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只是「污」,原來井蓋還能這麼美!

不只是「污」,原來井蓋還能這麼美!

你對井蓋(Manhole Covers)有什麼印象?是不是又圓又土,中間還有一個大寫的「污」字?

不過隨著人們更加關注市容,越來越多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市民也開始對井蓋進行「整容」,提升它們的顏值。這些年,井蓋塗鴉在國內也逐漸流行了起來。前段時間中科院物理所「最有學問井蓋」火了,他們將物理學公式和卡通圖案繪製在井蓋上,讓人們看到了科學與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浮力:pgV=mg=G(阿基米德)

萬有引力定律:G=mg(牛頓)

斯涅爾定理(折射定里)

伯努利方程:p+1/2ρv2+ρgh=C

即「壓力勢能+動能+重力勢能=常量」,其最為著名的推論為:等高流動時,流速大,壓力就小。

薛定諤方程,量子力學中的基本方程。更為著名的是「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

文科生表示,越看到後面越一臉懵逼……

井蓋塗鴉文化的集中地自然還是大學校園,在很多學校,都成為了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蘭州城市學院甘肅文化和敦煌文化主題井蓋塗鴉

瀋陽師範大學第三屆井蓋塗鴉大賽獲獎作品

廣州大學生為沙井蓋「井」上添畫

日本是井蓋文化最早流行的國家之一。在央視有關中科院物理所井蓋塗鴉新聞的報道中,就出現了今年熱播日劇《Unnatural》(非自然死亡)中通過辨認井蓋圖案色彩來尋找證據的片段。

劇中向我們展現了日本路面色彩繽紛的窨(yìn)井蓋,他們還會將這些井蓋塗鴉製作成卡片,由下水道管理局和市區共同發行,全國有200多種。

日劇《Unnatural》第四集

很多人都驚嘆於日本的井蓋為何如此好看、可愛,其實井蓋已成為日本的一張城市名片了。因其做工精緻而成為一種藝術,普及後則變成了一種特殊文化。在日本的每個城市,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下水道井蓋,上面印有動物、風景、歷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極富設計感。

日語中,井蓋是マンホール,即英語manhole的片假名,讀音為man-ho-ru,東北話中對井蓋的獨特叫法「馬葫蘆」就是源自與此,英語日語東北話,很多東北話都是這樣來的。

其實最初日本的井蓋也是非常單調的。1958年,日本將東京都的下水道井蓋作為範例之後,很長時間以來,各地的井蓋都是千篇一律的刻板造型。井蓋最初便採用凹凸的設計,是為了防止下雨天時摩托車或自行車在井蓋上打滑。

東京都的井蓋上大多都有櫻花圖案

在井蓋上使用漂亮圖案這一做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城市下水道系統成本昂貴,卻很不起眼,為了讓市民重視這項大型的政府工程,日本建築設計師安武亀田(Yasutake Kameda)提出「讓井蓋表面更加視覺化,更加吸引眼球」,鼓勵各個城市、鄉鎮和農村自行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漸漸地,個性井蓋在全日本流行起來。

據《日本社會的井蓋》一書的調查,日本已有超過6000種井蓋設計,還建立了一個半官方的「井蓋協會」。如今,在日本1780個自治市裡,有95%的城市採用了設計獨特的井蓋。

大阪城,櫻花

熊取町

富士山

長野縣,小橋流水

大榮町,柯南

除了豐富、美觀的圖案,日本井蓋在降噪方面做的也很到位。隨著汽車越來越多,井蓋發出的噪音引起了民眾的不滿,一些公司改進了井蓋的形狀,從圓柱體改為上寬下窄的圓錐體,並提升了做工,使之與孔徑更加貼合,噪音問題得到了消除。

除了日本,在歐洲,還有一個國家對於井蓋文化的挖掘也令我們驚嘆——井蓋染

兩年前,媒體就報道過一個德國的「作案團伙」花了十年的時間通過「偷井蓋」創造潮流服飾、發家致富的故事。

在井蓋上塗上染料,然後將T恤覆蓋其上,於是就獲得了一件紋路獨特而新潮的新T恤。2006年,一個叫做Emma的女孩和她的父親一起在葡萄牙踐行了這個創意。最初是在一條通往裡斯本的道路上,Emma對他們的創意結果十分滿意,於是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並成立了一個叫做Raubdruckerin(海盜印表機)的團體,並聚集了一群崇尚藝術、愛好時尚的年輕人。

raubdruckerins最初的作品之一 | Portugal 2006

十年來,Raubdruckerin跑遍全球尋找井蓋兒,為大家印製獨一無二的專屬T恤並進行售賣。

如今在Raubdruckerin的官方網站上,還可以看到除了T恤之外的很多產品,比如gym bag(運動包)、tote bag(大手提袋)、hoodie(連帽衫)等等。而他們印製的模子也並非都來自於井蓋,還有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紋絡圖案。

當然,這些產品價格不菲!比如一件新品T恤售價便是49歐(約合人民幣366元)。

據說,Raubdruckerin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研社 的精彩文章:

「教練,我想打籃球!」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運動漫

TAG:外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