達方式,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對孩子來說,學語言也是「十年樹木」,一旦養成口齒不清、發音錯誤等習慣,想要改正比較困難。不要小看了規範化地使用語言,它才是口才大廈的基石。孩子6歲以後,父母不僅應該注意語言的準確,還應該講究邏輯和條理,比如讓孩子按照時間順序講述這一天在幼兒園或者學校發生的事情;與孩子一起分析探討問題,可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

三:營造多彩的生活環境

在孩子的小房間掛上可愛的動畫人物的壁畫;床頭用皺紋紙布置一個「親情園地」,貼上孩子從小到大獨自的、和父母一起拍攝的照片,父母用錄音機錄下和孩子一起說笑的磁帶放給孩子聽;在家裡養一些花花草草或巴西龜這樣的生物,給孩子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既能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溫馨,又能體會到童趣。

四:用適合孩子年齡的語言對話

孩子慢慢地長大,父母和孩子說話時使用的語言也要隨之「長大」,也就是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表達方法和談話方式。如果孩子的語言水平長期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階段,他該如何以學生的身份走向校園,如何以一個成年人的角色走向社會?

美國心理語言學家F.R施萊伯說:「要想知道你孩子將來的語言如何就必須先研究你本人現在的言語。」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粗話、髒話隨便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語言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為此,年輕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五:做「陽光型」父母

開朗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多半也有著和父母一樣明朗的個性。即使和陌生人相處,性格開朗的孩子也能迅速地攀談起來,而且滔滔不絕,令人欽佩;而天性比較內向的父母往往不善言語交際,孩子受到影響也逐漸形成內向寡言的性格,缺少與他人交流,口語訓練則成為「紙上談兵」;有些家庭民主意識濃,父母給予孩子很大的言語空間,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和孩子聊天;而有的家庭對孩子約束較多,父母忙於事業,疏於與孩子交流,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口才呢?

做「陽光型」的父母,每天清晨給孩子一個燦爛的微笑,用陽光般的語言照亮孩子的心。在溫暖的感召下,孩子的語言也會感染上清新的陽光味道。

六:簡化家庭語言環境

父母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環境,用規範的語言來教孩子。如果家庭成員使用方言,對正處在鍛煉口才黃金時期的孩子來說,把聲音符號和周圍實物聯繫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就會推遲孩子開口講話的時間。而且,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文化修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興趣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成員如果說話粗俗、辭彙貧乏,模仿力相當強的孩子也會感染到這些「語言病毒」。

家庭語言環境太複雜、夫妻口音相差過大,都會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有關兒童語言教育專家指出:在教孩子說話的最初期,應該儘可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減少方言、外語等複雜混亂的語言環境。

七:給孩子愉快的談話經驗

愉快的談話經驗會讓孩子愛上說話。對於孩子而言,語言是用嘴做魔法的魔杖。在他蹣跚學步的時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孩子會馬上告訴最親近的人,「爸爸,疼」、「媽媽,破了」就是簡單的信號彈,父母一聽到,馬上會焦急地跑到孩子面前;他說「餓了,渴了」,父母就會端出美味的飯菜或者甜甜的飲料,於是,孩子從這「魔法」中嘗到了「甜頭」,帶來了愉快的體驗,他便會產生繼續使用、探索、研究和駕馭這種魔法的興趣。

與父母聊聊天,和爺爺奶奶說笑可以讓孩子從中獲得更多的技巧、實踐經驗和情感體驗。對於愉快的事情和經歷,人們總是記憶深刻並且希望能夠重溫當時的幸福感受,孩子也不例外。

八:別過分滿足孩子的願望

孩子用手指著桌上的鬧鐘,大聲地說:「我要那個!」這個時候,父母該怎麼做?是不假思索地拿給孩子,還是蹲下來,微笑地對他說:「你想要什麼?把名稱說出來好嗎?」如果孩子還不知道「那個」叫鬧鐘的話,告訴他並讓他記下這個單詞。

即使已經理解了孩子的意圖,也別在他還沒說出來的時候就給予滿足。讓孩子對父母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才能鍛煉他站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


九:做出聽的姿勢

①父母的視線與孩子齊平。平等是溝通的基本前提,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能夠幫助孩子自然地說出心事。家長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用微笑、輕鬆的神情鼓勵他。如果是綳著臉,雖然沒有了身高的距離,心靈的距離還在,還是無法讓孩子暢所欲言。

②身體稍稍向前傾,這是表示有興趣的姿勢。父母感興趣的表現會給孩子說下去的勇氣。

③不要製造「牆壁」。如用手捂著嘴巴,兩手抱著胳膊,或翻看著書,這些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障礙。

④用眼睛「聽」。學會傾聽就需要家長與孩子進行目光的接觸,專註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要注意力集中,傾聽孩子的心聲。你注視孩子時的目光一定要溫柔,充滿鼓勵,充滿肯定。這樣孩子才會不恐懼,才會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

⑤不要打斷孩子。別輕易打斷孩子說話,更不要總是指出孩子發音有錯誤。當傾訴者不能暢所欲言時,傾聽也就不能順利地進行。父母耐心傾聽的時候,一邊溫和地點頭,一邊用鼓勵的眼光示意孩子繼續說下去,啟發孩子一步步把他想說的話全部說完。

十:表現出聽的興趣

①假裝無知。講話中最掃興的是聽到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了。」父母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即使這件事、這個笑話已經聽過,也要假裝一無所知。如果孩子才說兩句,大人就不耐煩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別煩我!」於是,孩子十分掃興,以後也不樂意和父母交流了。

②強迫自己產生興趣。也許你會發現,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如果想要表現出有興趣的姿態,那麼興趣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如果父母總是沉著臉,一言不發,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令孩子十分失望。孩子從小沒有感受過自己語言的魅力,必定會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失去應有的信心。

年幼的孩子都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他們能夠從父母慈愛的笑容中得到鼓勵和安慰,也會從父母冷漠或者不屑一顧的語氣中受到傷害。用心的溝通與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法則,對於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不愛說話,或者一說話就緊張,聽別人講話時漫不經心,父母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耐心傾聽讓孩子喪失了表達的興趣和信心,甚至養成不良習慣。

今天,通過語言,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交給父母;明天,通過口才,他能把心情和思想交給世界,感動這個世界。

【每周一問】

本期【每周一問】的互動話題是:如何讓孩子更有愛心?

快快點擊頁面右下方「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吧!家教君會將優質的留言精選出來,留言點贊前3名的用戶將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

您也可以將您困惑的家庭教育問題寫在留言里,如果您提出的問題被家教君選為【每周一問】的互動話題,我們也會送給您一份精美禮品哦!

--------------------------------------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青檸

責任編輯:顏熙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教育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家庭教育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