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農業:主糧要漲價了?小麥有望超預期上行
來源:金融界網站
背景
近期小麥減產及其他主糧減產預期增強,同時市場對糧庫庫存情況有所擔憂。本篇報告分三部分,分別對小麥、玉米、水稻的現狀作出分析,我們認為,主糧進入產不足需狀態,近期糧價尤其是小麥有望超預期上行,建議投資者關注相關機會。
主要觀點
小麥:雖然高庫存壓制陳糧價格,但小麥產量遠小於需求將導致新糧價格存在上漲預期。目前我們預計小麥減產幅度近30%,隨著產需缺口擴大,我們預計庫存有望下滑,庫銷比有望下滑到100%以下。新糧產需缺口擴大將引致結構性變化將非常顯著,隨著小麥大面積減產,優質小麥供給下滑,雖然由於庫存水平高,國內小麥供給仍處於高位,但是減產減質也將導致小麥價格水漲船高,我們預計未來小麥新糧的價格將進一步提高,新舊小麥的價差也將逐級擴大。
玉米:玉米價格穩步上行。玉米方面不管國內還是國際玉米均處於產不足需的狀態,推升國內和國際玉米價格。根據我們草根調研,雖然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小幅增長,但是玉米面積增長幅度仍不足以彌補產需缺口,因此,雖然整體產需缺口將大幅縮小,但玉米價格仍將穩步抬升。同時,臨儲政策取消後,國內玉米價格與進口到岸價聯動增強,而由於貿易戰影響,增加關稅使得玉米進口到岸價不斷提升也推升玉米價格回升。
水稻:整體趨弱,優質稻向好。2018年國家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格來調節水稻行業的結構,一方面目前多數庫存稻米為普通稻米,而國內對優質水稻的需求旺盛,從而出現了國內結構性供需失衡,國內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水稻供給格局將進一步向真實需求靠攏;另一方面,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使國內水稻價格最終向市場靠攏,普通稻米價格受託市提振作用逐漸減弱,整體保持穩中偏弱走勢,但由於優質水稻供給緊張,優質稻價格相對堅挺,使得2018年雖然水稻價格有所下滑,但實際運行中的價差逐步擴大。
投資建議:糧價上漲有利於糧食種植及相關標的表現,核心推薦以大小麥、水稻種植為主業的蘇墾農發(601952)。建議關注北大荒(600598)、隆平高科(000998)。
以下是報告正文:
小麥:天氣影響單產,小麥進入產不足需狀態
1.1.小麥供需分析
小麥是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是世界性的糧食作物。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小麥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面積約佔世界小麥面積的45%。
中國是世界上小麥產量最多的國家,其餘九大生產國分別是印度、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烏克蘭、巴基斯坦、德國、澳大利亞。從國內供需格局來看,USDA預測2018年國內小麥預計產量1.28億噸,小麥全年消費1.22億噸,期末庫存1.36億噸,庫銷比高達111.48%。
1.2.天氣導致的減產將引致國內小麥進入產不足需狀態
小麥單產受當種植年度天氣的影響較大。同時技術水平的提升與育種對小麥單產有長期影響。極端天氣對小麥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影響小麥的極端天氣主要有:旱災、凍害、乾熱風災害、雹災、風災。
根據播種季節,小麥可以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中國春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的地區,一般3-4月播種,7-8月成熟;中國冬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南的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一般10-11月播種,5-6月成熟。
