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物科技角斗場:中美競爭持續升級

生物科技角斗場:中美競爭持續升級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戰已然打響,生物科技領域或將成為下一個角斗場。

生物技術,特別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國相關部門正在著力提高本國醫療水平以追趕西方最發達的國家。中國為了克服嚴峻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和人口限制,將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把確保國內生物技術優先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與之相對,歐美國家將密切關注中國關於允許外國參與本國生物技術發展的政策變化,並注重保護其在中國的知識產權。

無論從貿易戰還是技術戰爭的角度看,未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都將變為更激烈的競爭關係。近期,貿易赤字、貿易戰以及中美關於人工智慧的博弈等問題已經佔據了晚間新聞的頭條,但此外還有另一場激烈的競爭正在發生: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這一點尤其凸顯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領域。CRISPR絕不是本次競爭中唯一標的,而是標誌著生物技術領域正在變得越來越激烈。通過對這項技術在農業和醫療方面應用的追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趨勢走向。就像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一樣,美國將會在醫療保健和農業方面以「國家安全」為由提出各種「擔心」,北京和華盛頓將成為技術競爭對手。

埋下競爭的種子

如同機械化到化肥對農業的變革,長期以來,生物技術的發展對於提高作物產量大有裨益。20世紀90年代,轉基因作物的出現開創了農業的新紀元,使農業和知識產權以及與之相關的保護、競爭活動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一個企業或國家的知識產權對於那些試圖開發自己農業生物技術的公司或國家來說可謂是無價之寶。因為人口老齡化將會減少農業人口數量,並且加重養老負擔,而對於像中國這樣資源長期有限的國家來說,生物技術在農業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持續發展將有助於解決迫在眉睫的人口問題。全國人大已經確定,發展生物技術是其最近的許多政策指令中的關鍵領域。

為了協助支撐中國自己的生物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收購了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大公司及其知識產權,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對先正達(Syngenta)的收購,該公司研發預算超過10億美元,公司研發重點是種子開發和保護農作物的化學品。這些方面的進展對於中國應對土地污染及緊缺以及水資源緊缺方面的問題十分重要。

除了對生物技術的投資外,中國也發生了一些知識產權盜竊案件。2013年,7名中國公民被控盜竊孟山都(Monsanto)公司的轉基因玉米種子;另一名中國公民被指控從堪薩斯州的僱主Ventria Bioscences處竊取轉基因大米。雖然中國在轉基因植物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基礎,但很少有從研究到商業產品的飛躍。竊取發達國家的技術將有助於中國在國內推進這些領域的發展,而在未來,中國將更多地關注另一項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基因編輯技術。

保護包括轉基因作物在內的與國內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一直以來是美國重點關注的國家安全問題。例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職責就是評估美國企業的外國投資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其還曾因提出了博通(Broadcom)對高通(Qualcomm)的收購可能威脅國家安全,促使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阻止Broadcom的收購而備受關注。

然而在生物技術領域,這種審查機制可能會限制其解決美國國家安全和知識產權的潛在威脅的能力。像CRISPR這樣比以前的方法更便宜更快的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掀起了生物行業的一場風暴,許多美國創業公司推動了這項技術的發展。然而由於CFIUS不對小規模投資或初創公司的投資進行審查(儘管國會正在考慮將來允許它這樣做),那麼在接下來的5-10年間,CFIUS可能不具備監測生物技術領域投資的能力。這一差距可能會讓中國和其他國家得以繼續投資正在開發CRISPR和其他基因編輯技術的美國公司。從目前來看這一限制並不一定是有害的,甚至對特定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利,然而如果具有潛在兩用性質的技術(可軍民兩用、可作善用也可作惡用)出現,那麼它將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中國對本國產業的投資控制已引起美國的反對,後者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的限制。

構建研究根基

中國學者在國內的研究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正如在2017發表在生命科學中的一篇評論所提出的,在2014-2017年間開發的所有新的CRISPR衍生植物中,有42%是在中國創造的。根據同一篇評論文章,水稻是中國2014-2017年間最受關注的植物。

隨著過去幾年中國環保運動的興起,受污染的水稻成為了一個公開話題。水稻對於北京糧食安全戰略十分重要,因為即便中國的中央政府採取極為嚴厲的管控措施,扭轉數十年污染帶來的影響也絕非一朝一夕。

基因編輯正被用於開發更多的耐鹽水稻品種。若中國水質下降,這將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發,同時鎘抗性水稻也在開發過程中。對於北京的生物技術戰略來說,抗鎘水稻或許更為重要。此外,豬肉作為另一種主食也成為了研究目標,中國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成功研究出了生產瘦肉型豬。

儘管中國在實驗室研究中取得了如此的飛躍式進步,但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部門仍然沒有在將其廣到商業規模生產,並且在過去的幾年裡降低了對新的、進口的轉基因菌株的批准數量。毫無疑問,中國仍將是農業生物技術的關鍵參與者,其規模龐大,有能力影響全球市場。但從技術角度來看,中國首先可與美國比肩的是在醫療保健方面。

成為有價值的對手

????

?

當我們更宏觀地看待CRISPR的應用時,中國在擁有CRISPR專利的在數量上僅次於美國。根據iRunway的分析,全球共有超過2000個CRISPR相關專利,美國擁有其中的19%(447個),而中國擁有其中的17%(410個)。

比起研究的地點,專利頒發的地點更加有趣。比起其他地區,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人員更傾向於在中國提交專利申請。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對未來全球基因編輯市場的重要性,同時,促使中國發展的內在約束也為那些新興技術的出口者提供了潛在市場。

甚至在大多數人口達到中等富裕水平之前,中國就將被迫應對空前的人口老齡化。進一步提高較為廉價的醫療水平將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

在中央政府的指示和較為寬鬆的監管環境下,中國一直處在將CRISPR技術應用於醫療保健的最前沿。據報道,中國科學家首先進行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編輯,並將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使用CRISPR技術治療86個病人。相對而言,美國和歐洲各自的監管環境則較為嚴格,這將致使了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可能繼續保持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但這場爭論也可能回歸到國家安全以及中美關係的問題上來。為了更有效地使用CRISPR技術,人類基因組的知識十分重要。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幫助下,美國牽頭開啟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中的知識產權的最終歸屬和安全問題受到了質疑。美國聲稱北京進行了強制技術轉移,特朗普政府最近公布的針對高科技醫療的關稅就是對這方面做出的響應。金融時報於去年7月介紹了一位聯邦調查局特工,審查了他的使命,即提高對收集美國人類基因組數據活動潛在威脅的認識。這位特工的信息範疇遠遠超過了CRISPR技術本身,觸及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商業關係(可能是對於製藥行業來說),以及最終發生針對性生物恐怖主義威脅的可能性。目前,有一些圈子開始對中美熱衷於組建基因組學研究部門的目的產生越來越多的懷疑,但其他人則認為跨國合作對於該技術的持續發展仍然是必要的。

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將如何影響貿易和未來的技術發展,將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長期處於突出地位。就像人工智慧可能引發的「技術戰爭」一樣,中國發展國內生物技術產業的戰略明確要求在關鍵領域(即醫療保健)中超越美國。美國正在其他科技領域努力形成一項綜合戰略以打擊中國不斷提升的競爭力,而生物技術標誌著達成此綜合戰略的另一條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合成生物學(一):「上帝視角」下21世紀最重要的生物技術平台
IARPA發起「水星挑戰賽」,尋求預測中東事件的創新技術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