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地球的演化疑似遵循著某一規則,科學家以此推理,找到人類毀滅的時間

地球的演化疑似遵循著某一規則,科學家以此推理,找到人類毀滅的時間

從地球誕生至今,其一直在不斷演化,而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體現在生物的可遺傳變異,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物種間的競爭。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曾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因而,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會使得物種原有的特徵被保留亦或是淘汰,甚至還會使原先物種滅絕或是新物種的誕生。

縱觀地球的演化過程,我們可知,最早的生命遺迹約38億年前出現,原核單細胞生物則出現在33億年前。從時間的分布來看,寒武紀爆發的開始,也意味著古生代的開端,其時間約5億4千3百萬到5億1千萬年前。在這一時期,大多數現代動物已經出現在地球上,而後硬骨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相繼出現。隨著二疊紀滅絕事件的發生,古生代結束。

中生代開始於2億4千5百萬年前,這一時期正是以恐龍為主的爬行類動物在統治地球,一些開花植物也出現在地球上,白堊紀滅絕事件是中生代結束的標誌。6千5百萬年前之後被稱為新生代,而人類祖先在360萬年前,直到10萬年前,現代人類才開始出現。

在地球演化過後,其結果無非三種。

其一,適應。生物只有適應地球不斷演變的環境才能生存下去,即便它在一個環境中擁有著一定的優勢,但也可能會成為另一環境的劣勢。此外,還有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這將會促使它們能更進一步的變化。

其二,新物種的形成。其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異域性物種形成,主要發生在族群受到地理隔離,而形成新物種的情況,例如:台灣的白頭翁與烏頭翁。二是同域性物種形成,指的是新物種與原先固有物種在同一地區生存,因繁殖或溝通行為而產生生殖隔離。此外,還有兩種特殊的物種形成方式,即邊域性物種形成和臨域性物種形成。

其三,滅絕。某一物種的最後個體死亡,就是其滅絕的時刻,地球上也曾發生過許多大規模的滅絕,其中最嚴重的有5次。分別是奧陶紀後期、泥盆紀後期、二疊紀後期、三疊紀後期以及白堊紀末期,而在這之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白堊紀後期恐龍的滅絕。

那麼,地球的演化具有方向性嗎?未來,人類能否可預測自身的發展?對此,科學家回應道:1000年內,地球或會進行一次演化,但取決於環境;若50億年後,那時的人類還未移居其它星球,或會就此滅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一束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可能還存在恐龍,大量恐龍化石可以作證,它就是恐龍的後代
飛船曾多次失事,起因是他們的忽視,多名宇航員為此喪失性命

TAG:陽光一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