一般情況下,春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冬小麥,但容重和出粉率較低,總體上看,中國春小麥與冬小麥差異並不大。近五年來,中國春小麥產量佔總產量比重基本穩定在5-6%,冬小麥產量佔總產量比重基本穩定在94-95%。
今年以來,受去年播種期部分主產區陰雨天氣比較多,導致播期推遲,後期苗情長勢比較複雜。清明節前後的一場大範圍的低溫凍害,氣溫下降到零度以下,導致正處於抽穗孕穗期的小麥出現畝穗熟減少、穗粒數減少,農業專家形容是「不孕不育」,有的小麥只有一半的穗,其中河南的沿黃一線及豫北地區、山東中南部、河北南部以及山西、陝西局部等情況嚴重,有些農民反映單產會大幅下降。
同時赤霉病的發生形勢依然嚴峻,導致局部小麥減產減質。而隨著小麥播種面積減少,今年單產降低,產量將出現下滑。受天氣影響我們預計今年小麥產量將下滑近30%。截止目前,國內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996.7萬噸,同比減少1836萬噸,其中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及湖北等地區收購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減少。
1.3.產需缺口將引致庫存下滑
由目前的收購進度來看,預計2018年產量將大幅低於預期,目前隨著小麥減產,我們預計庫存及庫存消費比有望大幅下滑,庫銷比有望下滑到100%以下,助推價格回升。另一方面,結構變化將非常顯著。隨著小麥大面積減產,優質小麥供給下滑,雖然由於庫存水平高,國內小麥供給仍處於高位,但是減產減質導致小麥價格水漲船高,我們預計未來小麥新糧的價格將進一步提高。
1.4.小麥減產導致產需缺口擴大,推升小麥價格
雖然高庫存壓制陳糧價格,但小麥產遠小於需將導致新糧價格存在上漲預期。目前我們預計小麥減產幅度近30%,隨著產需缺口擴大,我們預計庫存有望下滑,庫銷比有望下滑到100%以下。
新糧產需缺口擴大將引致結構性變化將非常顯著,隨著小麥大面積減產,優質小麥供給下滑,雖然由於庫存水平高,國內小麥供給仍處於高位,但是減產減質也將導致小麥價格水漲船高,我們預計未來小麥新糧的價格將進一步提高,新舊小麥的價差也將逐級擴大。
玉米-庫存快速消耗,價格穩步抬升
2.1.玉米供需分析
國內玉米處於產不足需狀況,我們認為玉米價格將穩步上行。根據USDA最新預測,2018年我國玉米產量2.25億噸,需求量將達到2.51億噸,玉米產需缺口雖有收窄,但因整體仍存在產需缺口,庫存仍處於快速消耗狀態,玉米價格仍將上漲。
玉米臨儲方面,今年截至目前玉米臨儲拍賣實際成交達到5800萬噸,我們預計在2017/18銷售季結束後,臨儲庫存將下滑到1.1億噸,如果去庫存力度不減,最遲2020年臨儲庫存將全部銷售完畢。
2.2.國內天氣對玉米供給影響
從天氣對產量影響方面,國內東北乾旱將降低玉米產量,產不足需格局將進一步擴大,助推玉米價格上漲。因為東北兩場乾旱的出現,國產玉米產量受到影響。4月下旬以來,東北大部分地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減少,氣溫較高,此次旱情受影響區域共3500萬餘畝,其中吉林地區受旱區域佔比2/3,受災面積達到2300萬餘畝。
總體來看,黑吉遼三省的旱情以吉林境內的較為嚴重,從出苗情況來看,吉林地區出苗率在60-80%,遼寧地區出苗率在80%,黑龍江地區出苗率在90+%,各地農民在一場降雨後都在積極補種,自運水澆地。
從種植面積看,黑龍江明水地區部分大豆種植區改回玉米,吉林地區保持穩定,遼寧地區面積沒有明顯變化。隨著6-8月降水量持續下降並且維持在低位水平,乾旱影響將會進一步持續。
潛在天氣炎熱因素帶來糧庫的風險。目前由於天氣炎熱,多地糧庫失火造成部分地區庫存下滑。從今年3月開始,焦作糧庫、吉林大通糧庫、江西貴溪糧庫失火。其中吉林省洮南市大通糧庫的火災,造成過火糧食和消防救火造成的過水糧食約580噸。糧庫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導致最終庫存量減少,低於市場預期。
