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到圓明園避暑 為何秋天結束後 還不情願回皇宮?

清朝皇帝到圓明園避暑 為何秋天結束後 還不情願回皇宮?

一年四季輪轉,春去夏來。所謂酷暑難耐,進入8月,又到了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日子。現代人避暑的方法有很多,家庭富裕的,可以買張機票到外地過夏;懶得出門的,有一杯冰可樂,一台空調,也能讓許多肥宅過一個愜意的夏天。

與現代人相比,古人避暑的方法就少很多了。有錢人家可以喝冰鎮酸梅湯,還有傭人幫忙搖扇子。但古時候衛生條件比較差,酸梅湯不能天天喝,不然容易拉肚子。而普通的老百姓們,就只能靠蒲扇度過炎炎夏日了。

那皇帝們如何度過盛夏呢?有人可能覺得,宮裡有那麼多太監宮女,一定是十二個時辰都有人輪班給皇帝搖扇子吧。其實不然。

清朝的皇帝在召見大臣時,是不允許太監宮女在旁隨侍的,所以皇上召對期間,只能自己搖扇子。有時候為了表示對臣下的尊重,還得忍著酷熱不用扇。

不過,當皇帝有一點好處,就是他在各地有很多地產(行宮),到了夏天,可以去各地的行宮裡避暑。

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另一個是北京城的圓明園。康熙和乾隆比較喜歡去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承德的緯度比北京高,氣候要稍微涼爽一些。

不過去承德,畢竟路途比較遙遠,往來不是很方便。到嘉慶朝之後,北京的圓明園經過幾次擴建,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從此皇帝夏天就比較少去熱河,改為在圓明園避暑了。

因為幾乎每年一到夏天,皇帝就帶著整個後宮搬到圓明園居住,平時生活辦公都在圓明園進行。所以圓明園還有個別稱,叫做「夏宮」(Summer Palace)。

不過,皇帝到承德避暑可以理解,可是圓明園,就近在紫禁城之側,氣候溫度都大致相同。如果說圓明園有亭台樓榭、湖光山色,可以作遮陽之用,那為何夏天過了之後,大多數皇帝都遲遲不願回皇宮,甚至要到冬天才回去呢?

其實,清朝的皇帝們到圓明園避暑是真,但真正吸引他們的,並不是因為圓明園比較涼快,而是在園中可以不用像在皇宮一樣,守那麼多的規矩。

清人筆記中記載:「清宮相傳,有一宮史,飲食有一定籩俎,起居有一定時刻,毫髮不苟;若駐三海,駐圓明園,則不拘泥。」

清朝家法特嚴,住在皇宮時,飲食起居都有規矩。即便是皇帝,每天都要按時準點起床,想多睡一會都不行;即便肚子餓了,不到規定時間,也不能提前開飯。

而住在圓明園,則不用守這些苦規矩。所以帝後們不到初夏,就匆匆搬到圓明園,過了秋天,才回皇宮。一年之中,有大半時間住在園子里。

清朝皇帝中最討厭住在皇宮,喜歡園居的,當數慈禧太后的丈夫——咸豐皇帝。

《清稗類鈔》記載,「文宗(即咸豐皇帝)喜園居。年例正初入園,冬至始還宮。」基本上一年到頭都住在圓明園裡,明顯不是出於避暑的需要,而純粹是為了躲避森嚴的宮規了。

後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攜家眷逃往熱河行宮。後來簽訂和議後,咸豐也始終不肯回北京。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圓明園已被英法聯軍燒毀,咸豐又過慣了散漫的生活,不想回皇宮裡受苦,結果卻在熱河病重,死在了承德避暑山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如何花200年的時間 把朱元璋後代養成了廢人?
南京總統府中 有5位清朝官員的畫像 他們分別都是誰?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