2.3.貿易戰催化國內玉米價格
從貿易戰角度出發,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一方面,貿易戰導致進口關稅上升,從而推升玉米進口到岸價,進而催化國內玉米價格;另一方面,國內玉米進口量減少將加劇國內玉米供給收緊的格局,催化玉米價格加速上漲。
根據USDA最新的預測,2018年預計我國玉米進口量將達到500萬噸,較往年進一步縮窄;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我國玉米進口到岸價從今年上半年1684元/噸的均價上漲至目前的1780.91元/噸。
2.4.預計18/19銷售年度玉米價格穩步上行
玉米價格穩步上行。玉米方面不管國內還是國際玉米均處於產不足需的狀態,根據我們草根調研,雖然今年玉米種子面積小幅增長,但是玉米面積增長幅度仍不足以彌補產需缺口,因此,雖然整體產需缺口將大幅縮小,但玉米價格仍將穩步抬升。
同時,臨儲政策取消後,國內玉米價格與進口到岸價聯動增強,而由於貿易戰影響,玉米進口到岸價不斷提升也推升玉米價格回升。
3.水稻供需現狀分析-結構矛盾突出
3.1.國內水稻供需分析
今年國內水稻處於產不足需狀態,推升水稻價格上漲。根據USDA最新預測,2018年我國大米產量1.42億噸,需求量將達到1.44億噸,根據中國糧網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累計水稻銷量為1.65億噸,實際的需求已經超過產量。
由於水稻去庫存加速,隨著水稻也進入產不足需的狀態,以及稻米結構性改善,預計未來國內稻米進口量將逐步信息化,國內水稻庫銷比在達到高點後已經開始小幅回落。
3.2.去庫存延續,水稻價差逐級擴大
2018年國家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格來調節水稻行業的結構,一方面目前多數庫存稻米為普通稻米,而國內對優質水稻的需求旺盛,從而出現了國內結構性供需失衡,國內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水稻供給格局將進一步向真實需求靠攏。
另一方面,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使國內水稻價格最終向市場靠攏,普通稻米價格受託市提振作用逐漸減弱,整體保持穩中偏弱走勢,但由於優質水稻供給緊張,優質稻價格相對堅挺,使得2018年雖然水稻價格有所下滑,但實際運行中的價差逐步擴大。
由於國內水稻產出結構影響,國內通過進口解決優質水稻短缺問題,預計2018年國內大米進口將達到550萬噸,因此雖然國內大米產量下滑,總量產不足需,但是由於進口影響國內大米庫存仍在上升,2018年國內庫存消費比達到66.66%。
3.3.整體趨弱,優質稻向好
近幾年,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調整種植業不合理現象,2018年國家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格來調節水稻行業的結構,預計18年稻穀的調減面積將會達到1000萬畝。
今年以來,東北地區重點壓減寒地低產區粳稻面積,長江流域重點壓減雙季稻產區秈稻面積,預計早秈稻和粳稻的種植面積將分別調減800萬畝,500萬畝,帶來一定的減產風險。我們判斷由於庫存仍處高位,整體水稻價格仍比較弱,但是優質稻的價格向好。
一方面目前多數庫存稻米為普通稻米,而國內對優質水稻的需求旺盛,從而出現了國內結構性供需失衡,國內通過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水稻供給格局將進一步向真實需求靠攏;另一方面,降低水稻最低收購價使國內水稻價格最終向市場靠攏,普通稻米價格受託市提振作用逐漸減弱,整體保持穩中偏弱走勢,但由於優質水稻供給緊張,優質稻價格相對堅挺,使得2018年雖然水稻價格有所下滑,但實際運行中的價差逐步擴大。


※Rokid自研AI語音晶元KAMINO18亮相 將支持亞馬遜Alexa
※遊戲進入精細化運營期 阿里文娛智能營銷平台賦能營銷
TAG:金融界 |